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桐亚油酸废水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505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桐亚油酸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桐亚油酸废水分离器,所述传动螺杆的左端均通过滚珠轴承与传动箱的内腔对应侧壁活动连接,所述传动螺杆的右端贯穿传动箱和第一分离箱的对应侧壁,且传动螺杆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所述传动螺杆的杆身右侧均旋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相对的一端均贯穿传动箱的对应侧壁,且滑动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第一锥齿的外侧均啮合有第二锥齿。该桐亚油酸废水分离器,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动轴和第二锥齿的转动,从而通过第一锥齿带动传动螺杆的转动,从而通过滑动块带动刮板的左右运动,进而可对过滤块表面的杂质进行刮除,提升了桐亚油酸废水分离的质量。亚油酸废水分离的质量。亚油酸废水分离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桐亚油酸废水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桐亚油酸
,具体为一种桐亚油酸废水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桐亚油酸是不饱和脂肪酸的一种。为以甘油酯形态构成的亚麻仁油、棉籽油之类的干性油、半干性油的主要成分。若干种植物油中含量较高,占红花籽油的总脂肪酸的76%

83%,占核桃油,棉籽油、向日葵种子油、芝麻油的总脂肪酸的40—60%,占花生油、橄榄油的总脂肪酸的25%左右,动物脂肪中亚油酸的含量一般较低,如牛油为1.8%,猪油为6%。
[0003]常见的桐亚油酸在进行废水分离时一般采用贯通式的滤板进行桐亚油酸原料和废水的分离,但这种方式下由于桐亚油酸废水的内部一般会存在较多的杂质,并在过滤件的表面堆积,且由于过滤件一般均装设在内部,从而不便对过滤件表面的杂质进行清除,进而降低了后续桐亚油酸废水的分离质量,不能满足桐亚油酸的工作要求,为此提出一种桐亚油酸废水分离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桐亚油酸废水分离器,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桐亚油酸废水分离器,包括第一分离箱,所述第一分离箱的顶部中间位置装设有下料漏斗,所述下料漏斗的内部与第一分离箱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分离箱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端固定装设有第二分离箱,所述第一分离箱的底部中间位置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的底部与第二分离箱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分离箱的左侧装设有收集箱,所述第一分离箱的内腔左右两侧均固定装设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内腔中部均插接有传动螺杆,所述传动螺杆的左端均通过滚珠轴承与传动箱的内腔对应侧壁活动连接,所述传动螺杆的右端贯穿传动箱和第一分离箱的对应侧壁,且传动螺杆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所述传动螺杆的杆身右侧均旋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相对的一端均贯穿传动箱的对应侧壁,且滑动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第一锥齿的外侧均啮合有第二锥齿。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锥齿之间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中部套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端与第二分离箱的顶部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底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
[0009]优选的,所述管道的内部装设有过滤块,所述第二分离箱的右侧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底部装设有三角支架,所述三角支架的左侧与第二分离箱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子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左端贯穿第二分离箱的内腔中部,所述转动杆的杆身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所述转动杆的杆身中部套设有保护箱。
[0011]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杆身位于保护箱内部的位于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所述第三锥齿的上下两侧均啮合有第四锥齿,所述第四锥齿朝向保护箱的一侧均通过连接杆装设有翻板。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分离箱的底部中间位置装设有锥形下料漏斗,所述锥形下料漏斗的内部装设有活性炭滤板。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桐亚油酸废水分离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桐亚油酸废水分离器,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动轴和第二锥齿的转动,从而通过第一锥齿带动传动螺杆的转动,从而通过滑动块带动刮板的左右运动,进而可对过滤块表面的杂质进行刮除,从而提升了桐亚油酸废水分离的质量;
[0016]2、该桐亚油酸废水分离器,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动杆的转动,从而通过第三锥齿带动第四锥齿的转动,进而可在搅拌叶片进行周向转动的同时,带动翻板进行纵向的转动,可对分离后桐亚油酸进行打散后再通过活性炭滤板进行二次分离,提升了桐亚油酸废水分离的速度和质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传动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第一分离箱;2、上料漏斗;3、支撑块;4、第二分离箱;41、下料漏斗;42、活性炭滤板;5、收集箱;6、传动箱;7、传动螺杆;71、滑动块;72、刮板;8、第一锥齿;9、第二锥齿;91、转动轴;10、支撑座;11、第一电机;12、过滤块;13、第二电机;131、三角支架;14、转动杆;141、搅拌叶片;142、保护箱;15、第三锥齿;16、第四锥齿;17、翻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桐亚油酸废水分离器,包括第一分离箱1、上料漏斗2、支撑块3、第二分离箱4、下料漏斗41、活性炭滤板42、收集箱5、传动箱6、传动螺杆7、滑动块71、刮板72、第一锥齿8、第二锥齿9、转动轴91、支撑座10、第一电机11、过滤块12、第二电机13、三角支架131、转动杆14、搅拌叶片141、保护箱142、第三锥齿15、第四锥齿16和翻板17,请参阅图1,第一分离箱1的顶部中间位置装设有上料漏斗2,上料漏斗2的内部与第一分离箱1的内腔相连通,第一分离箱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3,支撑块3的底端
固定装设有第二分离箱4,第一分离箱1的底部中间位置连接有管道,管道的底部与第二分离箱4的内腔相连通,第二分离箱4的底部中间位置装设有锥形下料漏斗41,锥形下料漏斗41的内部装设有活性炭滤板42,第一分离箱1的左侧装设有收集箱5,第一分离箱1的内腔左右两侧均固定装设有传动箱6,请参阅图2,传动箱6内腔中部均插接有传动螺杆7,传动螺杆7的左端均通过滚珠轴承与传动箱6的内腔对应侧壁活动连接,传动螺杆7的右端贯穿传动箱6和第一分离箱1的对应侧壁,且传动螺杆7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8,传动螺杆7的杆身右侧均旋接有滑动块71,滑动块71相对的一端均贯穿传动箱6的对应侧壁,且滑动块71之间固定连接有刮板72,第一锥齿8的外侧均啮合有第二锥齿9,第二锥齿9之间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91,转动轴91的中部套设有支撑座10,支撑座10的底端与第二分离箱4的顶部对应位置固定连接,请参阅图1,转动轴91的底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管道的内部装设有过滤块12,通过第一电机11带动转动轴91和第二锥齿9的转动,从而通过第一锥齿8带动传动螺杆7的转动,从而通过滑动块71带动刮板72的左右运动,进而可对过滤块12表面的杂质进行刮除,从而提升了桐亚油酸废水分离的质量,第二分离箱4的右侧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的底部装设有三角支架131,三角支架131的左侧与第二分离箱4的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桐亚油酸废水分离器,包括第一分离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箱(1)的顶部中间位置装设有上料漏斗(2),所述上料漏斗(2)的内部与第一分离箱(1)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分离箱(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3),所述支撑块(3)的底端固定装设有第二分离箱(4),所述第一分离箱(1)的底部中间位置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的底部与第二分离箱(4)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分离箱(1)的左侧装设有收集箱(5),所述第一分离箱(1)的内腔左右两侧均固定装设有传动箱(6),所述传动箱(6)内腔中部均插接有传动螺杆(7),所述传动螺杆(7)的左端均通过滚珠轴承与传动箱(6)的内腔对应侧壁活动连接,所述传动螺杆(7)的右端贯穿传动箱(6)和第一分离箱(1)的对应侧壁,且传动螺杆(7)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8),所述传动螺杆(7)的杆身右侧均旋接有滑动块(71),所述滑动块(71)相对的一端均贯穿传动箱(6)的对应侧壁,且滑动块(71)之间固定连接有刮板(72),所述第一锥齿(8)的外侧均啮合有第二锥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桐亚油酸废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齿(9)之间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91),所述转动轴(91)的中部套设有支撑座(10),所述支撑座(10)的底端与第二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张云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瑞芬得油脂深加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