车辆座椅的腰部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590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车辆座椅的腰部支撑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车辆座椅的平躺舒适度较低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腰部支撑装置包括腰部支撑结构、传动支撑组件和动力组件,传动支撑组件与坐垫模块可枢转连接,腰部支撑结构与传动支撑组件的转动侧相连,动力组件设置于坐垫模块上并设置成能够驱动传动支撑组件在支撑位置和收拢位置之间转动,传动支撑组件设置成能够通过转动至支撑位置的方式支撑腰部支撑结构的远离坐垫模块的一侧向上抬升以填充至靠背模块和坐垫模块之间的空隙处,并且还能够通过回转至收拢位置的方式使得腰部支撑结构的远离坐垫模块的一侧下降至初始位置,以便更好地提升用户平躺时的舒适度。的舒适度。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座椅的腰部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
,具体提供一种车辆座椅的腰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车辆座椅的舒适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经常具有长途驾驶需求的用户而言,无论是驾驶者,还是乘客,都需要在车辆行驶一段时间后进行休憩,以更好地保证行车安全,因此,现有车辆座椅的靠背都可以向后倾斜以供用户休息时使用,但是,在现有座椅的靠背放倒后,靠背所在的平面和坐垫所在的平面之间就会在竖直方向上产生一个台阶状的间隙,从而导致用户的腰部得不到很好的支撑,进而影响座椅的舒适度。为了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现有部分车辆厂商也对座椅的结构进行了一定调整,即,在坐垫上也设置角度调节装置,基于此,用户需要休息时就可以同时调节靠背和坐垫的倾斜角度,以便有效消除靠背和坐垫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但是,当整个坐垫的倾斜角度都被调整时,用户又很容易在躺着时出现向下滑落的问题,因而还是不利于用户休息。
[0003]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车辆座椅的腰部支撑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车辆座椅的平躺舒适度较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的腰部支撑装置,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坐垫模块以及以可枢转方式连接于所述坐垫模块后端的靠背模块,所述腰部支撑装置包括腰部支撑结构、传动支撑组件和动力组件,所述腰部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坐垫模块的后侧并靠近所述靠背模块设置,所述传动支撑组件与所述坐垫模块可枢转连接,所述腰部支撑结构与所述传动支撑组件的转动侧相连,所述动力组件设置于所述坐垫模块上并设置成能够驱动所述传动支撑组件在支撑位置和收拢位置之间转动,所述传动支撑组件设置成能够通过转动至所述支撑位置的方式支撑所述腰部支撑结构的远离所述坐垫模块的一侧向上抬升以填充至所述靠背模块和所述坐垫模块之间的空隙处,并且还能够通过回转至所述收拢位置的方式使得所述腰部支撑结构的远离所述坐垫模块的一侧下降至初始位置。
[0006]在上述腰部支撑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支撑组件包括第一从动连杆和驱动连杆,所述第一从动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坐垫模块枢转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连杆枢转连接,所述驱动连杆远离所述第一从动连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动力组件,所述腰部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一从动连杆固定连接并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腰部支撑结构向上抬升的情形下,所述动力组件通过所述驱动连杆带动所述第一从动连杆的第二端向靠近所述靠背模块的一侧转动并因此驱使所述第一从动连杆带动所述腰部支撑结构的远离所述坐垫模块的一侧向上抬升,在所述腰部支撑结构下降的情形下,所述动力组件通过所述驱动连杆带动所述第一从动连杆的第二端回转并因此驱使所述第一从动
连杆带动所述腰部支撑结构的远离所述坐垫模块的一侧下降至初始位置,其中,所述第一端为所述第一从动连杆的靠近所述坐垫模块上方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一端。
[0007]在上述腰部支撑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从动连杆,所述第二从动连杆与所述第一从动连杆分别设置于所述腰部支撑结构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从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坐垫模块枢转连接,并且所述第二从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腰部支撑结构枢转连接。
[0008]在上述腰部支撑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组件为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以可枢转方式连接至所述坐垫模块。
[0009]在上述腰部支撑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为直线驱动电机。
[0010]在上述腰部支撑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连杆的靠近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一端设置有套筒结构,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杆与所述套筒结构套设配合。
[0011]在上述腰部支撑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腰部支撑装置还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端与所述坐垫模块枢转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直线驱动装置。
[0012]在上述腰部支撑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腰部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支撑部,所述支撑架的远离所述靠背模块的一侧与所述传动支撑组件的转动侧相连。
[0013]在上述腰部支撑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为U型杆架,所述U型杆架的开口侧的杆端与所述所述传动支撑组件的转动侧相连。
[0014]在上述腰部支撑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部为铺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支撑网架。
[0015]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技术的腰部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坐垫模块的后侧并靠近所述靠背模块设置,所述腰部支撑装置包括腰部支撑结构、传动支撑组件和动力组件,所述传动支撑组件与所述坐垫模块可枢转连接,所述腰部支撑结构与所述传动支撑组件的转动侧相连,所述动力组件设置于所述坐垫模块上并设置成能够驱动所述传动支撑组件在支撑位置和收拢位置之间转动,所述传动支撑组件设置成能够通过转动至所述支撑位置的方式支撑所述腰部支撑结构的远离所述坐垫模块的一侧向上抬升以填充至所述靠背模块和所述坐垫模块之间的空隙处,并且还能够通过回转至所述收拢位置的方式使得所述腰部支撑结构的远离所述坐垫模块的一侧下降至初始位置。基于上述结构设置,本技术通过设置独立于所述坐垫模块的所述腰部支撑结构,以使所述腰部支撑结构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性地填充至所述坐垫模块和所述靠背模块之间的空隙处,这样既不会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影响座椅的正常使用,又可以在旅途休息时有效填充所述坐垫模块和所述靠背模块之间的空隙处,并且在所述坐垫模块处于水平状态时就可以使所述坐垫模块与所述靠背模块接平,以便在保证用户能够平稳躺下的基础上,还能够更好地提升用户平躺时的舒适度,进而最大程度地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16]参照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
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组成限制。此外,图中类似的数字用以表示类似的部件,其中:
[0017]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车辆座椅处于坐立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车辆座椅处于平躺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腰部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车辆座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1、坐垫模块;111、第一固定侧壁;112、第二固定侧壁;
[0023]12、靠背模块;
[0024]13、腰部支撑装置;131、腰部支撑结构;1311、支撑架;1312、支撑部;1321、第一从动连杆;1322、驱动连杆;13221、套筒结构;1323、第二从动连杆;133、动力组件;134、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座椅的腰部支撑装置,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坐垫模块以及以可枢转方式连接于所述坐垫模块后端的靠背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支撑装置包括腰部支撑结构、传动支撑组件和动力组件,所述腰部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坐垫模块的后侧并靠近所述靠背模块设置,所述传动支撑组件与所述坐垫模块可枢转连接,所述腰部支撑结构与所述传动支撑组件的转动侧相连,所述动力组件设置于所述坐垫模块上并设置成能够驱动所述传动支撑组件在支撑位置和收拢位置之间转动,所述传动支撑组件设置成能够通过转动至所述支撑位置的方式支撑所述腰部支撑结构的远离所述坐垫模块的一侧向上抬升以填充至所述靠背模块和所述坐垫模块之间的空隙处,并且还能够通过回转至所述收拢位置的方式使得所述腰部支撑结构的远离所述坐垫模块的一侧下降至初始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支撑组件包括第一从动连杆和驱动连杆,所述第一从动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坐垫模块枢转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连杆枢转连接,所述驱动连杆远离所述第一从动连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动力组件,所述腰部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一从动连杆固定连接并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腰部支撑结构向上抬升的情形下,所述动力组件通过所述驱动连杆带动所述第一从动连杆的第二端向靠近所述靠背模块的一侧转动并因此驱使所述第一从动连杆带动所述腰部支撑结构的远离所述坐垫模块的一侧向上抬升,在所述腰部支撑结构下降的情形下,所述动力组件通过所述驱动连杆带动所述第一从动连杆的第二端回转并因此驱使所述第一从动连杆带动所述腰部支撑结构的远离所述坐垫模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阳邱爱军贾记锋卢鹏辉杨勇刚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