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改良土壤的人参果有机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1284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改良土壤的人参果有机栽培方法,包括选地、栽培架架设、定植、定枝、抹杈、疏花疏果、栽培基质回收利用步骤,具体包括:选择东西向等高线的地域作为栽培地;在选定的栽培地上架设人参果有机栽培架;将人参果种苗栽植于种植孔中,在人参果苗长至20~30cm时候进行定枝,在定枝后20~40天进行抹杈,抹杈后20~40天后进行疏花疏果,疏花疏果后供液口注入液体钾肥;在人参果采收后将种植管中的栽培基质均匀回填到东西向等高线的地域土壤中,循环改良土壤。循环改良土壤。循环改良土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改良土壤的人参果有机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果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改良土壤的人参果有机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人参果(Solanum muricatum)原名茄瓜、香瓜茄,又名长寿果、凤果、艳果,属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的蔬菜、水果兼观赏型草本植物。果实形状多似心脏形和椭圆形,成熟时果皮带有紫色条纹,有淡雅的清香,果肉清爽多汁,风味独特。它具有高蛋白、低糖、低脂外,还富含维生素C,以及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因此人参果有抗癌、抗衰老、降血压、降血糖、消炎、补钙、美容等功能,在我国得以广泛种植和食用。有机种植是指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不适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也不采用基因工程和离子辐射技术,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农作、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来培肥土壤、防治病虫害,以获得安全的生物及其产物的农业生产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各类产品的品质需求以及绿色有机健康食品也有更高的期待,为满足人们对品质与健康的需求,开发一种循环改良土壤的人参果有机栽培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循环改良土壤的人参果有机栽培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选地、栽培架架设、定植、定枝、抹杈、疏花疏果、栽培基质回收利用步骤,具体包括:A、选地:选择东西向等高线的地域作为栽培地;B、在选定的栽培地上架设人参果有机栽培架;所述的人参果有机栽培架包括支撑架(1)、种植管(2),所述种植管(2)包括下种植管(21)、上种植管(22),所述下种植管(21)为上开口密封结构且分别设置有供液口、排液口,所述上种植管(22)为下开口结构且顶部间隔设置有若干种植孔(23),所述支撑架(1)沿种植管(2)的轴向间隔至少设置有两个上开口的固定环(3),所述下种植管(21)设置于固定环(3)内,所述上种植管(22)可开合的覆盖在下种植管(21)上,所述固定环(3)上可拆卸的连接有向下压紧上种植管(22)的紧定环(4);C、定植:在下种植管(21)中加入清洁有机质作为栽培基质,将人参果种苗栽植于种植孔(23)中,自供液口注入氮磷钾质量比(0.5~1.5):(0.5~1.5):(0.5~1.5)的营养液;D、定枝:在人参果苗长至20~30cm时候进行定枝,定枝后供液口注入含有微量元素的复合液体肥;所述的含有微量元素的复合液体肥中的氮磷钾质量比为(0.5~1.5):(1.5~2.5):(2.5~3.5),其中微量元素为硼、锌和镁;E、抹杈:在定枝后20~40天进行抹杈,抹杈后供液口注入磷钾钙复合液体肥;所述的磷钾钙复合液体肥中磷钾钙的质量比为(0.5~1.5):(1.5~2.5):(0.2~0.4);F、疏花疏果:抹杈后20~40天后进行疏花疏果,疏花疏果后供液口注入液体钾肥;G、栽培基质回收利用:在人参果采收后将种植管(21)中的栽培基质均匀回填到东
西向等高线的地域土壤中,循环改良土壤。
[0005]本专利技术选择东西向等高线以保证每天的光照时间能达到13~14h,结合特定的人参果有机栽培架、营养液供给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低氮高钾液体肥;第二阶段为无氮磷钾钙液体肥;第三阶段为液体钾肥,逐步控氮的特定技术手段实现了人参果的皮质密度高,从而得到皮薄并且还能最大可能的保护人参果肉的营养价值、维生素含量不受损失且符合有机产品标准,同时将栽培基质用于循环土壤改良,逐步形成完全有机栽培的良性循环;本专利技术栽培出来的高品质人参果中维生素含量远远大于市场上人参果的维生素含量,可以达到60mg以上/100g;总糖(以还原糖计)达到9.5%以上。
[000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人参果有机栽培架包括支撑架、种植管,所述种植管包括下种植管、上种植管,所述下种植管为上开口密封结构且分别设置有供液口、排液口,所述上种植管为下开口结构且顶部间隔设置有若干种植孔,所述支撑架沿种植管的轴向间隔至少设置有两个上开口的固定环,所述下种植管设置于固定环内,所述上种植管可开合的覆盖在下种植管上,所述固定环上可拆卸的连接有向下压紧上种植管的紧定环。
[0007]所述种植管沿轴向倾斜设置于支撑架上,所述供液口设置于下种植管的上端且与供液系统的供液端连通,所述排液口设置于下种植管的下端且与供液系统的回液端连通。
[0008]所述种植管水平设置于支撑架上,所述下种植管内沿轴向设置有倾斜的导向板,所述下种植管在导向板的倾斜下端设置有落液口,所述供液口设置于远离落液口一端的导向板上侧且与供液系统的供液端连通,所述排液口设置于供液口端的导向板下侧且与供液系统的回液端连通。
[0009]所述种植管或导向板的倾角为5~20度。
[0010]所述紧定环为弹性卡簧且一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紧定环一端与固定环固定连接且另一端通过连接孔与固定环上的螺栓连接;或者紧定环为弹性卡簧且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紧定环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孔与固定环上的螺栓连接。
[0011]所述支撑架为“T”形、“工”形或“王”形结构,所述种植管对称的间隔设置于支撑架的横梁上端,所述支撑架的“工”形或“王”形结构的横梁自上到下逐渐向两侧增长。
[0012]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横梁上还设置有“T”形的引蔓架,所述支撑架的“工”形或“王”形结构的横梁及引蔓架的横梁上分别间隔设置有下垂的引蔓绳。
[0013]所述支撑架的“工”形或“王”形结构的横梁及引蔓架的横梁上还设置有洒水喷头和/或补光灯。
[0014]所述下种植管和/或上种植管为半圆形、“∪”形或“[”形结构,所述上种植管卡合在下种植管的外侧,所述下种植管的上开口外侧和/或上种植管的下开口内侧设置有弹性密封条。
[0015]所述下种植管和上种植管的开口端分别对应设置有向外水平延伸的连接台,所述下种植管与上种植管通过连接台的台面连接;所述下种植管和/或上种植管的连接台上内嵌有弹性密封条,或者下种植管与上种植管的连接台台面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条。
[0016]其建造和使用方法如图1至4所示,在下种植管内固定设置自供液口向另一侧倾斜10度的导向板,并使导向板四侧与下种植管内壁密封连接,然后在下种植管内的落液口上设置滤眼小于基质的滤网或滤板,接着将下种植管放置在固定环上,紧接着将基质填充在下种植管内的导向板上,随后在下种植管的连接台上放置弹性密封条,将开设有若干种植
孔的上种植管盖合在下种植管,用螺栓将紧定环与支撑架横梁上固定的固定环紧定连接,使上种植管的连接台压紧弹性密封条与下种植管形成密封连接,最后将上种植管上的供液口、排液口分别与供排液系统连接,完成本专利技术的建造及种植准备。
[0017]使用时,将人参果植株种植在上种植管的种植孔内的基质上,根据需要将配制好的营养液从供液口注入下种植管内,营养液沿导向板向落液口流动到导向板的下方,关闭排液口连接的阀门,使下种植管内的营养液达到一定的高度,完成营养液的补充。根据需要或根据预定时间,打开排液口连接的阀门,将营养液部分或全部排出,随后再补充营养液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改良土壤的人参果有机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选地、栽培架架设、定植、定枝、抹杈、疏花疏果、栽培基质回收利用步骤,具体包括:A、选地:选择东西向等高线的地域作为栽培地;B、在选定的栽培地上架设人参果有机栽培架;所述的人参果有机栽培架包括支撑架(1)、种植管(2),所述种植管(2)包括下种植管(21)、上种植管(22),所述下种植管(21)为上开口密封结构且分别设置有供液口、排液口,所述上种植管(22)为下开口结构且顶部间隔设置有若干种植孔(23),所述支撑架(1)沿种植管(2)的轴向间隔至少设置有两个上开口的固定环(3),所述下种植管(21)设置于固定环(3)内,所述上种植管(22)可开合的覆盖在下种植管(21)上,所述固定环(3)上可拆卸的连接有向下压紧上种植管(22)的紧定环(4);C、定植:在下种植管(21)中加入清洁有机质作为栽培基质,将人参果种苗栽植于种植孔(23)中,自供液口注入氮磷钾质量比(0.5~1.5):(0.5~1.5):(0.5~1.5)的营养液;D、定枝:在人参果苗长至20~30cm时候进行定枝,定枝后供液口注入含有微量元素的复合液体肥;所述的含有微量元素的复合液体肥中的氮磷钾质量比为(0.5~1.5):(1.5~2.5):(2.5~3.5),其中微量元素为硼、锌和镁;E、抹杈:在定枝后20~40天进行抹杈,抹杈后供液口注入磷钾钙复合液体肥;所述的磷钾钙复合液体肥中磷钾钙的质量比为(0.5~1.5):(1.5~2.5):(0.2~0.4);F、疏花疏果:抹杈后20~40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昆冯乙锋官会林赵岗陈欧保李锐明冯万祥
申请(专利权)人:石林鸿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