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针灸用设有温感提醒功能的温针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519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29
一种中医针灸用设有温感提醒功能的温针装置及方法,属于针灸技术领域,为了解决传统在进行温针灸的时候,需要用手去拿取一个个放置的艾炷,不利于提高温针灸使用效果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打开气密板,推动第二滑动柱,啮合L条一端会带动多组艾炷一起移动,直至一组的艾炷移动到出料槽内部,利用打火机对艾炷进行火烧,经过一段时间后,艾炷被点燃,烟雾传感模块和温度传感模块接收到一定时间长度的温度和烟雾感应后,会发出警报,告知医生艾炷可以使用,打开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使得艾炷离开针灸原料盒,即针上插接了艾炷,实现了温针灸,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在进行温针灸的时候,不需要用手去拿取一个个放置的艾炷,利于提高温针灸使用的效果。使用的效果。使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针灸用设有温感提醒功能的温针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灸
,具体为一种中医针灸用设有温感提醒功能的温针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
[0003]传统在进行温针灸的时候,需要用手去拿取一个个放置的艾炷,导致消耗的时间较长,不利于提高温针灸的使用效果,且传统的温针灸需要对艾炷进行灼烧,在进行灼烧时,通常只能对其一边进行点燃作用,烧的不够全面,会导致艾炷倾斜过度,与针脱离的情况出现,传统的艾炷没有设置可对其进行取用的存储装置,导致艾炷在存放过久之后易出现损坏情况。
[0004]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中医针灸用设有温感提醒功能的温针装置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针灸用设有温感提醒功能的温针装置及方法,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传统在进行温针灸的时候,需要用手去拿取一个个放置的艾炷,导致消耗的时间较长,不利于提高温针灸的使用效果,且传统的温针灸需要对艾炷进行灼烧,在进行灼烧时,通常只能对其一边进行点燃作用,烧的不够全面,会导致艾炷倾斜过度,与针脱离的情况出现,传统的艾炷没有设置可对其进行取用的存储装置,导致艾炷在存放过久之后易出现损坏情况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针灸用设有温感提醒功能的温针装置,包括针灸原料盒和覆盖设置在针灸原料盒上端的覆盖板,针灸原料盒一侧内部活动设置有上料构件,针灸原料盒内部侧面活动设置有出料构件和按压构件;针灸原料盒内部活动开设有原料腔和出料槽,且原料腔和出料槽相联通,针灸原料盒上端内部开设有配合槽、嵌合异型槽、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且嵌合异型槽位置覆盖在原料腔外侧,出料槽内部嵌合设置有气密板,且气密板一端位置处于针灸原料盒外侧,且气密板上端与覆盖板相接触,出料槽内部上端设置有三角板;出料槽底部开设有下料口,且下料口内壁两侧设置有烟雾传感模块和温度传感模块,下料口内部活动嵌合设置有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上料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动槽内部的第一滑动柱,第一滑动柱一侧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滑动设置在针灸原料盒内部,上料构件还包括活动设置在原料腔内部的
赶料板,赶料板内部设置有伸缩板,赶料板下端设置有传动带,传动带位置处于原料腔内部,传动带内部活动设置有滚动轴,滚动轴内部设置有内嵌轴,且内嵌轴嵌合设置在原料腔内部;出料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动槽内部的第二滑动柱,第二滑动柱下端设置有啮合条,啮合条一侧啮合设置有第一旋转轮,第一旋转轮另一侧啮合设置有啮合L条,啮合L条一端设置有折叠布,且折叠布另一端与原料腔内部相连接,啮合L条滑动连接在原料腔内部,且与出料槽处于同一轴线上,第一旋转轮上端通过轴连接有第二旋转轮,第二旋转轮外侧转动设置有传动皮带。
[0007]进一步地,三角板内部设置有第三旋转轮,且第三旋转轮通过传动皮带与第二旋转轮传动连接,三角板底部开设有构件槽,构件槽内部活动设置有驱风扇,驱风扇与第三旋转轮通过轴相连接。
[0008]进一步地,上料构件还包括位置处于传动带下端的顶升板,顶升板上端四角处设置有连接弧形板,且连接弧形板设置四组,四组所述的连接弧形板与内嵌轴相连接,顶升板一侧设置有啮合板,且啮合板设置两组,两组所述的啮合板嵌合在原料腔内部。
[0009]进一步地,啮合板一侧设置有第一啮合轮和第三啮合轮,一组所述的啮合板与第一啮合轮相啮合,另一组所述的啮合板与第三啮合轮相啮合,第一啮合轮和第三啮合轮之间通过轴进行连接,此轴中间位置外侧设置有第二啮合轮。
[0010]进一步地,按压构件包括嵌合设置在针灸原料盒内部的按压柱,按压柱一侧啮合设置有第一联动轮,第一联动轮下端通过轴连接有第二联动轮,第二联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三联动轮,第三联动轮下端通过轴连接有第四联动轮,第四联动轮外侧设置有出料组件。
[0011]进一步地,出料组件包括啮合设置在第四联动轮外侧的第一联动条和第二联动条,第一联动条一侧设置有第一联动组件,第二联动条一侧设置有第二联动组件,且第二联动组件和第一联动组件为相同构造制成的构件。
[0012]进一步地,第一联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联动条一侧的固定杆,固定杆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固定设置在针灸原料盒内部,固定块与第二半圆环相连接,第二联动组件一端与第一半圆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联动条相连接。
[0013]进一步地,覆盖板内部设置有透明板,覆盖板一侧设置有气阀和按压头,按压头下端设置有下压柱,且下压柱嵌合设置在覆盖板内部,覆盖板下端设置有气囊,且气囊与嵌合异型槽相匹配,下压柱上端外侧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上端与按压头下侧面相接触,第二弹簧下端与覆盖板上侧面相接触,下压柱下端开设有啮合槽,下压柱下端与配合槽相匹配,且啮合槽与第二啮合轮相啮合。
[0014]进一步地,下压柱一侧设置有打气外筒,打气外筒下端嵌合设置有打气内筒,打气内筒下端设置有送气管,送气管一端与气囊相连通,打气内筒和送气管均设置在覆盖板内部,打气外筒嵌合在覆盖板内部。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针灸用设有温感提醒功能的温针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打开气密板,推动第二滑动柱,啮合L条一端会带动多组艾炷一起移动,直至一
组的艾炷移动到出料槽内部,利用打火机对艾炷进行火烧,打开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使得艾炷离开针灸原料盒,即针上插接了艾炷,实现了温针灸;S2:点燃出料一组的艾炷之后,通过推动第二滑动柱使得第一旋转轮旋转,下一组的艾炷进入到出料槽内部,在此之前,被第一旋转轮带动的驱风扇会将上一组艾炷燃烧后产生的火星以及燃烧杂质吹出,当需要打开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时,按压按压柱,固定杆带动固定块和第二半圆环远离第一半圆环,第二联动条的移动也会带动第一半圆环远离第二半圆环,艾炷掉落;S3:当需要安装覆盖板时,将覆盖板覆盖在原料腔上侧面,此时气囊嵌合在嵌合异型槽内部,不停的按压按压头,即可给气囊充气和挤压艾炷,至此,完成一切步骤。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中医针灸用设有温感提醒功能的温针装置及方法,将切割好的艾炷放置在原料腔内部,此时气密板一侧与出料槽内部相接触,即气密板呈关闭状态,盖上覆盖板,使得覆盖板与针灸原料盒嵌合,当需要对病人进行针灸时,先在病人身上插针,进行针灸,再打开气密板,使得出料槽与原料腔相连通,推动第二滑动柱使得啮合条向折叠布的方向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针灸用设有温感提醒功能的温针装置,包括针灸原料盒(1)和覆盖设置在针灸原料盒(1)上端的覆盖板(5),其特征在于:针灸原料盒(1)一侧内部活动设置有上料构件(2),针灸原料盒(1)内部侧面活动设置有出料构件(3)和按压构件(4);针灸原料盒(1)内部活动开设有原料腔(11)和出料槽(14),且原料腔(11)和出料槽(14)相联通,针灸原料盒(1)上端内部开设有配合槽(12)、嵌合异型槽(13)、第一滑动槽(15)和第二滑动槽(16),且嵌合异型槽(13)位置覆盖在原料腔(11)外侧,出料槽(14)内部嵌合设置有气密板(142),且气密板(142)一端位置处于针灸原料盒(1)外侧,且气密板(142)上端与覆盖板(5)相接触,出料槽(14)内部上端设置有三角板(141);出料槽(14)底部开设有下料口(17),且下料口(17)内壁两侧设置有烟雾传感模块(171)和温度传感模块(172),下料口(17)内部活动嵌合设置有第一半圆环(18)和第二半圆环(19);上料构件(2)包括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动槽(16)内部的第一滑动柱(21),第一滑动柱(21)一侧设置有连接杆(22),且连接杆(22)滑动设置在针灸原料盒(1)内部,上料构件(2)还包括活动设置在原料腔(11)内部的赶料板(23),赶料板(23)内部设置有伸缩板(231),赶料板(23)下端设置有传动带(24),传动带(24)位置处于原料腔(11)内部,传动带(24)内部活动设置有滚动轴(241),滚动轴(241)内部设置有内嵌轴(242),且内嵌轴(242)嵌合设置在原料腔(11)内部;出料构件(3)包括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动槽(15)内部的第二滑动柱(31),第二滑动柱(31)下端设置有啮合条(32),啮合条(32)一侧啮合设置有第一旋转轮(33),第一旋转轮(33)另一侧啮合设置有啮合L条(34),啮合L条(34)一端设置有折叠布(35),且折叠布(35)另一端与原料腔(11)内部相连接,啮合L条(34)滑动连接在原料腔(11)内部,且与出料槽(14)处于同一轴线上,第一旋转轮(33)上端通过轴连接有第二旋转轮(36),第二旋转轮(36)外侧转动设置有传动皮带(3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用设有温感提醒功能的温针装置,其特征在于:三角板(141)内部设置有第三旋转轮(1411),且第三旋转轮(1411)通过传动皮带(37)与第二旋转轮(36)传动连接,三角板(141)底部开设有构件槽(1412),构件槽(1412)内部活动设置有驱风扇(1413),驱风扇(1413)与第三旋转轮(1411)通过轴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用设有温感提醒功能的温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料构件(2)还包括位置处于传动带(24)下端的顶升板(25),顶升板(25)上端四角处设置有连接弧形板(251),且连接弧形板(251)设置四组,四组所述的连接弧形板(251)与内嵌轴(242)相连接,顶升板(25)一侧设置有啮合板(252),且啮合板(252)设置两组,两组所述的啮合板(252)嵌合在原料腔(11)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用设有温感提醒功能的温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啮合板(252)一侧设置有第一啮合轮(26)和第三啮合轮(28),一组所述的啮合板(252)与第一啮合轮(26)相啮合,另一组所述的啮合板(252)与第三啮合轮(28)相啮合,第一啮合轮(26)和第三啮合轮(28)之间通过轴进行连接,此轴中间位置外侧设置有第二啮合轮(2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用设有温感提醒功能的温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按压构件(4)包括嵌合设置在针灸原料盒(1)内部的按压柱(41),按压柱(41)一侧啮合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康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市立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