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带式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4094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包括输送机主体、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和输送带,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均与输送机主体转动连接;输送带套设在第一转动轮与第二转动轮上;其特征在于,管状带式输送机包括:托辊组件,设置在输送机主体上,托辊组件包括托辊,托辊可转动地设置,托辊支撑输送带;托辊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内设置有减噪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管状带式输送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状带式输送机在对物料进行长距离的运输时产生大量噪声的问题。物料进行长距离的运输时产生大量噪声的问题。物料进行长距离的运输时产生大量噪声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状带式输送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

技术介绍

[0002]吊挂托辊式管状带式输送机用两个吊挂托辊和一个压辊将输送带卷曲成管状,并利用输送带的凸状边缘把输送带吊挂起来,然后像普通带式输送机依靠摩擦传动原理运行,由驱动滚筒带动输送带实现物料输送。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管状带式输送机在对物料进行长距离的运输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噪声,不具有环保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管状带式输送机在对物料进行长距离的运输时产生大量噪声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包括输送机主体、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和输送带,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均与输送机主体转动连接;输送带套设在第一转动轮与第二转动轮上;管状带式输送机包括:托辊组件,设置在输送机主体上,托辊组件包括托辊,托辊可转动地设置,托辊支撑输送带;托辊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内设置有减噪件。
[0006]进一步地,托辊组件包括托辊支撑架和多个托辊,托辊支撑架设置于输送机主体;各个托辊均与托辊支撑架转动连接;多个托辊包括第一托辊、第二托辊和第三托辊,第一托辊和第三托辊设置在输送带的相对两侧,第一托辊与输送带的第一侧壁抵接,第三托辊与输送带的第二侧壁抵接;第二托辊位于第一托辊和第三托辊之间,第二托辊位于输送带的下方以支撑输送带;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第三托辊和第二托辊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其中,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均大于90度小于180度。
[0007]进一步地,管状带式输送机还包括:转动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座,限位座与第一转动轮的端壁抵接。
[0008]进一步地,转动限位组件还包括限位滑台,限位座与限位滑台滑动连接,当限位座滑动至第一转动轮的侧部时与第一转动轮的端壁抵接;和/或,转动限位组件还包括限位部,限位部与限位座连接;在限位座与第一转动轮的端壁抵接时,限位部位于第一转动轮的下方。
[0009]进一步地,管状带式输送机还包括:减噪箱,减噪箱罩设在第一转动轮上。
[0010]进一步地,管状带式输送机还包括:减振组件,包括减振部,减振部与输送机主体固定连接,减振部的至少部分位于输送带的上方且与输送带抵接。
[0011]进一步地,管状带式输送机还包括:减振组件,包括减振连接件、缓冲件和限位滑轨,限位滑轨与输送机主体连接;减振连接件沿限位滑轨滑动,第二转动轮与减振连接件转动连接;缓冲件的第一端与减振连接件连接,缓冲件的另一端用于与固定基础连接。
[0012]进一步地,减振组件还包括用于安装在固定基础上的减振底座;缓冲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弹性件,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与减振连接件连接,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与弹性件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与弹性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与减振底座连接。
[0013]进一步地,管状带式输送机还包括与输送机主体连接的稳定组件,稳定组件包括多个支撑滑轮,各个支撑滑轮均位于输送带的下方且均与输送带相抵接,各个支撑滑轮均可转动地设置。
[0014]进一步地,管状带式输送机还包括多个限位罩,多个限位罩沿输送带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各个限位罩罩设在输送带上,以与输送带形成用于容纳物料的容料腔。
[0015]本专利技术的管状带式输送机包括输送机主体、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和输送带,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均与输送机主体转动连接,输送带套设在第一转动轮与第二转动轮上。由于输送带的长度较长,管状带式输送机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大量噪声,因此在管状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机主体上设置托辊组件,托辊组件包括托辊,托辊可转动地设置,托辊用于支撑输送带,这样在输送带对物料进行长距离的运输时,托辊可跟随输送带转动,起到使输送带运行平稳的效果,并且,在托辊上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内设置有减噪件,减噪件能够大幅度地对噪声进行吸收,这样的设置降低了输送带运动时的噪声,解决了管状带式输送机在对物料进行长距离的运输时产生大量噪声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图1中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托辊组件的位置示意图;
[0020]图4示出了图3中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稳定组件的位置示意图;
[0022]图6示出了图5中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减振组件的位置示意图;以及
[0024]图8示出了图7中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6]10、输送机主体;20、第一转动轮;30、第二转动轮;40、输送带;50、减噪箱;60、转动限位组件;61、限位滑台;62、限位座;63、限位部;70、托辊组件;71、托辊;72、第一托辊;73、第二托辊;74、第三托辊;75、容纳槽;76、托辊支撑架;77、减噪件;80、减振组件;81、减振部;82、减振连接件;83、第一连接杆;84、缓冲件;85、第二连接杆;86、减振底座;87、弹性件;88、限位滑轨;90、限位罩;91、第一挡板;92、第二挡板;93、密封板;94、容料腔;100、稳定组件;101、连接件;102、联动杆;103、支撑滑轮;110、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8]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9]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0]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管状带式输送机在对物料进行长距离的运输时产生大量噪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请参考图1至图8,包括输送机主体10、第一转动轮20、第二转动轮30和输送带40,第一转动轮20和第二转动轮30均与输送机主体10转动连接;输送带40套设在第一转动轮20与第二转动轮30上;管状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包括输送机主体(10)、第一转动轮(20)、第二转动轮(30)和输送带(40),所述第一转动轮(20)和所述第二转动轮(30)均与所述输送机主体(10)转动连接;所述输送带(40)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轮(20)与所述第二转动轮(3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带式输送机包括:托辊组件(70),设置在所述输送机主体(10)上,所述托辊组件(70)包括托辊(71),所述托辊(71)可转动地设置,所述托辊(71)支撑所述输送带(40);所述托辊(71)设置有容纳槽(75),所述容纳槽(75)内设置有减噪件(7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组件(70)包括托辊支撑架(76)和多个所述托辊(71),所述托辊支撑架(76)设置于所述输送机主体(10);各个所述托辊(71)均与所述托辊支撑架(76)转动连接;多个所述托辊(71)包括第一托辊(72)、第二托辊(73)和第三托辊(74),所述第一托辊(72)和所述第三托辊(74)设置在所述输送带(40)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托辊(72)与所述输送带(40)的第一侧壁抵接,所述第三托辊(74)与所述输送带(40)的第二侧壁抵接;所述第二托辊(73)位于所述第一托辊(72)和所述第三托辊(74)之间,所述第二托辊(73)位于所述输送带(40)的下方以支撑所述输送带(40);所述第一托辊(72)和所述第二托辊(73)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所述第三托辊(74)和所述第二托辊(73)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和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均大于90度小于18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带式输送机还包括:转动限位组件(60),包括限位座(62),所述限位座(62)与所述第一转动轮(20)的端壁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限位组件(60)还包括限位滑台(61),所述限位座(62)与所述限位滑台(61)滑动连接,当所述限位座(62)滑动至所述第一转动轮(20)的侧部时与所述第一转动轮(20)的端壁抵接;和/或,所述转动限位组件(60)还包括限位部(63),所述限位部(63)与所述限位座(62)连接;在所述限位座(62)与所述第一转动轮(20)的端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张辛忻杨海涛陈晨肖望强赵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