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贵巧专利>正文

一种污泥干化石灰投加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44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干化石灰投加设备,有效解决污泥石灰混合不均匀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前后方向放置的圆筒,圆筒能逆时针转动,圆筒的左侧安装有前后方向的支撑筒,支撑筒顺时针转动,支撑筒上圆周均布有切刀;切刀能与圆筒的外缘面接触;圆筒的外缘面上贴合有固定的刮刀;正上方安装有料斗,料斗内安装有竖直的螺旋蛟龙;料斗上连接有左右两个摊铺组件和一个位于摊铺组件之间的撒灰组件;摊铺组件包括连接管,连接管的下端连接有挤出头;挤出头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污泥的可塑性,采用摊薄层污泥而后灰,并附加一层污泥覆盖的方式;实现了污泥与石灰充分均匀接触。接触。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干化石灰投加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领域,特别是一种污泥干化石灰投加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厂中从压滤机等机械设备脱水后的污泥的含水率大约是80%左右,此状态下的污泥成可塑性;通常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与细菌,体积大且性质极不稳定,不易直接填埋或者焚烧等处理。需要使用化学剂调质,常用的方法为石灰固化处理,能够有效消灭病毒并使含水量降至60%左右。
[0003]污泥石灰处理后的工艺关键是污泥与石灰的有效混合,较为原始的处理装置是在蜗杆输送机中加入石灰粉,物料主要只经过推送过程,所以混合不均匀;现代污泥混合设备采用机械驱动流化床工艺,通过犁形铲的翻抛作用将污泥打散,并在疏松的状态下与石灰粉充分混合;但是由于污泥此时呈可塑性,具有一定的粘度,打散效果有限,石灰粉分布不均匀。
[0004]专利文献中也有很多关于污泥石灰混合的设备,例如清华大学申请的一项公开号为CN101804311B 的一种污泥与石灰高效预混合反应设备,利用将污泥挤压成条形,而后通过风机将石灰粉吹入进行混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混合不均匀的问题。但是存在以下几个弊端:1、由于采用了风机输送石灰粉,气流的流动,必然会造成石灰粉的逸散,同时还会带走石灰与水分反应所产生的热量,不利于后期使用该热量蒸发其内部水分。2、污泥内部成分复杂杂物较多,极易堵塞其挤出孔,造成使用不便;3仅仅靠是石灰粉吸附在污泥的表面,石灰粉的有效粘附量过少,达不到工艺一般所要求的的石灰粉添加量在20%左右,影响最终的杀菌固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污泥干化石灰投加设备,可有效解决污泥石灰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0006]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前后方向放置的圆筒,圆筒能逆时针转动,圆筒的左侧安装有前后方向的支撑筒,支撑筒顺时针转动,支撑筒上圆周均布有切刀;切刀能与圆筒的外缘面接触;圆筒的外缘面上贴合有固定的刮刀;正上方安装有料斗,料斗内安装有竖直的螺旋蛟龙;料斗上连接有左右两个摊铺组件和一个位于摊铺组件之间的撒灰组件;所述的摊铺组件包括连接管,连接管的上端与料斗相通,连接管的下端连接有挤出头;挤出头前后方向放置,挤出头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左右两个摊铺组件中,位于右侧的摊铺组件中的挤出头的下端与圆筒外缘面之间的间隔小于位于左侧的挤出头的下端与圆筒外缘面之间的间隔;所述的撒灰组件包括撒灰盒,撒灰盒的上端与料斗的下端面滑动连接,螺旋蛟龙转动能带动撒灰盒前后往复移动;撒灰盒的下端面为滤网状;撒灰盒连接有管道,管道的上端连接有石灰料仓。
[0007]所述的料斗的下端固定有左右两个滑轨,撒灰盒的上端固定有两个分别置于两个滑轨内的滑块。
[0008]所述的螺旋蛟龙的下端固定有短轴,短轴的下端伸出料斗并固定有圆盘,圆盘的下端面固定有竖直的拨杆,撒灰盒的上端设置有两个横向放置的定位板,两个定位板置于拨杆的前后两侧。
[0009]每个所述的挤出头的下端均固定有竖直的刮板;刮板位于出料口的左侧;两个刮板中位于右侧刮板的下端面低于位于左侧的刮板的下端面。
[0010]所述的挤出头整体呈长条形,挤出头的横截面上端宽下端窄。
[0011]本专利技术好处:1、利用污泥的可塑性,采用摊薄层污泥而后灰,并附加一层污泥覆盖的方式;实现了污泥与石灰充分均匀接触。2、通过上下两层污泥将石灰粉夹在其中,避免了石灰粉逸散堆积,有利于两种物质充分混合,并且保证了反应热的充分利用;3、挤出头采用长条形,可以有效避免挤出头被堵塞;4石灰粉的量可以及时的调整,无论多少,都可以保证充分混合吸收,不浪费。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面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4]图4为摊铺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5为撒灰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由图1至图5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前后方向放置的圆筒1,圆筒1能逆时针转动,圆筒1的左侧安装有前后方向的支撑筒2,支撑筒2顺时针转动,支撑筒2上圆周均布有切刀3;切刀3能与圆筒1的外缘面接触;圆筒1的外缘面上贴合有固定的刮刀4;正上方安装有料斗5,料斗5内安装有竖直的螺旋蛟龙6;料斗5上连接有左右两个摊铺组件7和一个位于摊铺组件7之间的撒灰组件8;所述的摊铺组件7包括连接管701,连接管701的上端与料斗5相通,连接管701的下端连接有挤出头702;挤出头702前后方向放置,挤出头702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703;左右两个摊铺组件7中,位于右侧的摊铺组件7中的挤出头702的下端与圆筒1外缘面之间的间隔小于位于左侧的挤出头702的下端与圆筒1外缘面之间的间隔;所述的撒灰组件8包括撒灰盒801,撒灰盒801的上端与料斗5的下端面滑动连接,螺旋蛟龙6转动能带动撒灰盒801前后往复移动;撒灰盒801的下端面为滤网状;撒灰盒801连接有管道802,管道802的上端连接有石灰料仓803。
[0018]为了实现撒灰盒801与料斗5下端面的滑动连接,所述的料斗5的下端固定有左右两个滑轨804,撒灰盒801的上端固定有两个分别置于两个滑轨804内的滑块805。
[0019]为了实现撒灰盒801的前后往复移动,所述的螺旋蛟龙6的下端固定有短轴806,短轴806的下端伸出料斗5并固定有圆盘807,圆盘807的下端面固定有竖直的拨杆808,撒灰盒
801的上端设置有两个横向放置的定位板809,两个定位板809置于拨杆808的前后两侧。
[0020]为了使摊铺的更加均匀平整,每个所述的挤出头702的下端均固定有竖直的刮板704;刮板704位于出料口703的左侧;两个刮板704中位于右侧刮板704的下端面低于位于左侧的刮板704的下端面。
[0021]为了污泥挤出均匀,所述的挤出头702整体呈长条形,挤出头702的横截面上端宽下端窄。
[0022]为了避免管道802影响撒灰盒801的前后移动,所述的管道802与撒灰盒801连接的部分为波纹管810,其余部分为硬质管。
[0023]为了实现圆筒1和支撑筒2的转动;所述的圆筒1和支撑筒2均经支架9进行安装,圆筒1的端部经电机10驱动进行转动,安装圆筒1的支架9上固定有中间轴11,中间轴11与圆筒1的端部之间通过齿轮组实现反向转动;中间轴11和支撑筒2的端部之间经皮带和皮带轮驱动同向转动。
[0024]为了方便控制石灰料仓的下料速度,所述的石灰料仓的内部设置有分料盘,分料盘能转动,分料盘上圆周均布有凹槽。
[0025]为了避免避免污泥自行滑落,所述的圆筒1的外缘面为粗糙面。
[0026]本专利技术使用时,首先在料斗5内加入污泥,污泥含水率不能太高,一般是将机械脱水后的污泥加入即可,此时污泥含水率会低于80%,该状态下的污泥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本装置主要是利用污泥的可塑性进行设计。...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干化石灰投加设备,包括前后方向放置的圆筒(1),其特征在于,圆筒(1)能逆时针转动,圆筒(1)的左侧安装有前后方向的支撑筒(2),支撑筒(2)顺时针转动,支撑筒(2)上圆周均布有切刀(3);切刀(3)能与圆筒(1)的外缘面接触;圆筒(1)的外缘面上贴合有固定的刮刀(4);正上方安装有料斗(5),料斗(5)内安装有竖直的螺旋蛟龙(6);料斗(5)上连接有左右两个摊铺组件(7)和一个位于摊铺组件(7)之间的撒灰组件(8);所述的摊铺组件(7)包括连接管(701),连接管(701)的上端与料斗(5)相通,连接管(701)的下端连接有挤出头(702);挤出头(702)前后方向放置,挤出头(702)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703);左右两个摊铺组件(7)中,位于右侧的摊铺组件(7)中的挤出头(702)的下端与圆筒(1)外缘面之间的间隔小于位于左侧的挤出头(702)的下端与圆筒(1)外缘面之间的间隔;所述的撒灰组件(8)包括撒灰盒(801),撒灰盒(801)的上端与料斗(5)的下端面滑动连接,螺旋蛟龙(6)转动能带动撒灰盒(801)前后往复移动;撒灰盒(801)的下端面为滤网状;撒灰盒(801)连接有管道(802),管道(802)的上端连接有石灰料仓(8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石灰投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斗(5)的下端固定有左右两个滑轨(804),撒灰盒(801)的上端固定有两个分别置于两个滑轨(804)内的滑块(8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石灰投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蛟龙(6)的下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贵巧
申请(专利权)人:赵贵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