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车杠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5745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挡车杠升降装置,包括设在轨道上山变坡点处的第一挡车杠、设在上山侧的第二挡车杠,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安装在轨道上山变坡点处的斜巷顶部,第三滑轮安装在上山侧斜巷的顶部;第一拉绳的一端固连在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另一端绕过第一滑轮后固连在第一挡车杠的下端;第二拉绳的一端固连在第一挡车杠的下端,另一端分别绕过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后固连在第二挡车杠的下端;所述第二气缸设在两个挡车杠之间的斜巷顶部,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二拉绳的中部活动抵接。本装置结构简单有效,能够实现对挡车杠及时有效控制,进而确保架空乘人装置的安全运行。保架空乘人装置的安全运行。保架空乘人装置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挡车杠升降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井下斜巷运输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挡车杠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井下斜巷在建设施工时,建井期间安装的架空乘人装置由于施工条件限制,其安装中心线未与轨道中心线重合,斜巷使用的挡车杠在猴车运行期间会影响乘坐人员通行,需要在架空乘人装置的猴车通行时将挡车杠抬起。现有的架空乘人装置运行时,每班需要一名专业负责起落挡车杠的人员控制轨道上山变坡点处和上山侧抬升以便猴车通行。由于人为疏忽等原因,经常出现忘记升起挡车杠而造成乘坐人员受伤、或设备损坏等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挡车杠升降装置,本装置结构简单有效,能够实现对挡车杠及时有效控制,进而确保架空乘人装置的安全运行。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挡车杠升降装置,包括设在轨道上山变坡点处的第一挡车杠、设在上山侧的第二挡车杠和与两个挡车杠相连的牵拉机构,所述第一挡车杠和第二挡车杠上端均转动连接在斜巷顶部;所述牵拉机构包括气缸组件、拉绳组件和滑轮组件,气缸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滑轮组件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安装在轨道上山变坡点处的斜巷顶部,第三滑轮安装在上山侧斜巷的顶部;拉绳组件包括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第一拉绳的一端固连在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另一端绕过第一滑轮后固连在第一挡车杠的下端;第二拉绳的一端固连在第一挡车杠的下端,另一端分别绕过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后固连在第二挡车杠的下端;所述第二气缸设在两个挡车杠之间的斜巷顶部,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二拉绳的中部活动抵接。
[0006]优选地,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通过连杆组件与第二拉绳中部相抵接。
[0007]优选地,所述第二气缸转动连接在斜巷顶部;连杆组件包括上端转动连接在斜巷顶部的转动杆,第二气缸的输出端转动连接在转动杆的中部,转动杆的下端部与第二拉绳相抵接。
[0008]优选地,所述转动杆的下端安装有第二滑轮组件,第二拉绳中部绕设在第二滑轮组件上。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滑轮组件包括第四滑轮,第四滑轮的下方与第二拉绳的中部抵接。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滑轮组件还包括第五滑轮,第五滑轮平行于第四滑轮安装在转动杆下端,所述第二拉绳绕设在第四滑轮和第五滑轮之间。
[0011]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2]1.本技术能够实现猴车通行与挡车杠之间的联锁控制,可使每个施工班组减少一名专业负责起落挡车杠人员,节省人工,还可避免因人为疏忽等原因忘记升起挡车杠
而造成乘坐人员受伤、或设备损坏等事故的产生。
[0013]2. 因第二挡车杠正常为下落状态,会影响猴车的通行,本装置通过控制第二气缸伸长,带动转动杆进行顺时针转动,使转动杆下端的第二滑轮组件抵接着第二拉绳中部向下摆动,第二拉绳左端缩短,进而带动第二挡车杠向上抬起,为猴车提供通行空间,保证人员通过无阻,确保架空乘人装置的安全运行。
[0014]3. 通过第四滑轮和第五滑轮配合,能够有效防止第二拉绳动作时从滑轮上脱落,保证装置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挡车杠升降装置,包括设在轨道上山变坡点处的第一挡车杠31、设在上山侧的第二挡车杠32和与两个挡车杠相连的牵拉机构,第一挡车杠31和第二挡车杠32的上端均转动连接在斜巷顶部。牵拉机构包括气缸组件、拉绳组件和滑轮组件,气缸组件包括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第一气缸11通过拉升组件能实现对第一挡车杠31和第二挡车杠32的连锁控制。第二气缸12的动作与架空乘人装置的运行互相配合,当猴车运行启动时,第二气缸12同步动作,通过连杆组件将第二挡车杠32抬起,确保架空乘人装置的安全运行。
[0017]其中,第一滑轮41组件包括在斜巷顶部从右向左依次设置的第一滑轮41、第二滑轮42和第三滑轮43,第一滑轮41、第二滑轮42安装在轨道上山变坡点处、第一挡车杠31和第一气缸11之间的斜巷顶部,第三滑轮43安装在两个挡车杠之间的上山侧斜巷顶部。拉绳组件包括第一拉绳21和第二拉绳22,第一拉绳21的一端固连在第一气缸11的输出端,另一端绕过第一滑轮41后固连在第一挡车杠31的下端。第二拉绳22的一端固连在第一挡车杠31的下端,另一端向左分别绕过第二滑轮42和第三滑轮43后固连在第二挡车杠32的下端。矿车通行时,第一气缸11通过第一拉绳21带动第一挡车杠31下落动作,可由第二拉绳22带动第二挡车杠32向上抬起,实现两个挡车杠的联动控制。两个挡车杠的正常使用状态为第二挡车杠32为下落状态,第一挡车杠31为抬起状态。
[0018]第二气缸12转动安装在第一挡车杠31与第三滑轮43之间的斜巷顶部,第二气缸12的输出端通过连杆组件与第二拉绳22中部相抵接。连杆组件包括上端转动连接在斜巷顶部的转动杆51,第二气缸12的输出端转动连接在转动杆51的中部,转动杆51的下端安装有第二滑轮42组件,第二拉绳22中部绕设在第二滑轮42组件上。因第二挡车杠32正常为下落状态,会影响猴车的通行,本装置通过控制第二气缸12伸长,带动转动杆51进行顺时针转动,使转动杆51下端的第二滑轮42组件抵接着第二拉绳22中部向下摆动,第二拉绳22左端缩短,进而带动第二挡车杠32向上抬起,为猴车提供通行空间,保证人员通过无阻,确保架空乘人装置的安全运行。
[0019]其中,第二滑轮42组件包括第四滑轮52和第五滑轮53,第四滑轮52和第五滑轮53相邻且平行于转动杆51安装在其下方,第二拉绳22绕设在第四滑轮52和第五滑轮53之间。通过第四滑轮52和第五滑轮53配合,能够有效防止第二拉绳22动作时从滑轮上脱落,保证
装置运行稳定性。
[0020]使用本技术时,第二气缸12与架空乘人装置启停联动配合,控制站启动猴车运行时,第二气缸12同步动作,带动连杆组件摆动,通过第二拉绳22带动上山侧的第二挡车杠32向上抬起,猴车即可正常运行,有效避免因人为疏忽,忘记升起挡车杠而造成乘坐人员受伤、或设备损坏等问题,确保架空乘人装置的安全运行。当猴车停止通行的同时第二气缸12会得到控制信号,向反方向动作将第二挡车杠32放下,保证斜巷运输正常运行。本装置实现猴车通行与挡车杠之间的联锁控制,可使每个施工班组减少一名专业负责起落挡车杠人员,节省人工,还可避免因人为疏忽等原因忘记升起挡车杠而造成乘坐人员受伤、或设备损坏等事故的产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车杠升降装置,包括设在轨道上山变坡点处的第一挡车杠、设在上山侧的第二挡车杠和与两个挡车杠相连的牵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车杠和第二挡车杠上端均转动连接在斜巷顶部;所述牵拉机构包括气缸组件、拉绳组件和滑轮组件,气缸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滑轮组件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安装在轨道上山变坡点处的斜巷顶部,第三滑轮安装在上山侧斜巷的顶部;拉绳组件包括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第一拉绳的一端固连在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另一端绕过第一滑轮后固连在第一挡车杠的下端;第二拉绳的一端固连在第一挡车杠的下端,另一端分别绕过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后固连在第二挡车杠的下端;所述第二气缸设在两个挡车杠之间的斜巷顶部,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二拉绳的中部活动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升升黄东超张红涛李洋涛扈嘉成李浩韩本东张明山李文超张永刚王旭石磊冯文广龚高峰王晨羽
申请(专利权)人:平煤神马建工集团矿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