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蔬两用芝麻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573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蔬两用芝麻的种植方法,包括播种:选择叶片专用型芝麻品种中芝叶一号作种植品种,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施肥:播种前施足基肥和腐熟粪肥,进行大田日常管理,现蕾至初花期少量追肥;灌溉:芝麻播种前应开好三沟:围沟、腰沟、厢沟,做到深沟窄厢,沟沟相通;采摘:原则为除弱苗、劣苗,留大苗、壮苗,采摘的幼苗可做蔬菜食用。在现蕾前、盛花末期、终花期分别采摘。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方法合理,有效延长了绿叶期,增加了叶片生长面积,有效益的显著提高了油蔬两用芝麻的种植效益,实现芝麻单产的大幅提高,打破芝麻单产低的“瓶颈”,使得有蔬两用芝麻品种有望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蔬两用芝麻的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芝麻植物
,更具体涉及一种油蔬两用芝麻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芝麻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芝麻油芳香纯正,营养价值高,素有“油中之王”的美誉。芝麻籽、芝麻油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可制作糕点、糖果、罐头、芝麻酱、人造奶油、人造猪油、芝麻豆腐、芝麻乳等食品,芝麻油还可用于其它工业部门,制成润滑油、药膏、肥皂等,因此在工业上的用途也很广泛。芝麻籽粒中含有芝麻酚林、芝麻素等,除具有抗氧化稳定性外,还具有降血脂、抗高血压、抗菌防癌、延缓人体衰老等功效,因此在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芝麻不仅营养价值高,用途广,而且食用方法也多种多样,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原地带就有吃芝麻叶的习惯,将芝麻叶作为一种蔬菜加以食用。
[0003]芝麻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多糖、脂肪、钾、钙、磷、铁等矿质元素。芝麻叶中的氨基酸含量高,必需氨基酸均衡性好,还含有较多的黄酮、多酚和亚麻酸,是宝贵的蔬菜资源(刘利娥,宋少华,刘金盾.芝麻叶营养成分分析.食品科技,2012,37(2):45

47)。芝麻叶具有滋养肝肾、润燥滑肠的作用,对治疗肾虚、头眩、病后脱发、津枯血燥、大便秘结具有良好的疗效。芝麻叶食法多样,可以凉拌做菜、烙饼、制作芝麻叶面条等,深受人民喜爱。
[0004]芝麻是一种产量低而不稳的作物,遇灾年减产达30%以上,有时甚至是颗粒无收。加上近年来,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加上芝麻种植机械化程度低,芝麻生产的综合收益逐年下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解决芝麻生产下滑的问题,关键是要提高种植芝麻的综合效益,只有提高芝麻种植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民种植芝麻的积极性。
[0005]2020年,专利技术人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培育出了油蔬两用型芝麻,即在保证芝麻籽产量基本不减或略减的同时,增收芝麻叶产量,从而大幅度提高芝麻种植效益。这一技术目前可以在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淮流域以及其它芝麻产区加以推广应用,尤其是在河南产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0006]芝麻叶片摘回后全部可以食用。凉拌芝麻叶咸鲜微辣,清香爽口;芝麻叶炒肉末咸辣干香,风味别致;芝麻面条爽滑浓郁,香气四溢,是一种色香味俱全且具地方特色的饮食佳品。从种植到采收都在夏季,收获后吃不完的可晒干随时拿出来食用,是一道绿色环保菜肴。
[0007]油蔬两用芝麻主要是因为与普通品种相比,叶片更加肥大幼嫩,绿叶期更长,叶片产量更高,口味更加清淡,苦涩味稍轻,吃起来口感更佳。而籽粒产量与普通品种相当或稍减产,如果能够大面积推广应用,则能进一步提高芝麻的经济效益。如何优选种植方法,延长芝麻绿叶期,促进叶片增大,将是提高芝麻叶片产量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蔬两用芝麻的种植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方法合理,有效延长了绿叶期,增加了叶片生长面积,显著提高了油蔬两用芝麻的种植效益和土地利用率。
[0009]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10]一种油蔬两用芝麻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播种:选择叶片专用型芝麻品种中芝叶一号种植品种(同时适用于其它大叶型芝麻品种),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在大田或大棚内种植。在长江流域,上季作物收获后于5月底至6月上旬播种;在黄淮流域,上季作物收获后于6月上中旬播种。条播亩用种量250

300克,撒播亩用种量400

500克。条播行距40cm。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三到四天后揭膜。
[0012]所述的品种中芝叶一号为中芝23
×
(中芝11
×
野2)B1F12的后代经过连续多年自交获得的稳定群体。
[0013]S2、施肥:播种前施足基肥,每亩芝麻地基肥由农家肥200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氯化钾5公斤、碳酸氢铵20公斤组成,并补充少量的钙、镁、铝、铁等微量元素肥料,另外亩施腐熟粪肥1000公斤,并将肥料耙细后均匀的混入土壤中,同时起垄耙平,使厢面呈“龟背型”。按照芝麻种植要求进行大田日常管理,现蕾至初花期少量追肥,亩施尿素5

7公斤。芝麻幼苗期防治地老虎,花期要防治芝麻天蛾和蚜虫,同时要防治草害。
[0014]S3、中耕:播种十天后,于1至2对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结合中耕除草;播种十五天后,于3至4对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结合中耕除草;播种二十五天后,于5至6对真叶时进行定苗,密度为7000

8000株/亩,即条播行距40厘米,株距15厘米,撒播株距15厘米。定苗后再中耕除草两次,深度为3

5厘米,有利于抑草促壮苗。
[0015]S4、灌溉:芝麻播种前应开好三沟:围沟(30厘米)、腰沟(30厘米)、厢沟(20厘米),做到深沟窄厢,沟沟相通。雨天做到厢面不积水,水能及时排出;干旱时及时灌水,跑马水即可,早晚灌溉,切忌中午高温漫灌,这样即可以延缓生育期,又可以增加叶面积,尤其是中下部叶片叶面积增加显著。
[0016]S5、采摘:在苗期20

30厘米定苗时第一次采摘拔出的幼苗;现蕾前第二次采摘下部叶片;盛花末期第三次采摘下部及中部叶片;终花期第四次采摘中上部叶片。上部叶片较小、采摘费时费力时可不再采摘,用于收获芝麻籽。采摘时以剪断叶柄不伤茎杆表皮为宜,以减少病菌侵入。
[0017]S6、增温降温:所述油蔬两用型芝麻在早春栽培气温低于15℃时,需铺地膜覆盖或者大棚增温保温,在夏、秋高温季节采取降温措施。
[0018]S1是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时间节点,是高产的基础;S2、S3、S4和S6是促进高产的有力措施。
[0019]本专利技术方法中,采摘时,一般在苗期20

30厘米定苗时采摘拔出的幼苗,实现第一次收获;现蕾前采摘最下部2

3片叶,实现第二次收获;盛花末期采摘下部叶片,实现第三次收获;终花期采摘中上部叶片,实现第四次收获。由于此后上部叶片较小,采摘时费工费力,可以不再采摘。可在最上部打顶3

5厘米,促进芝麻籽粒饱满,增加千粒重,保证芝麻产量不减或少量减产。
[0020]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一般采摘时间可提前1个月,终止收获时间延长1

2个星
期,比普通大田芝麻延长收获时间1个多月,可以在夏末叶菜处于淡季时提供优质的蔬菜。采摘标准是:一般在七月上旬左右,在芝麻籽收获前30

40天采摘芝麻下部的绿色新鲜、无病虫的芝麻叶,可用剪刀剪取离茎杆3

5厘米以上的叶柄,可收获芝麻叶四次合计约3000公斤;以每公斤3元计,仅鲜叶片收益可达9000元;叶片采摘后籽粒产量可达60公斤/亩,按芝麻籽价格12元/公斤计算,籽粒收益可达720元。二者合计可实现毛收益972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蔬两用芝麻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播种:选择叶片专用型芝麻品种中芝叶一号作种植品种,采用条播或撒播方式在大田或大棚内种植;在长江流域,上季作物收获后、于5月底至6月上旬播种,在黄淮流域,上季作物收获后、于6月上中旬播种;播种时的种植密度为7000

8000株/亩,条播按行距40厘米开浅沟播种,每亩用种量250

300克;撒播每亩用种量400

500克;播种后用白色塑料薄膜覆盖,3

4天后揭膜;S2、施肥:播种前施足基肥和腐熟粪肥,按照芝麻种植要求进行大田日常管理,现蕾至初花期少量追肥,亩施尿素5

7公斤,芝麻幼苗期防治地老虎,花期防治芝麻天蛾和蚜虫、防治草害;S3、中耕:播种后10天、于1

2对真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同时间苗,播种后15天、于3

4对真叶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同时间苗,播种后25天、于5

6对真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艳周芳赵应忠杨远霄周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