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胶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5573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4
本申请涉及手机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胶铁结构。胶铁结构用于手机内屏幕,手机内屏幕包括具有光源的灯光侧、容置部、对光侧和第二胶铁机构。其中,容置部设置于手机内屏幕的中部,灯光侧固设于手机内屏幕的短边一侧,对光侧固设于手机内屏幕的另一短边一侧,第二胶铁机构设置为两组,两组第二胶铁机构分别固设于手机内屏幕的两条长边侧。容置部上可以设置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和复合增光膜,第一胶铁机构可以遮挡扩散片大于容置部的范围内的光线。因此,在对光侧设置第一胶铁机构,从而解决窄边框背光源亮线、亮边等问题。亮边等问题。亮边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胶铁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手机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胶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用于对手机屏幕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追求全面屏、超窄边框,由此诞生了Mini

LED、OLED、Micro LED等背光源结构,这些新型背光源能实现超窄边框的效果,但这三种背光源技术由于成本高、良率低、产能不足等原因,从而没有全面推广,所以,现在大部分智能手机的背光源大部分是以侧入式发光为主,且在手机屏幕上设置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和复合增光膜。
[0003]其中,当手机屏幕采用手机内屏幕且采用侧入式背光源时,非常容易出现尾部亮线,尾部亮边的问题,即使在手机内屏幕上扩散四周丝印,在通过RA实验(显色实验)时效果还是不佳。
[000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存在手机屏幕在采用背光源时易于出现尾部亮边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手机尾部易于亮边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手机胶铁结构。
[0006]一种手机胶铁结构,包括具有光源的灯光侧、容置部和对光侧,其中,所述灯光侧设置于所述容置部的一端,所述对光侧设置于容置部的另一端,所述灯光侧与所述对光侧平行设置,所述对光侧上设置有用于遮光的第一胶铁机构,且所述容置部靠近所述对光侧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胶铁机构靠近所述容置部的侧面具有间距。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手机屏幕的背光源仅在手机内屏幕的一侧,因此远离于手机内屏幕的对光侧容易出现尾部亮边的情况,在相关技术中,手机屏幕内部需要设置扩散光路的扩散片,扩散片一般大于容置部的截面面积,所以间隙的作用有利设置于扩散片,而且,在光线通过扩散片时会发生扩散,第一胶铁机构可以遮挡扩散片大于容置部的范围内的光线。因此,在对光侧设置第一胶铁机构,从而解决窄边框背光源亮线、亮边等问题。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胶铁机构包括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其中,所述第一遮光部设置于所述容置部远离于所述对光侧的一侧,所述第一遮光部与所述容置部具有竖向夹角,所述第一遮光部与所述第二遮光部具有竖向夹角,所述第一遮光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二遮光部的长度方向朝向于所述对光侧设置。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灯光侧的灯光在相关技术中是通过容置部储设置导光板进行导向在通过反射片进行反射,因此灯光的光路走向是优先水平走向再竖向走向,可能出现部分斜向的走向,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的位置关系能够使得斜向走向的光线和手机底边竖向的光线被遮挡住,从而减少手机尾部出现亮边的情况。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遮光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容置部的一端且平滑过渡设置,所述第一遮光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遮光部的另一端且平滑过渡设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遮光部与容置部平滑过渡能够减少当温度升高时,屏幕的材料部分会受热膨胀,所以可能出现与第一遮光部发生碰撞的情况,平滑过渡能够减少摩擦,从而保护屏幕的材料磨损降低,提高手机屏幕的使用寿命。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遮光部与所述容置部平行设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手机表面的平面度,从而提高手机用户的使用体验。
[0014]优选的,所述容置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胶铁机构,其中,所述第二胶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设置于所述容置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容置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容置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竖向设置,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容置部之间具有间距。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侧的夹持部能够有利于夹持容置部上的其他材料,从而提高整个手机内屏幕的夹持稳定性。
[0016]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部水平远离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夹持部水平远离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侧的水平距离设置为0.4mm

0.55mm之间,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截面厚度设置为0.15mm

0.30mm之间。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夹持部伸出的最远距离与第一夹持部朝向于容置部一侧的距离为0.25mm,这样设计可以提高第二胶铁机构的稳定性,而且能够满足相关技术的加工工艺要求和支持。
[0018]优选的,所述容置部上方能够设置用于反射光源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靠近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夹持部靠近于所述反射片的边缘之间的竖向投影距离设置为0.03mm—0.05mm之间。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长时间的使用手机,手机会发热,手机屏幕中的部分材料会发生碰撞,因此,设置0.03mm

0.05mm的间隙能够使得材料受热膨胀或者遇冷收缩时具有预留的空间,减少手机屏幕磨损。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材料设置为高硬度材料。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高硬度材料能够减少注塑胶的使用,从而减少胶铁的注塑工艺,提高手机内屏幕的制造效率,降低使用成本,此外,高硬度材料能够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从而减少手机屏幕边缘塌陷的情况,而且能够减少手机屏幕边缘的外部磨损。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 采用高硬度材料能够减少注塑胶的使用,从而减少胶铁的注塑工艺,提高手机内屏幕的制造效率,降低使用成本。
[0024]2. 间隙能够使得材料受热膨胀或者遇冷收缩时具有预留的空间,减少手机屏幕磨损。
[0025]3. 由于手机屏幕的背光源仅在手机内屏幕的一侧,因此远离于手机内屏幕的对光侧容易出现尾部亮边的情况,在相关技术中,手机屏幕内部需要设置扩散光路的扩散片,扩散片一般大于容置部的截面面积,所以间隙的作用有利设置于扩散片,而且,在光线通过扩散片时会发生扩散,第一胶铁机构可以遮挡扩散片大于容置部的范围内的光线。因此,在对光侧设置第一胶铁机构,从而解决窄边框背光源亮线、亮边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相关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对光侧的截面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8]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胶铁机构的截面剖视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1、灯光侧;2、容置部;3、对光侧;4、第二胶铁机构;41、第一夹持部;42、第二夹持部;5、第一胶铁机构;51、第一遮光部;52、第二遮光部;6、反射片;7、导光板;8、扩散片;9、复合增光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3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本申请实例公开了一种手机胶铁结构,用于减少手机尾部易于亮边的情况。
[0032]参照图1和图2,一种手机胶铁结构,其中,胶铁结构应用于手机内屏幕,手机内屏幕包括具有光源的灯光侧1、容置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胶铁结构,包括具有灯光源的手机内屏幕,其特征在于,手机内屏幕包括具有光源的灯光侧(1)、容置部(2)和对光侧(3),其中,所述灯光侧(1)设置于所述容置部(2)的一端,所述对光侧(3)设置于容置部(2)的另一端,所述灯光侧(1)与所述对光侧(3)平行设置,所述对光侧(3)上设置有用于遮光的第一胶铁机构(5),且所述容置部(2)靠近所述对光侧(3)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胶铁机构(5)靠近所述容置部(2)的侧面具有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胶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铁机构(5)包括第一遮光部(51)和第二遮光部(52),其中,所述第一遮光部(51)设置于所述容置部(2)远离于所述对光侧(3)的一侧,所述第一遮光部(51)与所述容置部(2)具有竖向夹角,所述第一遮光部(51)与所述第二遮光部(52)具有竖向夹角,所述第一遮光部(51)连接于所述第二遮光部(52),所述第二遮光部(52)的长度方向朝向于所述对光侧(3)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机胶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部(5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容置部(2)的一端且平滑过渡设置,所述第一遮光部(5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遮光部(52)的另一端且平滑过渡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机胶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部(52)与所述容置部(2)平行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胶铁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立程吴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隆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