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的支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3908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的支架系统,该光伏组件的支架系统包括支撑梁、过渡连接件和压块,过渡连接件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压块将过渡连接件固定在支撑梁上,过渡连接件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本体、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下端面设有第一固定槽,光伏组件的上边框插设在第一固定槽内,第一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楞,第一支撑楞插设在相邻的光伏组件的下边框内,从而完成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的防水连接,第二固定板上还设有折弯部,通过弯曲折弯部可以调整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之间的夹角,从而使光伏组件仿形安装在圆弧形支撑梁的外立面。组件仿形安装在圆弧形支撑梁的外立面。组件仿形安装在圆弧形支撑梁的外立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的支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的支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开发利用新能源成为当今能源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由于太阳能具有无污染、无地域性限制、取之不竭等优点,研究太阳能发电成为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主要方向,利用光伏组件发电成为人们使用太阳能的一种主要方式。
[0003]建筑作为能耗大户,其节能效益则变得尤其重要,随着地面光伏电站地面资源日渐减少,光伏建筑一体化概念越来越多应用于建筑上。现有的光伏组件通常安装在平板结构的支撑梁或安装平面上,由于建筑的屋顶种类繁多,针对圆弧形拱顶,现有技术中的支架系统无法将常规的光伏组件安装在建筑物的圆弧形拱顶外立面上。
[0004]因此,亟需一种光伏组件的支架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支架系统,能够将相邻的光伏组件呈一定角度安装,使光伏组件适用于圆弧形拱顶的安装。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支架系统,用于固定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上边框和下边框,所述上边框和所述下边框用于固定所述层压件,该光伏组件的支架系统包括:
[0008]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呈圆弧形;
[0009]过渡连接件,所述过渡连接件包括第一本体、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背向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端面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上边框插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槽内,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槽与所述第一本体之间,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第一支撑楞,所述第一支撑楞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同一端,且所述第一支撑楞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楞插设在所述下边框上;
[0010]所述光伏组件和所述过渡连接件均包括多个,每个所述过渡连接件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组件,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组件之间呈夹角设置;以及
[0011]压块,所述压块设有多个,所述压块将所述第一固定板压紧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压块与所述支撑梁可拆卸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过渡连接件上设有第一胶条槽,所述第一胶条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面,且所述第一胶条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折弯部之间,所述第一胶条槽内设有胶条,所述胶条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下边框抵接。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槽的下端面设置有挡水楞。
[0014]可选地,所述折弯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其他位置的厚度。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末端设有第一包裹楞,所述第一包裹楞与所述第一支撑楞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包裹楞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一本体形成第一包裹槽。
[0016]可选地,所述压块的一端设置有卷边,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楞的一侧延伸,并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延伸的末端设有压块固定楞,所述压块固定楞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一本体形成压块固定槽,所述卷边卡设在所述压块固定槽内。
[0017]可选地,所述光伏组件的支架系统包括固定件,所述压块上设置有第一腰型孔,所述固定件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腰型孔后与所述支撑梁可拆卸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光伏组件的支架系统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压块上,所述加强板上设有第二腰型孔,所述第二腰型孔对应所述第一腰型孔的位置设置,所述固定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腰型孔和所述第二腰型孔设置。
[0019]可选地,所述第一腰型孔和所述第二腰型孔设置有均多个,两个所述第一腰型孔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所述第二腰型孔之间的距离。
[0020]可选地,所述过渡连接件间隔固定在所述支撑梁上,每隔N个所述光伏组件设置一个所述压块,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支架系统,该光伏组件的支架系统包括支撑梁、过渡连接件和压块,过渡连接件用于固定光伏组件,压块将过渡连接件固定在支撑梁上,过渡连接件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本体、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下端面设有第一固定槽,光伏组件的上边框插设在第一固定槽内,第一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楞,第一支撑楞插设在相邻的光伏组件的下边框内,从而完成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的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上还设有折弯部,通过弯曲折弯部可以调整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之间的夹角,从而使光伏组件仿形安装在圆弧形支撑梁的外立面。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光伏组件的支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光伏组件和过渡连接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过渡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压块和加强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多个光伏组件、多个过渡连接件与支撑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
[0031]100、光伏组件;110、层压件;120、上边框;121、第二本体;122、第二支撑楞;123、第一上压板;124、第一下压板;125、第二包裹楞;1201、第一安装槽;1202、第二胶条槽;1203、第二包裹槽;130、下边框;131、第三本体;132、第二上压板;133、第二下压板;134、第三支撑
楞;1301、第二安装槽;1302、第二固定槽;140、填充物;
[0032]200、支撑梁;
[0033]300、过渡连接件;310、第一本体;320、第一固定板;330、第二固定板;3301、第一固定槽;3302、折弯部;3303、第一胶条槽;340、第一支撑楞;350、挡水楞;360、第一包裹楞;3601、第一包裹槽;370、压块固定楞;3701、压块固定槽;
[0034]400、压块;410、卷边;420、第一腰型孔;
[0035]500、胶条;
[0036]600、固定件;
[0037]700、加强板;710、第二腰型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的支架系统,用于固定光伏组件(100),所述光伏组件(100)包括层压件(110)、上边框(120)和下边框(130),所述上边框(120)和所述下边框(130)用于固定所述层压件(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的支架系统包括:支撑梁(200),所述支撑梁(200)呈圆弧形;过渡连接件(300),所述过渡连接件(300)包括第一本体(310)、第一固定板(320)和第二固定板(330),所述第一固定板(320)和所述第二固定板(33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310)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固定板(320)和所述第二固定板(330)背向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330)的下端面设有第一固定槽(3301),所述上边框(120)插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槽(3301)内,所述第二固定板(330)上设有折弯部(3302),所述折弯部(3302)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槽(3301)与所述第一本体(310)之间,所述第一本体(310)上设有第一支撑楞(340),所述第一支撑楞(340)与所述第二固定板(330)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310)的同一端,且所述第一支撑楞(340)与所述第一固定板(320)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310)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楞(340)插设在所述下边框(130)上;所述光伏组件(100)和所述过渡连接件(300)均包括多个,每个所述过渡连接件(300)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组件(100),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组件(100)之间呈夹角设置;以及压块(400),所述压块(400)设有多个,所述压块(400)将所述第一固定板(320)压紧在所述支撑梁(200)上,所述压块(400)与所述支撑梁(200)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件(300)上设有第一胶条槽(3303),所述第一胶条槽(3303)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330)的上端面,且所述第一胶条槽(3303)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310)与所述折弯部(3302)之间,所述第一胶条槽(3303)内设有胶条(500),所述胶条(500)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板(330)和所述下边框(130)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雨军沈佳韩建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携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