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沉降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29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泥沉降罐,包括沉降罐壳体、攀爬架、围栏,所述沉降罐壳体侧面设置有第一冲洗入口、第二冲洗入口、第一污水排出口、第二污水排出口、污泥排出口,所述沉降罐壳体顶面设置有污泥入口、排气口,所述沉降罐壳体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污泥沉降层、污泥减留分散层、污泥减流阀、污泥滤水层、污泥临时存储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污泥沉降罐,采用物理方式沉降,同时减缓了污泥进入速度,防止在沉降罐中的污泥产生湍流,从而降低脱水速度,然后通过多层过滤除去部分水分,再通过多层分散结构降低污泥流速,从而提高下层污泥沉降,防止新进入的污泥对下方沉降好的造成干扰。扰。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沉降罐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泥沉降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工业与城市污水的量也越来越大,因此产生的污泥量也日益增多。当前,除少量的污泥被综合利用外,越来越多的污泥被运往垃圾填埋场填埋,大量占用场地,对环境产生严重的二次污染,已经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0003]而减少污泥危害的首要问题是减量,而减量的首要任务是降低污泥含水率,现有的污泥处理设备直接对污泥进行处理,含水量过多会导致污泥脱水效果缓慢,效率低下,因此需要对污泥进行物理沉降操作,来减少污泥含水量。
[0004]普通的污泥沉降罐采用漏天沉降,速度缓慢,采用机器进行脱水的话,由于污泥量大,脱水设备规格型号需要大,消耗的能源也大,同时效率低,运行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泥沉降罐,根据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污泥沉降罐,采用物理方式沉降,同时减缓了污泥进入速度,防止在沉降罐中的污泥产生湍流,从而降低脱水速度,然后通过多层过滤除去部分水分,再通过多层分散结构降低污泥流速,从而提高下层污泥沉降,防止新进入的污泥对下方沉降好的造成干扰。
[0006]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泥沉降罐,包括沉降罐壳体、攀爬架、围栏,所述沉降罐壳体侧面设置有第一冲洗入口、第二冲洗入口、第一污水排出口、第二污水排出口、污泥排出口,所述沉降罐壳体顶面设置有污泥入口、排气口,所述沉降罐壳体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污泥沉降层、污泥减留分散层、污泥减流阀、污泥滤水层、污泥临时存储仓,所述污泥沉降层下方设置有第一污水收集盘、第二污水收集盘,所述第一污水收集盘与第一污水排出口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污水收集盘与第二污水排出口管道连接,所述污泥减留分散层旁侧固定有第一冲洗装置、第二冲洗装置,所述第一冲洗装置与第一冲洗入口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冲洗装置与第二冲洗入口管道连接,所述污泥沉降层与污泥排出口管道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对污泥依次实现初步滤水、降速分流、静置沉降,从而快速实现污泥脱水效果。
[0008]进一步的,所述污泥减留分散层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分散结构、第二分散结构、第三分散结构,所述第一分散结构、第二分散结构、第三分散结构通过钢丝悬挂固定于沉降罐壳体内部。
[000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降低污泥流速,减少污泥沉降层湍流影响。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散结构、第二分散结构、第三分散结构均呈圆锥状筛网结构,且所述第一分散结构、第二分散结构、第三分散结构底面半径组件增大。
[001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增大污泥风扇效果,使得每个侧面的污泥量降低。
[0012]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滤水层顶面呈向下的圆锥状,最低处与污泥减流阀连接,所述
污泥滤水层最底部设置有两处聚水端,两处聚水端分别位于第一污水收集盘、第二污水收集盘上方。
[00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水滤除后可将剩余污泥缓慢流至污泥减流阀排下,污泥减流阀可根据排水量调节是否开启,排水量降低后自动开启阀门,使得污泥流出。
[0014]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滤水层采用陶粒板或滤板。
[00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过滤板水效果良好,不会导致泥土流出。
[0016]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口采用带顶盖排气口,所述顶盖呈圆锥状。
[001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防止雨水进入。
[0018]进一步的,所述攀爬架、围栏采用不锈钢钣金焊接固定。
[001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坚固结实,防腐性能好。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冲洗入口、第二冲洗入口、第一污水排出口、第二污水排出口、污泥排出口均设置有调节阀。
[002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排水、进水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沉降罐壳体;11、第一冲洗入口;12、第二冲洗入口;13、第一污水排出口;14、第二污水排出口;15、污泥排出口;16、污泥入口;17、排气口;2、攀爬架;3、围栏;4、污泥沉降层;5、污泥减留分散层;51、第一冲洗装置;52、第二冲洗装置;53、第一分散结构;54、第二分散结构;55、第三分散结构;6、污泥减流阀;7、污泥滤水层;71、第一污水收集盘;72、第二污水收集盘;8、污泥临时存储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7]为了便于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
[0028]本技术的实施例1参照图1、图2所示,包括沉降罐壳体1、攀爬架2、围栏3,所述沉降罐壳体1侧面设置有第一冲洗入口11、第二冲洗入口12、第一污水排出口13、第二污水排出口14、污泥排出口15,所述沉降罐壳体1顶面设置有污泥入口16、排气口17,所述排气口17采用带顶盖排气口17,所述顶盖呈圆锥状,防止雨水进入。所述攀爬架2、围栏3采用不锈钢钣金焊接固定,坚固结实,防腐性能好。
[0029]所述沉降罐壳体1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污泥沉降层4、污泥减留分散层5、污泥减流阀6、污泥滤水层7、污泥临时存储仓8,所述污泥沉降层4下方设置有第一污水收集盘71、第二污水收集盘72,所述第一污水收集盘71与第一污水排出口13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污
水收集盘72与第二污水排出口14管道连接。所述污泥滤水层7采用陶粒板或滤板,过滤板水效果良好,不会导致泥土流出。
[0030]所述污泥减留分散层5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分散结构53、第二分散结构54、第三分散结构55,所述第一分散结构53、第二分散结构54、第三分散结构55通过钢丝悬挂固定于沉降罐壳体1内部,降低污泥流速,减少污泥沉降层4湍流影响。所述第一分散结构53、第二分散结构54、第三分散结构55均呈圆锥状筛网结构,且所述第一分散结构53、第二分散结构54、第三分散结构55底面半径组件增大,增大污泥风扇效果,使得每个侧面的污泥量降低。
[0031]所述污泥减留分散层5旁侧固定有第一冲洗装置51、第二冲洗装置52,所述第一冲洗装置51与第一冲洗入口11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冲洗装置52与第二冲洗入口12管道连接,所述污泥沉降层4与污泥排出口15管道连接,可对污泥依次实现初步滤水、降速分流、静置沉降,从而快速实现污泥脱水效果。所述第一冲洗入口11、第二冲洗入口12、第一污水排出口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沉降罐,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降罐壳体、攀爬架、围栏,所述沉降罐壳体侧面设置有第一冲洗入口、第二冲洗入口、第一污水排出口、第二污水排出口、污泥排出口,所述沉降罐壳体顶面设置有污泥入口、排气口,所述沉降罐壳体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污泥沉降层、污泥减留分散层、污泥减流阀、污泥滤水层、污泥临时存储仓,所述污泥沉降层下方设置有第一污水收集盘、第二污水收集盘,所述第一污水收集盘与第一污水排出口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污水收集盘与第二污水排出口管道连接,所述污泥减留分散层旁侧固定有第一冲洗装置、第二冲洗装置,所述第一冲洗装置与第一冲洗入口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冲洗装置与第二冲洗入口管道连接,所述污泥沉降层与污泥排出口管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沉降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减留分散层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分散结构、第二分散结构、第三分散结构,所述第一分散结构、第二分散结构、第三分散结构通过钢丝悬挂固定于沉降罐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校李林王成沈尧高雅金许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国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