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U墙板对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5409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U墙板对接结构,属于建筑结构领域。该结构包括保温块、金属压条组件和两块PU墙板;两块PU墙板之间具有间隔,与墙檩共同围成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保温块;金属压条组件包括第一金属压条和第二金属压条;第一金属压条包括第一凹形段,第一凹形段位于安装槽内部;第二金属压条包括第二凹型段,包括两个第二侧段和第二中部段,两个第二侧段上分别设有能与第一弧线段卡合固定的第二弧线段;第二中部段位于安装槽的槽口处,能将第二自攻螺钉的头部封堵于安装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特殊结构的金属压条组件,由第一金属压条和第二金属压条构成,两者之间谁有卡槽,采用卡扣式连接,不易脱落,保证使用功能,也使得接缝处简洁美观。得接缝处简洁美观。得接缝处简洁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U墙板对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U墙板对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墙面作为轻钢厂房围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到防渗和美观等作用。目前大部分墙板连接部位,存在接缝美观性差、易渗漏等问题。主要原因:1、墙板固定连接处因热胀冷缩或风吸力作用,使得墙板变形超过限值,造成部分固定螺钉脱落,进而造成连接处出现空隙而形成渗漏;2、墙板接缝处现有金属压条采用口字型,因热胀冷缩等因素影响,容易发生脱落使得搭接位置出现缝隙导致渗漏。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PU墙板对接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并提供一种PU墙板对接结构。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U墙板对接结构,其包括保温块、金属压条组件和待对接的两块PU墙板;两块PU墙板分别通过第一自攻螺钉固定于墙檩上,每块PU墙板与墙檩之间均粘合固定有第一柔性胶带;两块PU墙板之间具有间隔,与墙檩共同围成安装槽,安装槽内填充有保温块,保温块的两侧与两块PU墙板的连接处分别构成过盈配合;
[0006]所述金属压条组件包括第一金属压条和第二金属压条;第一金属压条包括第一凹形段,第一凹形段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固定翼段,每侧的固定翼段分别通过第二柔性胶带固定于所在侧的PU墙板外侧面;所述第一凹形段位于安装槽内部,包括两个第一侧段和第一中部段,两个第一侧段上分别设有第一弧线段;第二自攻螺钉依次贯穿第一凹形段的第一中部段和保温块并固定于墙檩上,其头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金属压条包括第二凹型段,第二凹型段包括两个第二侧段和第二中部段,两个第二侧段上分别设有能与所述第一弧线段卡合固定的第二弧线段;第二中部段位于安装槽的槽口处,能将第二自攻螺钉的头部封堵于安装槽内。
[0007]作为优选,所述保温块为EPS保温块。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柔性胶带和第二柔性胶带均为柔性丁基胶带。
[0009]作为优选,两块PU墙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为40mm。
[0010]作为优选,两块PU墙板的外侧板面平齐。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自攻螺钉有若干个,分别沿PU墙板竖向设置;所述第二自攻螺钉有若干个,分别沿第一中部段竖向设置。
[0012]作为优选,所述保温块的一面贴合墙檩设置。
[00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金属压条、第二金属压条和安装槽的竖向长度相等。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金属压条的第二中部段和第一金属压条的固定翼段平齐。
[001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金属压条和第二金属压条之间通过第一弧线段和第二弧线段实现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0016]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采用特殊结构的金属压条组件,由第一金属压条和第二金属压条构成,两者之间谁有卡槽,采用卡扣式连接,不易脱落,保证使用功能,也使得接缝处简洁美观。
[0018]2)本技术在第一金属压条和PU墙板间采用柔性丁基胶带连接,可以减轻接缝处因热胀冷缩导致墙板变形而发生破坏。
[0019]3)本技术的对接结构构造简单,安装方便。
[0020]4)本技术在墙板接缝处增设EPS保温块,防止接缝处因内外温差出现冷桥现象,提升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对接结构的俯视剖面图;
[0022]图2为金属压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对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附图标记为:1、PU墙板;2、金属压条组件;21、第一金属压条;22、第二金属压条;23、固定翼段;3、保温块;41、第一柔性胶带;42、第二柔性胶带;5、墙檩;61、第一自攻螺钉;62、第二自攻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是间接连接即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28]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PU墙板对接结构,该对接结构主要包括保温块3、金属压条组件2和待对接的两块PU墙板1。两块PU墙板1分别通过第一自攻螺钉61固定于墙檩5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两块PU墙板1与墙檩5固定的更加牢固,可以沿着PU墙板1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一自攻螺钉61,通过多个第一自攻螺钉61将每块PU墙板1分别固定于墙檩5上。每块PU墙板1与墙檩5之间还分别粘合固定有第一柔性胶带41,第一柔性胶带41可以采用柔性丁基胶带,且沿着PU墙板1长度方向将其粘合至墙檩5上。在PU墙板1与墙檩5之间设置第一柔性胶带41的目的在于,由于第一柔性胶带41为能够发生形变的柔性结构,从而可以减轻接缝处因热胀冷缩导致墙板变形而发生破坏。
[0029]两块PU墙板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两块PU墙板1与墙檩5共同围成凹型的安装槽。
在本实施例中,两块PU墙板1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设置为40mm,即安装槽的横向开口长度为40mm。为了防止两块PU墙板1的接缝处因内外温差出现冷桥现象,在安装槽内填充有保温块3,保温块3的两侧与两块PU墙板1的连接处分别构成过盈配合,且保温块3应当位于安装槽的最内侧,即保温块3的一面应当贴合墙檩5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保温块3可以采用EPS保温块。
[0030]如图2所示,金属压条组件2包括第一金属压条21和第二金属压条22。其中,第一金属压条21包括第一凹形段,第一凹形段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固定翼段23,第一凹形段和两端的固定翼段23共同构成横截面类似“几”字型的结构。第一凹形段两端的固定翼段23分别通过第二柔性胶带42固定于所在侧的PU墙板1外侧面,第一凹形段位于安装槽内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柔性胶带42可以采用柔性丁基胶带,且沿着固定翼段23竖向长度将其粘合至PU墙板1外侧面。在固定翼段23和PU墙板1外侧面之间设置第二柔性胶带42的目的在于,由于第二柔性胶带42为能够发生形变的柔性结构,从而可以减轻接缝处因热胀冷缩导致墙板变形而发生破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U墙板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块(3)、金属压条组件(2)和待对接的两块PU墙板(1);两块PU墙板(1)分别通过第一自攻螺钉(61)固定于墙檩(5)上,每块PU墙板(1)与墙檩(5)之间均粘合固定有第一柔性胶带(41);两块PU墙板(1)之间具有间隔,与墙檩(5)共同围成安装槽,安装槽内填充有保温块(3),保温块(3)的两侧与两块PU墙板(1)的连接处分别构成过盈配合;所述金属压条组件(2)包括第一金属压条(21)和第二金属压条(22);第一金属压条(21)包括第一凹形段,第一凹形段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固定翼段(23),每侧的固定翼段(23)分别通过第二柔性胶带(42)固定于所在侧的PU墙板(1)外侧面;所述第一凹形段位于安装槽内部,包括两个第一侧段和第一中部段,两个第一侧段上分别设有第一弧线段;第二自攻螺钉(62)依次贯穿第一凹形段的第一中部段和保温块(3)并固定于墙檩(5)上,其头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金属压条(22)包括第二凹型段,第二凹型段包括两个第二侧段和第二中部段,两个第二侧段上分别设有能与所述第一弧线段卡合固定的第二弧线段;第二中部段位于安装槽的槽口处,能将第二自攻螺钉(62)的头部封堵于安装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U墙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骅昕朱维一张茂国陶运豪沈家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天恒筑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