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获得大量马铃薯实生薯的繁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30839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获得大量马铃薯实生薯的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马铃薯实生籽浸种催芽;在温度为18~25℃的水培室中,准备带孔的泡沫板,将高度长至2cm的水培苗移栽到泡沫板孔中,每一行第一孔扦插一个无性系,以此类推,一板可扦插15个或者更多的无性系;两周后,将水培苗剪成2~3cm长的小段,每一小段至少必须含有1片叶子,扦插到每一行剩余的孔中,如此循环反复地进行扦插,直到保证每个基因型有足够数量的水培苗为止;两周后,将水培苗移栽至装填有无土基质的营养钵内,然后按照马铃薯水培苗移栽后的常规管理进行栽培管理及收获。该方法可以保证每个基因型有足够多无性系水培苗,水培苗移栽后即可获得充足的实生薯。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获得大量马铃薯实生薯的繁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快速获得大量马铃薯实生薯的繁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之一,中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我国的马铃薯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40年代,育种者主要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出大量的马铃薯新品种应用于生产。一般情况下,在丰富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前提下,进行优良亲本的筛选,按照传统杂交育种程序,在中国育成一个新的品种,需耗费十年左右的时间。育种的初始材料为第一年选配亲本并配制杂交组合收获得到的马铃薯实生籽,第二年再对实生种子(F1)进行培育获得实生薯,形成无性系群体。马铃薯栽培种是同源四倍体,在杂交遗传中性状分离极其复杂,实生种子(F1)成为优良品种的概率极低。约20万粒实生种子(F1)可以选择出一个优良品种,这就客观要求杂种后代群体要大,只有足够量的实生种子(F1)才可能从中选择出优良的品种。同时,马铃薯常规育种杂交结实率很低,一般不超过5%,因此马铃薯杂交育种中对获得的实生种子(F1)要极其珍惜,通过各种栽培措施提高其培育成实生薯的成功率。
[0003]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由于马铃薯实生籽小,不易萌发,且生长缓慢等原因,为了加快育种进度,一些研究者采用了育苗移栽技术来培养实生苗。利用实生种子在营养钵中培育出实生薯,再用实生薯进行无性一代培育及选种,因减少了移栽环节,既提高了成活率,又使各组合能按正常生育期成熟,利于选种。这种方法需要经过浸种、育苗、移栽、培土、单株收获等几个重要环节,其中育苗和移栽非常关键。目前一般采用的育苗、移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把实生种子直播在预先配置好的营养土或苗床中进行育苗,然后将培育好的实生苗移栽至营养钵或大田中;另一种是将预先催芽的实生种子直接点播于营养钵中。
[0004]研究认为,在营养钵栽培条件下,马铃薯实生苗单株块茎数为2

25个,主要集中在3

14个,占总株数的80%以上,因此传统的实生籽育苗移栽,每粒种子代表一个基因型,每个基因型在一个生长周期内获得的实生薯的数量相当有限,无法满足试验开展需求。
[0005]实生薯是指马铃薯的果实和种子,是马铃薯进行有性繁殖的唯一器官,果实是马铃薯植株在开花授粉后由子房膨大而形成的浆果,浆果有圆形、椭圆形等形状,果皮有绿色、褐色、紫色等,果实在果皮变黄白或白色、果肉变软时达到成熟,每成熟果实内一般有100—250粒种子,即所称的实生籽(TPS),种子很小,千粒重0.3g至0.6g,实生籽播种后长出的植株称为实生苗,实生苗结出的块茎称为实生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速获得大量马铃薯实生薯的繁育方法,该方法将马铃薯实生籽浸种催芽,然后利用水培法培养并大量扦插扩繁,最后将水培苗移栽到营养钵内,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基因型有足够多无性系水培苗,水培苗移栽后即可获得充足的水培薯。
[0007]技术方案:一种快速获得大量马铃薯实生薯的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实生籽的处理:将马铃薯实生籽先灭菌和打破休眠,再用无菌水清洗后进行浸种催芽,待水培苗高度长至2cm时准备转移;
[0009]2)水培苗的转移扦插:在温度为18~25℃的水培室中,准备带孔的泡沫板,将水培苗移栽到泡沫板孔中,每一行第一孔扦插一个无性系,以此类推,一板可扦插15个或者更多的无性系;
[0010]3)水培苗的剪切扦插:两周后,将水培苗剪成2~3cm长的小段,每一小段至少必须含有1片叶子,将切成小段的水培苗扦插到每一行剩余的孔中,如此循环反复地进行扦插,直到保证每个基因型有足够数量的水培苗为止;
[0011]4)水培苗的移栽:两周后,将水培苗移栽至装填有无土基质的营养钵内,然后按照马铃薯水培苗移栽后的常规管理进行栽培管理及收获,最后每个基因型可依据试验要求在一个生育期内就即获得大量的马铃薯实生薯。
[0012]上述所述的步骤1)中催芽的具体方法为先将催芽用的培养盘及海绵清洗干净,用75%的乙醇消毒处理,然后将灭菌及打破休眠后的种子用无菌水清洗干净,再置于培养盘中的海绵上,于室温下催芽。
[0013]上述所述的步骤4)中营养钵的高度不低于10cm,容积为0.5~1.0L。
[0014]上述所述的步骤4)中无土基质由蛭石和珍珠组成,蛭石和珍珠的重量比为3∶1。
[0015]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快速获得大量马铃薯实生薯的繁育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将马铃薯实生籽浸种催芽,然后利用水培法培养并大量扦插扩繁,最后将水培苗移栽到营养钵内,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基因型有足够多无性系水培苗,水培苗移栽后即可获得充足的水培薯;
[0017]2.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前期可以将一粒种子通过水培扦插扩繁的方式获得大量“水培实生苗”,最后可获得充足的实生薯,在同样的生育周期,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一次获得足量的实生薯,有利于各种育种试验的顺利开展。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9]实施例1
[0020]该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速获得大量马铃薯实生薯的繁育方法,步骤如下:
[0021]1.种子催芽
[0022]试验从2021年3月10号开始,准备37个海绵,一个海绵对应一个组合,将海绵浸湿,放在独立的白色培养盘上,海绵与培养盘用前均用75%的乙醇消毒,将灭菌及打破休眠后的实生籽均匀撒在海绵上催芽,让海绵处于湿润的状态,每天更换一次清水,两周左右,待苗子长到2~3cm,准备水培用。整个过程在恩施州农科院马铃薯所水培温室中进行。
[0023]2.水培扦插
[0024]2021年4月7日,准备10*15孔的泡沫板250个,每行放1个品系的10株无性苗,一板可扦插15个无性系。将海绵上的苗子转移扦插到泡沫板上,每一行第一孔扦插一个无性系,
以此类推,一板扦插15个无性系。
[0025]两周后,于2021年4月20日,开始陆续将每个无性系第一株长长的部分分别剪成2~3cm的一芽一叶茎段,扦插到每一行剩余的9孔中,要保证每个品系有10株扦插苗为止。
[0026]2021年5月30日完成每个基因型各10株苗的水培扦插及培养工作。
[0027]3.水培苗移栽及管理
[0028]2021年6月1日,将获得的无性系水培苗移栽到恩施州农科院天池山试验基地实生苗圃的营养钵内,一个无性系保证8株健壮无性苗,营养钵的高度不低于10cm,容积为0.5~1.0L,营养钵内装填2/3的无土基质,无土基质由蛭石和珍珠岩组成,蛭石和珍珠岩的重量比为3∶1。
[0029]移栽后当天及时浇透水,移栽后一周内,白天上午10:00至下午17:00盖上遮阳网,且晴天每天傍晚浇一次水,阴天则不浇水。一周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获得大量马铃薯实生薯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实生籽的处理:将马铃薯实生籽先灭菌和打破休眠,再用无菌水清洗后进行浸种催芽,待水培苗高度长至2cm时准备转移;2)水培苗的转移扦插:在温度为18~25℃的水培室中,准备带孔的泡沫板,将水培苗移栽到泡沫板孔中,每一行第一孔扦插一个无性系,以此类推,一板可扦插15个或者更多的无性系;3)水培苗的剪切扦插:两周后,将水培苗剪成2~3cm长的小段,每一小段至少必须含有1片叶子,将切成小段的水培苗扦插到每一行剩余的孔中,如此循环反复地进行扦插,直到保证每个基因型有足够数量的水培苗为止;4)水培苗的移栽:两周后,将水培苗移栽至装填有无土基质的营养钵内,然后按照马铃薯水培苗移栽后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莹张远学闫雷沈艳芬高剑华肖春芳郝苗叶兴枝宋威武陈火云王甄张等宏杨国才程群陈巧玲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