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贵巧专利>正文

一种污泥化学调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034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化学调质装置,有效解决污泥石灰混合不均匀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圆形的底板,底板的中部安装有支撑套筒,支撑套筒内安装有能转动的主轴,主轴的上端固定有挤出盒;挤出盒上连接有前后两个摊铺组件,和一个位于摊铺组件之间的撒灰组件;所述的摊铺组件包括连接管,连接管的上端与挤出盒相通,连接管的下端连接有挤出头;挤出头的下端与底板平行,且开设有与底板径向一致的出料口;两个所述的摊铺组件中,位于前侧的摊铺组件中的挤出头的下端与底板之间的间隔大于位于后侧的挤出头的下端与底板之间的间隔,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污泥的可塑性,采用摊薄层污泥而后灰,并附加一层污泥覆盖的方式;实现了污泥与石灰充分均匀接触。石灰充分均匀接触。石灰充分均匀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化学调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领域,特别是一种污泥化学调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厂中从压滤机等机械设备脱水后的污泥的含水率大约是80%左右,此状态下的污泥成可塑性;通常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与细菌,体积大且性质极不稳定,不易直接填埋或者焚烧等处理。需要使用化学剂调质,常用的方法为石灰固化处理,能够有效消灭病毒并使含水量降至60%左右。
[0003]污泥石灰处理后的工艺关键是污泥与石灰的有效混合,较为原始的处理装置是在蜗杆输送机中加入石灰粉,物料主要只经过推送过程,所以混合不均匀;现代污泥混合设备采用机械驱动流化床工艺,通过犁形铲的翻抛作用将污泥打散,并在疏松的状态下与石灰粉充分混合;但是由于污泥此时呈可塑性,具有一定的粘度,打散效果有限,石灰粉分布不均匀。
[0004]专利文献中也有很多关于污泥石灰混合的设备,例如清华大学申请的一项公开号为CN101804311B 的一种污泥与石灰高效预混合反应设备,利用将污泥挤压成条形,而后通过风机将石灰粉吹入进行混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混合不均匀的问题。但是存在以下几个弊端:1、由于采用了风机输送石灰粉,气流的流动,必然会造成石灰粉的逸散,同时还会带走石灰与水分反应所产生的热量,不利于后期使用该热量蒸发其内部水分。2、污泥内部成分复杂杂物较多,极易堵塞其挤出孔,造成使用不便;3仅仅靠是石灰粉吸附在污泥的表面,石灰粉的有效粘附量过少,达不到工艺一般所要求的的石灰粉添加量在20%左右,影响最终的杀菌固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污泥化学调质装置,可有效解决污泥石灰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0006]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圆形的底板,底板的中部安装有支撑套筒,支撑套筒内安装有能转动的主轴,主轴的上端固定有挤出盒;挤出盒上连接有前后两个摊铺组件,和一个位于摊铺组件之间的撒灰组件;所述的摊铺组件包括连接管,连接管的上端与挤出盒相通,连接管的下端连接有挤出头;挤出头的下端与底板平行,且开设有与底板径向一致的出料口;两个所述的摊铺组件中,位于前侧的摊铺组件中的挤出头的下端与底板之间的间隔大于位于后侧的挤出头的下端与底板之间的间隔;所述的撒灰组件包括连接在挤出盒上的支撑杆,支撑杆上安装有竖直的进灰筒,进灰筒的下端安装有能左右往复移动的撒灰斗;撒灰斗的底部为中间高两侧低的弧形滤网;所述的挤出盒上固定有横杆,横杆上安装有竖轴,竖轴上圆周均布有多个刮片,刮
片的下端面与底板的上端面接触,竖轴能随主轴的转动而转动。
[0007]所述的挤出盒的上方有料斗,料斗的上端固定,料斗的下端置于挤出盒的内部,挤出盒能绕料斗的侧壁转动;挤出盒与料斗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料斗的内部安装有螺旋蛟龙。
[0008]所述的竖轴的下端安装有齿轮,底板的下方固定有外齿圈,齿轮与外齿圈啮合。
[0009]每个所述的刮片的外端均安装有弧形的挡泥板;挡泥板朝向竖轴的转动方向。
[0010]所述的进灰筒的上端安装有接灰盒,接灰盒的中部套装在料斗上;接灰盒的底部呈以进灰筒为中心的倾斜状本专利技术好处:1、利用污泥的可塑性,采用摊薄层污泥而后灰,并附加一层污泥覆盖的方式;实现了污泥与石灰充分均匀接触。2、通过上下两层污泥将石灰粉夹在其中,避免了石灰粉逸散堆积,有利于两种物质充分混合,并且保证了反应热的充分利用;3、挤出头采用长条形,可以有效避免挤出头被堵塞;4石灰粉的量可以及时的调整,无论多少,都可以保证充分混合吸收,不浪费。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面图(去除撒灰组件)。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面图(去除摊铺组件)。
[0014]图4为图1中A

A剖面图。
[0015]图5为撒灰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6为摊铺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由图1至图6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圆形的底板1,底板1的中部安装有支撑套筒2,支撑套筒2内安装有能转动的主轴3,主轴3的上端固定有挤出盒4;挤出盒4上连接有前后两个摊铺组件5,和一个位于摊铺组件5之间的撒灰组件6;所述的摊铺组件5包括连接管501,连接管501的上端与挤出盒4相通,连接管501的下端连接有挤出头502;挤出头502的下端与底板1平行,且开设有与底板1径向一致的出料口503;两个所述的摊铺组件5中,位于前侧的摊铺组件5中的挤出头502的下端与底板1之间的间隔大于位于后侧的挤出头502的下端与底板1之间的间隔;所述的撒灰组件6包括连接在挤出盒4上的支撑杆601,支撑杆601上安装有竖直的进灰筒602,进灰筒602的下端安装有能左右往复移动的撒灰斗603;撒灰斗603的底部为中间高两侧低的弧形滤网604;所述的挤出盒4上固定有横杆7,横杆7上安装有竖轴8,竖轴8上圆周均布有多个刮片9,刮片9的下端面与底板1的上端面接触,竖轴8能随主轴3的转动而转动。
[0019]为了向挤出盒4提供具有压力的污泥,所述的挤出盒4的上方有料斗10,料斗10的上端固定,料斗10的下端置于挤出盒4的内部,挤出盒4能绕料斗10的侧壁转动;挤出盒4与
料斗10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料斗10的内部安装有螺旋蛟龙11。
[0020]为了实现竖轴8随主轴3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的竖轴8的下端安装有齿轮12,底板1的下方固定有外齿圈13,齿轮12与外齿圈13啮合。
[0021]为了使刮片9更好的刮掉底板1上的污泥,每个所述的刮片9的外端均安装有弧形的挡泥板14;挡泥板14朝向竖轴8的转动方向。
[0022]为了方便撒灰组件6的加料,所述的进灰筒602的上端安装有接灰盒605,接灰盒605的中部套装在料斗10上;接灰盒605的底部呈以进灰筒602为中心的倾斜状。
[0023]为了实现撒灰斗603的左右往复移动,所述的进灰筒602的下端插装有方形的导杆606,导杆606能左右移动,导杆606朝向支撑套筒2的一端固定有球状体607,支撑套筒2上圆周均布有多个凸起608,导杆606上安装有复位弹簧609,撒灰斗603通过多个竖杆连接在导杆606上。
[0024]为了污泥挤出均匀,所述的挤出头502整体呈长条形,挤出头502的横截面上端宽下端窄。
[0025]为了方便支撑和挤出盒4的稳定转动,所述的支撑套筒2的上端和挤出盒4之间安装有端面轴承。
[0026]本专利技术使用时,首先在料斗10内加入污泥,污泥含水率不能太高,一般是将机械脱水后的污泥加入即可,此时污泥含水率会低于80%,该状态下的污泥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本装置主要是利用污泥的可塑性进行设计。
[0027]同时还需要加入的物料为石灰粉,石灰粉直接进入到接灰盒605内部,由于接灰盒605的底部呈倾斜状,因此石灰粉会进入到进灰筒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化学调质装置,包括圆形的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的中部安装有支撑套筒(2),支撑套筒(2)内安装有能转动的主轴(3),主轴(3)的上端固定有挤出盒(4);挤出盒(4)上连接有前后两个摊铺组件(5),和一个位于摊铺组件(5)之间的撒灰组件(6);所述的摊铺组件(5)包括连接管(501),连接管(501)的上端与挤出盒(4)相通,连接管(501)的下端连接有挤出头(502);挤出头(502)的下端与底板(1)平行,且开设有与底板(1)径向一致的出料口(503);两个所述的摊铺组件(5)中,位于前侧的摊铺组件(5)中的挤出头(502)的下端与底板(1)之间的间隔大于位于后侧的挤出头(502)的下端与底板(1)之间的间隔;所述的撒灰组件(6)包括连接在挤出盒(4)上的支撑杆(601),支撑杆(601)上安装有竖直的进灰筒(602),进灰筒(602)的下端安装有能左右往复移动的撒灰斗(603);撒灰斗(603)的底部为中间高两侧低的弧形滤网(604);所述的挤出盒(4)上固定有横杆(7),横杆(7)上安装有竖轴(8),竖轴(8)上圆周均布有多个刮片(9),刮片(9)的下端面与底板(1)的上端面接触,竖轴(8)能随主轴(3)的转动而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化学调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出盒(4)的上方有料斗(10),料斗(10)的上端固定,料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贵巧
申请(专利权)人:赵贵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