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检测管路内结垢程度的循环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567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检测管路内结垢程度的循环水系统,涉及循环水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的正面等间隔固定连接有储药罐,所述循环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下主管,所述下主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管,所述下主管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管阀,所述支管阀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上主管,所述下主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检测管机构。被处理后的水经过过滤管时,水垢会留在上过滤板的底部进行堆积,相较于对比案例中水垢的自然沉淀,效率明显提升,且过滤管为透明管,让操作人员无需拆卸任何结构,即可直接观察水垢的形成,对控制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作出初步判断。断。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检测管路内结垢程度的循环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循环水系统
,具体为一种便于检测管路内结垢程度的循环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用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是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的冷凝方法,随着水流的循环流动,循环管路内壁会积留大量污垢,对冷却水系统的传热效率造成不良影响。
[0003]如中国专利2021207104473公开了一种便于检测管路内结垢程度的循环水系统,属于工业循环水处理领域,其包括循环管、储药罐和控制机构,所述循环管设有取样点,所述循环管于取样点处分为主支管和取样支管,所述取样支管分为连接段和检测段,所述连接段与循环管固定连接,所述检测段与连接段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段上设有截止阀。对管路内部结垢情况进行检测时,关闭截止阀,而后卸下取样支管,对取样支管的内径进行结垢检查,从而可间接得出此取样点处的管路结垢程度数据,进而可对控制机构等原件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出判断,本申请在不阻断循环系统的循环水路的前提下,仍可为操作者提供直观的管路结垢程度展示。
[0004]但是对比案例中,采用自然节垢方式观察是否有节垢,仅有减速球具有一定的加速结垢的效果,这就造成结垢检查时间较长,无法短时间对是否结垢作出判断,所以亟需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便于检测管路内结垢程度的循环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检测管路内结垢程度的循环水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结垢检查时间较长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检测管路内结垢程度的循环水系统,包括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的正面等间隔固定连接有储药罐,所述循环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下主管,所述下主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管,所述下主管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管阀,所述支管阀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上主管。
[0007]所述下主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检测管机构,所述检测管机构包括上阀门和下阀门,所述下阀门的左侧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有检测管,所述检测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上过滤板,所述上过滤板的内壁活动穿插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的顶部等间隔固定连接有刮扫板,所述检测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计量机构。
[0008]可选的,所述计量机构包括短管,所述短管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存管,所述存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下过滤桶,所述存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存管阀门。
[0009]可选的,所述上阀门与上主管固定连接,所述下阀门与下主管固定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检测管的另一端与上阀门螺纹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过滤管为透明管。
[0012]可选的,所述刮扫板的顶部与螺旋桨上过滤板的底部相贴合。
[0013]可选的,所述短管顶部的位置低于下阀门底部的位置,所述短管与检测管固定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存管为透明管。
[001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6]1、被处理后的水经过过滤管时,水垢会留在上过滤板的底部进行堆积,相较于对比案例中水垢的自然沉淀,效率明显提升,且过滤管为透明管,让操作人员无需拆卸任何结构,即可直接观察水垢的形成,对控制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作出初步判断。
[0017]2、在水流经过过滤管时,刮扫板对上过滤板的底部进行刮扫,防止在极端条件下水垢产生较多,堵塞上过滤板。
[0018]3、打开存管阀门在拆卸检测管后,检测管内壁的水从存管阀门流出,而上过滤板过滤留下的水垢,留在下过滤桶的内壁,然后倒出对其分析,即可得到单位时间内水流包含的水垢杂质的质量和成分组成。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下过滤桶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上过滤板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检测管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下主管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循环管、11控制设备、12储药罐、2下主管、21支管、22支管阀、23上主管、3检测管机构、30下阀门、31上阀门、32检测管、33过滤管、34上过滤板、35螺旋桨、36刮扫板、4计量机构、41短管、42存管、43下过滤桶、44存管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便于检测管路内结垢程度的循环水系统,包括循环管1,循环管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设备11,控制设备11的正面等间隔固定连接有储药罐12,循环管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下主管2,下主管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管21,下主管2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管阀22,支管阀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管21,支管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上主管23。
[0027]下主管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检测管机构3,检测管机构3包括上阀门31和下阀门30,上阀门31与上主管23固定连接,下阀门30与下主管2固定连接,下阀门30的左侧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有检测管32,检测管32的另一端与上阀门31螺纹连接,检测管3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管33,过滤管33为透明管,过滤管3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上过滤板34,上过滤板34的内壁活动穿插有螺旋桨35,螺旋桨35的顶部等间隔固定连接有刮扫板36,刮扫板36的顶部与螺旋桨35上过滤板34的底部相贴合,检测管3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计量机构4。
[0028]当需要检测时,关闭支管阀22,打开下阀门30和上阀门31,经过控制设备11处理的
水依次经过下主管2、下阀门30、检测管32、过滤管33、检测管32、上阀门31和上主管23。
[0029]被处理后的水经过过滤管33时,会被过滤管33内壁的上过滤板34进行过滤,水垢会留在上过滤板34的底部进行堆积,相较于对比案例中水垢的自然沉淀,效率明显提升,且过滤管33为透明管,让操作人员无需拆卸任何结构,即可直接观察水垢的形成,对控制设备11是否正常工作作出初步判断。
[0030]在水流经过过滤管33时,带动螺旋桨35转动,螺旋桨35转动带动刮扫板36,在上过滤板34的底部产生与上过滤板34产生相对位移,对上过滤板34的底部进行刮扫,防止在极端条件下水垢产生较多,堵塞上过滤板34。
[0031]计量机构4包括短管41,短管41顶部的位置低于下阀门30底部的位置,短管41与检测管32固定连接,短管4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存管42,存管42为透明管,存管4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下过滤桶43,存管4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存管阀门44。
[0032]当经过单位时间后,关闭下阀门30和上阀门31,打开存管阀门44,先将检测管32与上阀门31连接处拆卸,然后将检测管32与下阀门30连接处拆卸,必要时可以向检测管32内壁供入蒸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检测管路内结垢程度的循环水系统,包括,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设备(11),所述控制设备(11)的正面等间隔固定连接有储药罐(12),所述循环管(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下主管(2),所述下主管(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管(21),所述下主管(2)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管阀(22),所述支管阀(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管(21),所述支管(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上主管(23);所述下主管(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检测管机构(3),所述检测管机构(3)包括上阀门(31)和下阀门(30),所述下阀门(30)的左侧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有检测管(32),所述检测管(3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管(33),所述过滤管(3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上过滤板(34),所述上过滤板(34)的内壁活动穿插有螺旋桨(35),所述螺旋桨(35)的顶部等间隔固定连接有刮扫板(36),所述检测管(3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计量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检测管路内结垢程度的循环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机构(4)包括短管(41),所述短管(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攀陈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岳阳振兴中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