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叶片压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3192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叶片压滤装置,包括:压滤机构和收集机构,压滤机构包括:机体、叶片组件、电机、机盖和过滤部件,机体安装在收集机构顶部,机盖安装在机体的上端,过滤部件设置在机体的下端,叶片组件位于机体内,并偏心安装在过滤部件上,叶片组件与机体的内表面形成三个以上压滤腔,电机安装在收集机构的下方,叶片组件的转子轴依次穿过过滤部件与收集机构后,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重力作用和压滤腔容积变化产生的高压对污泥进行压滤处理,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可长时间工作、便于清理、绿色友好的特点,且灵活性强,能根据进泥情况调整淤泥压缩比,适用于多种场合的污泥压滤处理。种场合的污泥压滤处理。种场合的污泥压滤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叶片压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泥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叶片压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进步及工业发展,城市污水及工厂污水对环境的危害愈发显著,污水产生的恶臭、有毒气体、腐蚀性对城市面貌和生活质量也产生相当影响。污水处理是减缓影响的主动手段,而污泥处理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部分。为有效利用污泥废物,目前亦有大量研究关于利用污泥作为有机肥。污泥的脱水则是污泥处理的关键步骤。目前常见污泥脱水装置有:板框式压滤机、带式压滤机、卧螺离心机等。
[0003]板框式压滤机:参见附图1和2,板框式压滤机的主要部件为中间的滤板51和滤框52,滤板51和滤框52相间排列而成,在滤板51的两侧覆有滤布53,即在滤板51和滤框52之间构成滤室55。当用压紧装置54把滤板51与滤框52压紧即可达到加压和过滤悬浮液的效果。在滤板51和滤框52的相对部位开有小孔,压紧后成为一条通道用作进悬浮液,进悬浮液最大压力为0.8MPa。滤板51的表面刻有沟槽,与小孔呈对角设置有供滤液排出的孔道。进悬浮液完毕后,利用离心泵进行加压,再利用高压空气吹脱污泥和滤液,滤液在高压下通过滤布53、沿滤板51的沟槽与孔道排出滤机,脱水后的滤渣则在滤液完毕后另外卸除,滤渣含水率一般可控制在60%以下。
[0004]带式压滤机:参见附图3,带式压滤机的主要压滤机构为上下两条拉紧的履带,其中,上履带为金属丝网,下履带为滤布,带式压滤机分为浓缩段和压榨段;通过混凝剂絮凝后的污泥被输送到压滤机的浓缩段上,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水被分离,形成不流动状态的污泥,然后夹持在上下两条履带之间,经过压缩段(压缩段包括楔形预压区、低压区和高压区)由小到大的挤压力、剪切力作用下,逐步挤压污泥,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泥、水分离,最后形成泥饼排出,泥饼含水率通常控制在80%以下。
[0005]卧螺离心机:参见附图4,卧螺离心机主要利用回转离心力对污泥颗粒及液体进行分离。污泥送进转筒6并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在内壁上形成固体层,液体则因离心力较小在固体层中形成液体层,并通过内壁中的出口排出。离心脱水机密封性能好,能连续工作。
[0006]但是上述三种装置存在以下问题,其一,以上三种装置成本均高,板框式压滤机、带式压滤机的基建设备投资较大、工作效率低,卧螺离心机加工精度高,价格昂贵、维护费用高;其二,板框式压滤机和带式压滤机不能根据污泥含水量、污泥颗粒大小等污泥情况进行调整,当待处理污泥情况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对装置进行调整,影响机械结构寿命及使用效果;卧螺离心机虽然可以根据污泥含水量、污泥颗粒大小等污泥情况通过调节转速来调整,但是不能调节压缩比;其三,以上三种装置还有其他各自的缺点,板框压滤机的实际运行极容易出现堵塞,滤渣形成的泥饼的取出困难,无法对持续对大量污泥(即悬浮液)进行脱水;带式压滤机对絮凝后的污泥要求较高,絮凝效果将影响带式压滤机的脱水效果,而且在使用过程中需对滤布进行高压冲洗,无法做成全封闭式装置,为工作间带来恶臭、有毒气体等;卧螺离心机不利于污水排放较小、处理率低的部分二线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污泥处
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叶片压滤装置,通过重力作用和压滤腔容积变化产生的高压对污泥进行压滤处理,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可长时间工作、便于清理、绿色友好的特点,且灵活性强,能根据进泥情况调整淤泥压缩比,适用于多种场合的污泥压滤处理。
[0008]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9]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叶片压滤装置,包括:压滤机构和收集机构;
[0010]压滤机构贯穿收集机构设置;
[0011]压滤机构包括:机体、叶片组件、电机、机盖和过滤部件;其中,机体安装在收集机构顶部,机体为上下两端均开口的圆柱形壳体结构,机盖安装在机体的上端,机盖上设置有进料口;过滤部件设置在机体的下端,将机体的下端封闭;
[0012]叶片组件位于机体内,并偏心安装在过滤部件上;叶片组件包括转子轴及安装在转子轴上的三个以上叶片Ⅰ,三个以上叶片Ⅰ位于过滤部件上方,且每个叶片Ⅰ均可伸缩,叶片Ⅰ的边缘始终与机体的内侧面相抵,叶片组件与机体的内表面形成三个以上压滤腔;滤液从过滤部件内渗透到收集机构中,过滤部件上还设置有滤渣开口,用于排出滤渣;
[0013]电机安装在收集机构的下方,叶片组件的转子轴依次穿过过滤部件与收集机构后,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0014]收集机构用于分别收集并转移压滤机构分离的滤液和滤渣。
[0015]进一步的,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叶片压滤装置还包括偏置调节结构,即包括可调整定子、调整螺栓和偏置弹簧;
[0016]可调整定子为环形结构,且高度与机体相同,可调整定子安装在机体内壁面与叶片组件的外圈之间,叶片组件的叶片Ⅰ与可调整定子的内圆周面相抵,叶片组件与可调整定子的内表面形成三个以上压滤腔;
[0017]偏置弹簧安装在机体与可调整定子之间,偏置弹簧一端与机体的内表面相抵,另一端与可调整定子的外表面相抵;
[0018]调整螺栓贯穿安装在机体上、与偏置弹簧相对的一侧,通过在机体的外侧旋转调整螺栓,可调整叶片组件的旋转中心与可调整定子的偏心距离。
[0019]进一步的,压滤机构的进料口设置在最大容积的压滤腔的正上方,所述过滤部件的滤渣开口设置在一个旋转周期内,且与压滤腔的从最小容积逐渐增大的位置相对;
[0020]进料口与过滤部件的滤渣开口交错设置。
[0021]进一步的,叶片组件还包括转子,转子为沿轴线设有通孔的圆柱体结构,且沿圆柱体结构的外圆周均匀设置有三个以上轴向凸台,每个轴向凸台上均设置有一个轴向通槽;
[0022]所述叶片Ⅰ包括三个以上叶片以及弹簧,三个以上叶片一一对应安装在转子的轴向通槽中,三个以上弹簧一一对应安装在叶片与轴向通槽之间,且每个弹簧的一端与轴向通槽的底面相抵,另一端与叶片相抵,转子轴为叶片组件的旋转中心轴,安装在转子的通孔中,且与转子同步旋转。
[0023]进一步的,所述过滤部件包括过滤层、过滤材料和过滤板,过滤层、过滤材料和过
滤板由上到下依次设置,其中过滤层和过滤板上均设置有过滤孔。
[0024]进一步的,收集机构上设置有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包括导流槽,排液孔和导流管道,导流槽设置在收集机构的内底面上,排液孔设置在与导流槽相邻的收集机构的侧面上;导流管道与排液孔相连,并指向装置外侧。
[0025]进一步的,收集机构为一端开口的圆柱形壳体结构,收集机构内底面上设置有扇形凸台,扇形凸台的轴线处偏心安装在收集机构内部,且扇形凸台的高度与收集机构相同;扇形凸台的轴线处设置有一通孔,用于穿过转子轴;扇形凸台的其余部分上加工有一扇环形的通孔作为出料口;
[0026]收集机构的出料口与压滤机构的过滤部件的滤渣开口相对。
[0027]进一步的,机盖上设置有观察孔盖。
[0028]进一步的,进料口为料斗型,出料口的下方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叶片压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滤机构和收集机构;压滤机构贯穿收集机构设置;压滤机构包括:机体、叶片组件、电机、机盖和过滤部件;其中,机体安装在收集机构顶部,机体为上下两端均开口的圆柱形壳体结构,机盖安装在机体的上端,机盖上设置有进料口;过滤部件设置在机体的下端,将机体的下端封闭;叶片组件位于机体内,并偏心安装在过滤部件上;叶片组件包括转子轴及安装在转子轴上的三个以上叶片Ⅰ,三个以上叶片Ⅰ位于过滤部件上方,且每个叶片Ⅰ均可伸缩,叶片Ⅰ的边缘始终与机体的内侧面相抵,叶片组件与机体的内表面形成三个以上压滤腔;滤液从过滤部件内渗透到收集机构中,过滤部件上还设置有滤渣开口,用于排出滤渣;电机安装在收集机构的下方,叶片组件的转子轴依次穿过过滤部件与收集机构后,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收集机构用于分别收集并转移压滤机构分离的滤液和滤渣。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叶片压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偏置调节结构,即包括可调整定子、调整螺栓和偏置弹簧;可调整定子为环形结构,且高度与机体相同,可调整定子安装在机体内壁面与叶片组件的外圈之间,叶片组件的叶片Ⅰ与可调整定子的内圆周面相抵,叶片组件与可调整定子的内表面形成三个以上压滤腔;偏置弹簧安装在机体与可调整定子之间,偏置弹簧一端与机体的内表面相抵,另一端与可调整定子的外表面相抵;调整螺栓贯穿安装在机体上、与偏置弹簧相对的一侧,通过在机体的外侧旋转调整螺栓,可调整叶片组件的旋转中心与可调整定子的偏心距离。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叶片压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压滤机构的进料口设置在最大容积的压滤腔的正上方,所述过滤部件的滤渣开口设置在一个旋转周期内,且与压滤腔的从最小容积逐渐增大的位置相对;进料口与过滤部件的滤渣开口交错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叶片压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叶片组件还包括转子,转子为沿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伟胡亿文李永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