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烘干装置和利用移动式隧道窑余热的污泥烘干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3485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包括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平台密封罩、平台旋转驱动和热量导入管,平台密封罩设置于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上方,并与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活动配合;平台密封罩能够遮盖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一部分,以使平台密封罩与被其遮盖的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之间形成污泥烘干腔;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未被平台密封罩遮盖的部分为污泥装卸段;平台旋转驱动用于驱动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相对平台密封罩转动;热量导入管用于将热量导入污泥烘干腔,以对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上的污泥进行烘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利用移动式隧道窑余热的污泥烘干系统,利用移动式隧道窑冷却段的余热,对污泥烘干装置上的污泥进行烘干。烘干。烘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泥烘干装置和利用移动式隧道窑余热的污泥烘干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烘干
,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和利用移动式隧道窑余热的污泥烘干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污泥通过大面积场地自然晾晒存放。一般窑厂污泥处理需求量大,若占用大面积场地自然晾晒,造成场地资源浪费;而且自然晾晒周期受天气因素变化较大,时间长,还需人工挖机进行翻晒处理,污泥异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其设置有专门的污泥放置平台,同时利用热源对污泥进行烘干,以解决自然晾晒污泥所存在的占用场地大、晾晒周期受天气因素变化较大且晾晒时间长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包括:
[0006]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上用于放置污泥;
[0007]平台密封罩,所述平台密封罩设置于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上方,并与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活动配合;所述平台密封罩能够遮盖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一部分,以使所述平台密封罩与被其遮盖的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之间形成污泥烘干腔;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未被所述平台密封罩遮盖的部分为污泥装卸段;
[0008]平台旋转驱动,所述平台旋转驱动与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相对所述平台密封罩转动;
[0009]热量导入管,所述热量导入管的一端与所述平台密封罩连接,另一端用于外接热源,所述热量导入管用于将热量导入所述污泥烘干腔,以对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上的污泥进行烘干。
[0010]可选的,所述平台密封罩为三面围板,其包括:
[0011]弧形内侧竖板,所述弧形内侧竖板的底端与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内边缘相对应;
[0012]弧形外侧竖板,所述弧形外侧竖板套设于所述弧形内侧竖板的外圈,所述弧形外侧竖板的底端与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外边缘相对应;
[0013]弧形顶板,所述弧形顶板设置于所述弧形外侧竖板和所述弧形内侧竖板之间,且所述弧形顶板的内缘和外缘分别与所述弧形内侧竖板的顶端、所述弧形外侧竖板的顶端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平台密封罩悬挂于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上方,且所述弧形外侧竖板的底端和所述弧形内侧竖板的底端与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之间均留有间隙;所述弧形外侧竖板的底端和所述弧形内侧竖板的底端均设置有密封带,以和所述圆环形污泥
放置平台密封搭接。
[0015]可选的,所述平台密封罩通过支架支设于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上方,且所述弧形外侧竖板的底端和所述弧形内侧竖板的底端与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之间均留有间隙;所述弧形外侧竖板的底端和所述弧形内侧竖板的底端均设置有密封带,以和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密封搭接;
[0016]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平台旋转驱动上或地面上。
[0017]可选的,所述弧形顶板与所述弧形外侧竖板的连接位置,以及所述弧形顶板和所述弧形内侧竖板的连接位置处均设置有支撑角钢。
[0018]可选的,所述弧形顶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平台帘,所述平台帘用于将所述污泥烘干腔的两端封闭。
[0019]可选的,所述污泥装卸段为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1/8~1/4弧长;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被所述平台密封罩遮盖的部分为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3/4~7/8弧长。
[0020]可选的,所述热量导入管设置有多根,且多根所述热量导入管沿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外周间隔分布。
[0021]可选的,所述热量导入管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热量导入管分别位于所述污泥烘干腔的两端;任意一组所述热量导入管均包含一根以上所述热量导入管。
[0022]可选的,所述平台旋转驱动包括:
[0023]运转支撑工字钢,所述运转支撑工字钢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底部;
[0024]主动滚轮,所述主动滚轮通过主动滚轮支架支设于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下方,所述主动滚轮与所述运转支撑工字钢的底端接触配合;
[0025]从动滚轮,所述从动滚轮通过从动滚轮支架支设于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下方,所述从动滚轮与所述运转支撑工字钢的底端接触配合;
[0026]所述主动滚轮和所述从动滚轮分别设置有多组,且多组所述主动滚轮和多组所述从动滚轮沿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周向交叉间隔分布;任意一所述主动滚轮均连接有驱动电机。
[0027]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齿轮、链条组件与所述主动滚轮连接。
[0028]可选的,还包括变频柜,任意一所述驱动电机均与所述变频柜通讯连接,以通过控制变频来调节所述驱动电机的运行速度。
[0029]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利用移动式隧道窑余热的污泥烘干系统,其设置有专门的污泥放置平台,同时利用移动式隧道窑余热对污泥进行烘干,以解决自然晾晒污泥所存在的占用场地大、晾晒周期受天气因素变化较大且晾晒时间长的问题。
[003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31]本技术提出一种利用移动式隧道窑余热的污泥烘干系统,包括移动式隧道窑、余热地下通道和如上所述的污泥烘干装置,所述余热地下通道的一端通过收集弯头与所述热量导入管连接,另一端通过余热收集装置与所述移动式隧道窑的冷却段连接,以将所述冷却段的换热余热导入所述污泥烘干腔内。
[0032]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33]本技术提出的污泥烘干装置,结构新颖合理,其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专门用于放置污泥并传送污泥,同时利用外界热源对污泥进行烘干,污泥在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带动下进入污泥烘干腔的一端,在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旋转过程中,可带动污泥烘干腔内的热量流通,对处于污泥烘干腔内的污泥进行烘干,从污泥烘干腔的另一端转出的污泥即为烘干后的污泥,可从污泥装卸段将烘干后的污泥卸下。上述污泥烘干装置相比其他方法占用地面积小,减少了资源浪费,不用人工翻晒,减少了成本支出,同时不受天气因素的制约,烘干周期大幅降低。
[0034]在本技术的一些方案中,在污泥烘干腔与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之间搭接了密封带,并在污泥烘干腔的两端配备了平台帘,使得污泥烘干腔在保障污泥正常转运的过程中,处于相对全密闭的状态,不仅可确保热量不外漏,同时可减少污泥异味散发,改善了污泥处理车间环境。
[0035]本技术提出的利用移动式隧道窑余热的污泥烘干系统,利用移动式隧道窑冷却段的余热,经过余热地下烟道,收集弯头流向污泥烘干腔内,对污泥进行烘干,不仅实现了污泥烘干装置与窑厂其他设备的联合使用,而且实现了废弃资源的再利用,有利于环保。
附图说明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上用于放置污泥;平台密封罩,所述平台密封罩设置于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上方,并与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活动配合;所述平台密封罩能够遮盖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一部分,以使所述平台密封罩与被其遮盖的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之间形成污泥烘干腔;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未被所述平台密封罩遮盖的部分为污泥装卸段;平台旋转驱动,所述平台旋转驱动与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相对所述平台密封罩转动;热量导入管,所述热量导入管的一端与所述平台密封罩连接,另一端用于外接热源,所述热量导入管用于将热量导入所述污泥烘干腔,以对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上的污泥进行烘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密封罩为三面围板,其包括:弧形内侧竖板,所述弧形内侧竖板的底端与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内边缘相对应;弧形外侧竖板,所述弧形外侧竖板套设于所述弧形内侧竖板的外圈,所述弧形外侧竖板的底端与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外边缘相对应;弧形顶板,所述弧形顶板设置于所述弧形外侧竖板和所述弧形内侧竖板之间,且所述弧形顶板的内缘和外缘分别与所述弧形内侧竖板的顶端、所述弧形外侧竖板的顶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密封罩悬挂于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上方,且所述弧形外侧竖板的底端和所述弧形内侧竖板的底端与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之间均留有间隙;所述弧形外侧竖板的底端和所述弧形内侧竖板的底端均设置有密封带,以和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密封搭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密封罩通过支架支设于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的上方,且所述弧形外侧竖板的底端和所述弧形内侧竖板的底端与所述圆环形污泥放置平台之间均留有间隙;所述弧形外侧竖板的底端和所述弧形内侧竖板的底端均设置有密封带,以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勤锋刘恩光许雷朋刘康宁
申请(专利权)人:睢县亚新智能科技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