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5661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用于对车辆的发热模块进行散热,冷却结构包括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排热部件;散热组件位于车辆的车体的侧部;进液管路,进液管路的一端与排热部件连接,进液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发热模块,以使进液管路内的冷却液由排热部件流向发热模块;出液管路,出液管路的一端与排热部件连接,出液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发热模块,以使出液管路内的冷却液由发热模块流向排热部件;其中,车体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却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的散热效率低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的散热效率低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的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的散热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汽车中,由于高速行驶中,汽车的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为汽车降热是是保证汽车正常运行的前提。
[0003]然而,由于汽车的内部结构有限,所以要求汽车的冷却结构应具备更高的效率。而现有的汽车往往具有大量的散热管路,散热结构的结构庞大,便增大了汽车的重量和体积,影响了汽车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的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用于对车辆的发热模块进行散热,冷却结构包括: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排热部件;散热组件位于车辆的车体的侧部;进液管路,进液管路的一端与排热部件连接,进液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发热模块,以使进液管路内的冷却液由排热部件流向发热模块;出液管路,出液管路的一端与排热部件连接,出液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发热模块,以使出液管路内的冷却液由发热模块流向排热部件;其中,车体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组件。
[0006]进一步地,散热组件包括:安装壳体,安装壳体与车体连接,安装壳体具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排热部件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排热部件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连接;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均穿设在第一侧板上。
[0007]进一步地,安装壳体包括底板,底板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底板上设置有出风口;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风扇,散热风扇设置在底板远离排热部件的一侧,散热风扇与底板连接;散热风扇与出风口相对设置,以通过散热风扇使气流由底板靠近排热部件的一侧流向底板远离排热部件的一侧流动。
[0008]进一步地,第二侧板位于第一侧板远离车体的一侧,第二侧板上设置有进风口,以使冷却结构外部的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并经过排热部件。
[0009]进一步地,散热组件包括进风部件,进风部件安装在第二侧板上,进风部件包括:进风壳体,进风壳体内具有进风腔体,进风腔体与进风口连通;多个进风挡板,多个进风挡板设置在进风腔体远离进风口的一侧,并与进风壳体连接,多个进风挡板相间隔地设置,相邻的两个进风挡板之间具有进风间隙,以通过进风挡板对冷却结构外部的气流进行引导,使气流经过进风间隙进入进风腔体。
[0010]进一步地,散热组件包括连接壳体,连接壳体的至少部分为曲面结构,连接壳体具有与进风口连接的第一连通口和与排热部件相对设置的第二连通口。
[0011]进一步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
热组件分别位于车体的相对两侧;进液管路的一端与发热模块连接,进液管路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的一端与进液管路连通,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至第一散热组件;第二管路的一端与进液管路连通,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至第二散热组件;出液管路的一端与发热模块连接,出液管路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第三管路的一端与出液管路连通,第三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至第一散热组件;第四管路的一端与出液管路连通,第四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至第二散热组件。
[0012]进一步地,冷却结构还包括:水泵,水泵设置在进液管路上,以使进液管路的流体流向发热模块;控制阀,控制阀设置在出液管路上,以控制出液管路的通断。
[0013]进一步地,冷却结构还包括补液管路和补水箱,补液管路的一端与进液管路连接,补液管路的另一端与补水箱连通。
[00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冷却结构,冷却结构为上述的冷却结构。
[0015]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的冷却结构用于对车辆的发热模块进行散热,冷却结构包括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排热部件;散热组件位于车辆的车体的侧部;进液管路,进液管路的一端与排热部件连接,进液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发热模块,以使进液管路内的冷却液由排热部件流向发热模块;出液管路,出液管路的一端与排热部件连接,出液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发热模块,以使出液管路内的冷却液由发热模块流向排热部件;其中,车体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组件。采用上述设置,将散热组件设置在汽车的相对两侧,能够将汽车的冷却结构分散,减小了冷却结构对空间的要求,并且可能通过设置多个散热组件提升冷却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的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冷却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冷却结构的散热组件的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9]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冷却结构的散热组件的另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0]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冷却结构的结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2]10、发热模块;20、车体;
[0023]1、散热组件;101、第一散热组件;102、第二散热组件;11、安装壳体;111、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12、排热部件;113、底板;13、散热风扇;14、进风部件;141、进风壳体;142、进风挡板;143、进风间隙;15、连接壳体;
[0024]2、进液管路;21、第一管路;22、第二管路;4、出液管路;41、第三管路;42、第四管路;6、水泵;7、控制阀;8、补液管路;9、补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6]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冷却结构,用于对车辆的发热模块10进行散热,冷却结构包括散热组件1,散热组件1包括排热部件12;散热组件1位于车辆的车体20的侧部;进液管路2,进液管路2的一端与排热部件12连接,进液管路2的另一端连接至发热模块10,以使进液管路2内的冷却液由排热部件12流向发热模块10;出液管路4,出液管路4的一端与排热部件12连接,出液管路4的另一端连接至发热模块10,以使出液管路4内的冷却液由发热模块10流向排热部件12;其中,车体20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组件1。采用上述设置,将散热组件1设置在汽车的相对两侧,能够将汽车的冷却结构分散,减小了冷却结构对空间的要求,并且可能通过设置多个散热组件1提升冷却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的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0027]在本实施例的冷却结构中,参见图2,散热组件1包括:安装壳体11,安装壳体11与车体20连接,安装壳体11具有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排热部件12设置在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之间,排热部件12与第一侧板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结构,用于对车辆的发热模块(10)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散热组件(1),所述散热组件(1)包括排热部件(12);所述散热组件(1)位于所述车辆的车体(20)的侧部;进液管路(2),所述进液管路(2)的一端与所述排热部件(12)连接,所述进液管路(2)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发热模块(10),以使所述进液管路(2)内的冷却液由所述排热部件(12)流向所述发热模块(10);出液管路(4),所述出液管路(4)的一端与所述排热部件(12)连接,所述出液管路(4)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发热模块(10),以使所述出液管路(4)内的冷却液由所述发热模块(10)流向所述排热部件(12);其中,所述车体(20)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散热组件(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1)包括:安装壳体(11),所述安装壳体(11)与所述车体(20)连接,所述安装壳体(11)具有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所述排热部件(12)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11)和所述第二侧板(112)之间,所述排热部件(12)与所述第一侧板(111)和所述第二侧板(112)均连接;所述进液管路(2)和所述出液管路(4)均穿设在所述第一侧板(11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11)包括底板(113),所述底板(113)位于所述第一侧板(111)和所述第二侧板(112)之间,所述底板(113)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散热组件(1)还包括散热风扇(13),所述散热风扇(13)设置在所述底板(113)远离所述排热部件(12)的一侧,所述散热风扇(13)与所述底板(113)连接;所述散热风扇(13)与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以通过所述散热风扇(13)使气流由所述底板(113)靠近所述排热部件(12)的一侧流向所述底板(113)远离所述排热部件(12)的一侧流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112)位于所述第一侧板(111)远离所述车体(20)的一侧,所述第二侧板(112)上设置有进风口,以使所述冷却结构外部的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并经过所述排热部件(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1)包括进风部件(14),所述进风部件(14)安装在所述第二侧板(112)上,所述进风部件(14)包括:进风壳体(141),所述进风壳体(141)内具有进风腔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马慧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