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既有地下构筑物上方开挖卸载的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829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既有地下构筑物上方开挖卸载的保护结构,包括设置在既有地下构筑物上方的横向加固体以及锚杆,所述锚杆与所述横向加固体连接,所述锚杆呈斜向插入至所述既有地下构筑物的两侧并深入稳定地层;所述横向加固体和所述锚杆所构成的结构围闭在所述既有地下构筑物的外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基坑开挖前已具备受力能力,可有效减小在上部开挖过程中对既有地下构筑物的不利影响;锚杆可调整角度、长度与围护结构相连,以此可减短围护桩插入深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既有地下构筑物上方开挖卸载的保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基坑工程
,尤其是一种用于既有地下构筑物上方开挖卸载的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地下工程蓬勃发展,由于各工程规划、修建时序不同,导致地下空间资源愈发紧张;在遇到已经修建的地下构筑物上方进行基坑开挖时会不可避免的导致既有地下构筑物的抗浮、地层回弹上浮产生一系列问题,给既有地下构筑物带来运营使用上的安全隐患;当前主流的施工技术为:先进行地层加固同时施作锚桩,再对基坑分小块开挖、浇筑底板或锚板梁以形成门式刚架,在形成稳定的门式框架后方可放心施工底板以上结构,在但该工艺仍存在开挖过程中必然有一定时间和空间下的基坑底处“零应力”暴露,属于“滞后保护”导致既有地下构筑物抗浮和回弹上浮问题;其次分块开挖导致新建结构接缝众多、受力差、施工效率低。基于此,亟待研究一种有效的针对既有地下构筑物的“超前保护”措施解决基底“零应力”状态下时空暴露问题,同时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用于既有地下构筑物上方开挖卸载的保护结构,在地层未开挖前,实施横向加固体、斜向加固体、锚杆组成联合保护措施,以形成超前保护,使得下部既有构筑物安全性大幅度提高。
[0004]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0005]一种用于既有地下构筑物上方开挖卸载的保护结构,用于在既有地下构筑物上方开挖施工新建结构时保护所述既有地下构筑物,其特征在于:该保护结构包括设置在既有地下构筑物上方的横向加固体以及锚杆,所述锚杆与所述横向加固体连接,所述锚杆呈斜向插入至所述既有地下构筑物的两侧并深入稳定地层;所述横向加固体和所述锚杆所构成的结构围闭在所述既有地下构筑物的外围。
[0006]所述横向加固体对应所述锚杆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斜向加固体,所述斜向加固体与所述锚杆连接;所述横向加固体、所述斜向加固体和所述锚杆所构成的结构围闭在所述既有地下构筑物的外围。
[0007]所述横向加固体沿所述既有地下构筑物的延伸方向布置,所述锚杆和所述斜向加固体沿所述既有地下构筑物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布置。
[0008]所述横向加固体为锚板梁。
[0009]所述保护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新建结构位置外围的基坑围护结构。
[0010]一种涉及上述的用于既有地下构筑物上方开挖卸载的保护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包括:
[0011](1)横向加固体受力计算
[0012]横向加固体受力只计竖直向上,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既有地下构筑物的剩余浮
力和地层卸载产生的回弹力。即:
[0013]其中,,式中各物理量含义如下:
[0014]‑
水的天然重度;
[0015]‑
既有地下构筑物外轮廓体积;
[0016]‑
重力加速度;
[0017]‑
既有地下构筑物自重;
[0018]‑
开挖后,剩余土体对既有地下构筑物的压重;
[0019]当计算时,取0值计算。
[0020]其中,,回弹力计算时可分层分块,式中各物理量含义如下:
[0021]‑
回弹力计算经验系数,与卸荷区长宽、地层等有关;
[0022]‑
上部开挖卸载应力;
[0023]‑
按照Boussinesq理论计算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0024]‑
地层主要回弹区深度;
[0025]计算时应将既有地下构筑物范围内回弹力扣除。
[0026](2)横向加固体的强度检算
[0027]横向加固体需对其抗剪、抗弯进行检算,以确定单次开挖尺寸;
[0028]抗剪计算:;
[0029]式中,

开挖时加固体龄期强度,按常规经验,抗剪强度取1/6抗压强度,有可靠实测值时,抗剪强度取实测值计算;
[0030]‑
加固体截面厚度;
[0031]‑
横向加固体的竖向力。
[0032]拉应力计算:
[0033]式中,

开挖时加固体龄期强度,按常规经验,抗拉强度取0.15倍抗压强度,有可靠实测值时,抗拉强度取实测值计算;
[0034]‑
加固体截面厚度;
[0035]‑
计算截面弯矩。
[0036]压应力计算:
[0037]式中,

开挖时加固体龄期强度;
[0038]‑
加固体截面厚度;
[0039]‑
加固体重度;
[0040]‑
计算截面弯矩。
[0041](3)锚杆计算
[0042]锚杆锚于稳定地层,主要提供拉力,锚杆需满足强度和变形计算。
[0043]锚杆位于稳定地层中的锚固体长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0044][0045]式中,

土层对锚杆锚固体的侧阻力标准值;
[0046]‑
锚固体外径;
[0047]‑
锚固区长度,一般取地层主要回弹区以下部分计算;
[0048]‑
参与受力的锚杆根数;
[0049]‑
安全系数;
[0050]‑
横向加固体竖向力;
[0051]同时,锚固体长度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0052][0053]式中,

锚固体与锚杆的侧阻力标准值;
[0054]‑
锚杆体外径;
[0055]‑
锚固区长度,一般取地层主要回弹区以下部分计算;
[0056]‑
参与受力的锚杆根数;
[0057]‑
安全系数;
[0058]‑
横向加固体竖向力;
[0059]锚杆位于加固体内的锚固长度计算原理同土层内锚固长度计算,计算时依据不同的侧阻力替换公式中相应数值,同时安全系数进行相应替换。
[0060]锚杆变形可按下式计算:
[0061][0062]式中,

锚杆变形量;
[0063]‑
锚杆杆体弹性模量;
[0064]‑
锚杆截面面积;
[0065]‑
锚固区长度,一般取地层主要回弹区以下部分计算;
[0066]‑
取地层主要回弹区以上部分计算;
[0067]‑
参与受力的锚杆根数;
[0068]‑
横向加固体竖向力。
[0069]本技术的优点是:
[0070]1)开挖前已形成强有力保护,解决了传统施工作业至基底才能实施门式框架保护这一时间落后的弊端。
[0071]2)可有效减小在上部开挖过程中对既有地下构筑物的不利影响。
[0072]3)可有效减少分块开挖,减少施工步序、减少钢筋接头,加快施工效率。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既有地下构筑物上方开挖卸载的保护结构,用于在既有地下构筑物上方开挖施工新建结构时保护所述既有地下构筑物,其特征在于:该保护结构包括设置在既有地下构筑物上方的横向加固体以及锚杆,所述锚杆与所述横向加固体连接,所述锚杆呈斜向插入至所述既有地下构筑物的两侧并深入稳定地层;所述横向加固体和所述锚杆所构成的结构围闭在所述既有地下构筑物的外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既有地下构筑物上方开挖卸载的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固体对应所述锚杆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斜向加固体,所述斜向加固体与所述锚杆连接;所述横向加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宝才李健周军海赵志国田力达呼志明张文龙叶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