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压管道锈蚀穿孔防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558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压管道锈蚀穿孔防漏结构,包括微压管道,还包括与微压管道的外壁贴合连接的防漏垫,所述防漏垫为多层结构,其包括沿微压管道径向交替分布的防漏层和骨架层,其中,防漏垫最内层为防漏层,并与微压管道紧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解决了原碳钢管道锈蚀穿孔渗漏问题,防护层能承受一定的水压,防漏效果好,维修成本低,时间短。时间短。时间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压管道锈蚀穿孔防漏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防漏
,尤其涉及一种微压管道锈蚀穿孔防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厂进水管道、污泥管道、中水管道等管道材质一般选用碳钢材质。部分污水处理厂进水含盐量和电导率较高,导致污水处理厂金属类管道锈蚀严重。高盐度废水对管道的锈蚀一般由内至外,若管道出现漏水、漏泥时,证明管道壁已经出现严重锈蚀,且管壁已经非常稀薄。常规的焊补技术只能对管道漏点进行点补,不能进行大面积维修,点补后可能出现新的渗水点,不能解决管道锈蚀根本问题。若对锈蚀管道进行整体更换,将耗费大量维持成本,且维修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压管道锈蚀穿孔防漏结构,解决了对于微压管道锈蚀穿孔位置的修补效果不佳,维修成本高,时间长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微压管道锈蚀穿孔防漏结构,包括微压管道,还包括与微压管道的外壁贴合连接的防漏垫,所述防漏垫为结构,其包括沿微压管道径向交替分布的防漏层和骨架层,防漏垫的最内层为防漏层,并与微压管道紧贴。
[0006]作为优化,所述防漏层为环氧树脂层,所述骨架层为玻纤布层;
[0007]作为优化,所述防漏垫与微压管道的管壁粘接。
[0008]作为优化,还包括若干环箍组件,所述环箍组件套设在防漏垫与微压管道上,并将防漏垫与微压管道紧固在一起。
[0009]作为优化,所述环箍组件包括两条平行设置且与防漏垫压接的压带,在所述压带的两端设有连接组件,两条压带通过该连接组件连接成整体,且压带的两端能够通过该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
[0010]作为优化,在两条压带之间还设有多个可拆卸的压条,所述压条的两端分别与两条压带滑动配合连接,且压条靠近微压管道的一侧与压带靠近微压管道的一侧平齐,使压带与防漏垫压接时,该压条与防漏垫压接。
[0011]作为优化,在两条压带相对的一侧设有滑槽,对应的,在压条的两端设有与该滑槽滑动配合的滑片,在压带靠近微压管道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滑槽相通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一侧贯穿两条压带相对的一侧,使滑片能够穿过让位槽进入滑槽中。
[0012]作为优化,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一呈圆柱体的调节螺母,在调节螺母的两端同轴设有第一螺孔,在两个第一螺孔中分别螺纹配合连接有第一螺杆,两个第一螺杆远离调节螺母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压带连接,转动该调节螺母,能够使两个压带相互远离或靠近;
[0013]在调节螺母上还套设有一与其转动配合连接的连接座,在连接座上开设有贯穿其
两侧且垂直于调节螺母轴线的第二螺孔,压带两端的连接组件通过贯穿该第二螺孔的第二螺杆可拆卸连接。
[0014]作为优化,所述防漏垫绕微压管道一周设置,形成防漏环套。
[0015]作为优化,所述压带靠近微压管道的一侧与连接座靠近微压管道的一侧平齐。
[0016]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因铸铁管道不带压力,故可采用耐腐蚀材料对钢管管壁进行全方位或局部包裹,并且防腐材质需具有便于包裹、涂刷、耐压等特点。因此,本申请考虑到环氧树脂的特点:粘结力强,机械强度高,耐腐蚀性良好,耐热性较好,良好的电绝缘性,耐水性好,固化成型方便,以及玻纤布的特点:具有非粘着性、韧性强、 抗药剂性强等特点,且玻纤布和环氧树脂结合粘合性能较强。因此,本申请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和玻纤布材料进行结合的方式对管道进行全部或局部包裹。在对管道的薄弱点或穿孔点进行修补时,首先对管道外层进行打磨除锈,直至漏出金属层,便于环氧树脂的附着。涂刷一层环氧树脂,然后包裹一层玻纤布,待环氧树脂干燥2小时。重复上述步骤,6

10遍,形成防漏垫,也可以使用预制的防漏垫,并与管道进行粘接。经过以上防腐处理后,能解决原碳钢管道锈蚀穿孔渗漏问题,防护层能承受一定的水压,防漏效果好,维修成本低,时间短。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采用防漏垫全部包裹微压管道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采用防漏垫全部包裹微压管道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采用防漏垫局部包裹微压管道并采用环箍组件压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两条压带相对侧的主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压带与压条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7为本技术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微压管道,2防漏垫,21防漏层,22骨架层,3压带,31滑槽,32让位槽,4压条,41滑片,5调节螺母,51第一螺孔,52第一螺杆,6连接座,61第二螺孔,62第二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7]具体实施时:参见图1

图7,
[0028]一种微压管道1锈蚀穿孔防漏结构,包括微压管道1,还包括与微压管道1的外壁贴合连接的防漏垫2,所述防漏垫2为多层结构,其包括沿微压管道径向交替分布的防漏层21和骨架层22,防漏垫最内层为防漏层,并与微压管道紧贴。所述防漏层21为环氧树脂层,所述骨架层22为玻纤布层。所述防漏垫2与微压管道1的管壁粘接。因铸铁管道不带压力,故可采用耐腐蚀材料对钢管管壁进行全方位或局部包裹,并且防腐材质需具有便于包裹、涂刷、耐压等特点。因此,本申请考虑到环氧树脂的特点:粘结力强,机械强度高,耐腐蚀性良好,耐热性较好,良好的电绝缘性,耐水性好,固化成型方便,以及玻纤布的特点:具有非粘着性、韧性强、 抗药剂性强等特点,且玻纤布和环氧树脂结合粘合性能较强。因此,本申请采
用环氧树脂材料和玻纤布材料进行结合的方式对管道进行全部或局部包裹。具体的,在对微压管道1进行修补时,可以采用首先对管道外层进行打磨除锈,直至漏出金属层,便于环氧树脂的附着。涂刷一层环氧树脂,然后包裹一层玻纤布,待环氧树脂干燥2小时。重复上述步骤,6

10遍,形成防漏垫2的方式现场制作,也可以采用成品的防漏垫2通过粘贴的方式粘接在微压管道1的锈蚀穿孔位置,可以绕微压管道1一周设置,依靠环箍效应和粘接力抵抗水压,也可以局部将锈蚀穿孔位置进行修补,依靠粘接力抵抗水压。
[0029]为了进一步提高局部粘接时对水压的抵抗效果,可以采用如下的若干环箍组件进行加固。所述环箍组件与防漏垫2背离微压管道1的一侧压接。具体的,所述环箍组件包括两条平行设置且与防漏垫2压接的压带3,在所述压带3的两端设有连接组件,两条压带3通过该连接组件连接成整体,且压带3的两端能够通过该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在两条压带3之间还设有多个可拆卸的压条4,所述压条4的两端分别与两条压带3滑动配合连接,且压条4靠近微压管道1的一侧与压带3靠近微压管道1的一侧平齐,使压带3与防漏垫2压接时,该压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压管道锈蚀穿孔防漏结构,包括微压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微压管道的外壁贴合连接的防漏垫,所述防漏垫为多层结构,其包括沿微压管道径向交替分布的防漏层和骨架层,其中,防漏垫最内层为防漏层,并与微压管道紧贴;所述防漏层为环氧树脂层,所述骨架层为玻纤布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压管道锈蚀穿孔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垫与微压管道的管壁粘接。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所述的一种微压管道锈蚀穿孔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环箍组件,所述环箍组件套设在防漏垫与微压管道上,并将防漏垫与微压管道紧固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压管道锈蚀穿孔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箍组件包括两条平行设置且与防漏垫压接的压带,在所述压带的两端设有连接组件,两条压带通过该连接组件连接成整体,且压带的两端能够通过该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压管道锈蚀穿孔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两条压带之间还设有多个可拆卸的压条,所述压条的两端分别与两条压带滑动配合连接,且压条靠近微压管道的一侧与压带靠近微压管道的一侧平齐,使压带与防漏垫压接时,该压条与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韩晓宇彭真容陈江荣陈默黎方铃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三峡水土排水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