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轧钢产线输送辊道的更换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075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轧钢产线输送辊道的更换工装,本工装的双向卷扬机居中设于底板顶面,前吊架和后吊架分别设于底板两端,前吊架和后吊架的顶面两侧间隔设有第一导轮、侧面间隔设有第二导轮,并且第二导轮伸出底板两端的边缘,在底板两端边缘上方的第一导轮之间设有第三导轮,前吊架和后吊架顶面同一侧的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位于同一直线,并且架设有钢索;钢索末端连接手拉葫芦,前吊架的手拉葫芦通过后吊架生根,后吊架的手拉葫芦通过前吊架生根;双向卷扬机的双向钢索分别设于第三导轮并且分别与前方和后方固定物连接。本工装可方便快捷地在输送辊道与天桥之间的空间内完成对输送辊道的更换作业,提高更换效率和作业安全系数。安全系数。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轧钢产线输送辊道的更换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在线设备综合维修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轧钢产线输送辊道的更换工装。

技术介绍

[0002]输送辊道普遍运用在轧钢产线,用于对钢材进行输送。输送辊道更换时一般采用行车吊辊。然而由于轧钢产线设计等原因,存在部分输送辊道上方有天桥等钢结构的情况,对输送辊道更换维修作业形成障碍,导致输送辊道更换作业时需要先吊离天桥,方可使用行车吊辊。这增加了工程量和施工难度。
[0003]经现场勘测,输送辊道与天桥之间尚有一段空间,如果能在此空间内完成对输送辊道的起吊和运输,即可避开因天桥障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综上所述,设计制作输送辊道更换工装则无需吊离天桥即可实现输送辊道的更换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轧钢产线输送辊道的更换工装,可方便快捷地在输送辊道与天桥之间的空间内完成对输送辊道的更换作业,避免需要先拆除天桥再使用行车吊辊的情况,从而提高输送辊道更换效率和作业安全系数,减少工程量,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用于轧钢产线输送辊道的更换工装包括底板、前吊架、后吊架和双向卷扬机,所述双向卷扬机居中设于所述底板顶面,所述前吊架和后吊架分别设于所述底板两端,所述前吊架和后吊架的顶面两侧间隔设有第一导轮、侧面间隔设有第二导轮,并且所述第二导轮伸出所述底板两端的边缘,在所述底板两端边缘上方的第一导轮之间设有第三导轮,所述前吊架和后吊架顶面同一侧的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位于同一直线,并且架设有钢索;所述钢索末端连接手拉葫芦,所述前吊架的手拉葫芦通过后吊架生根,所述后吊架的手拉葫芦通过前吊架生根;所述双向卷扬机的双向钢索分别设于所述第三导轮并且分别与前方和后方固定物连接。
[0006]进一步,所述前吊架和后吊架分别包括四根立柱、两根横梁和T形撑架,所述四根立柱呈矩形垂直设于所述底板两端,所述两根横梁沿所述底板的两侧架设于所述四根立柱的顶端,所述T形撑架架设于所述底板两端的立柱之间,所述第一导轮设于所述横梁的两端,所述第二导轮设于所述横梁的端面,所述第三导轮居中设于所述T形撑架的顶面。
[0007]进一步,本工装还包括两块护板,所述两块护板铰接于所述底板两侧,所述两块护板翻转至与所述底板平行位置时定位。
[0008]由于本技术用于轧钢产线输送辊道的更换工装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工装的双向卷扬机居中设于底板顶面,前吊架和后吊架分别设于底板两端,前吊架和后吊架的顶面两侧间隔设有第一导轮、侧面间隔设有第二导轮,并且第二导轮伸出底板两端的边缘,在底板两端边缘上方的第一导轮之间设有第三导轮,前吊架和后吊架顶面同一侧的第
一导轮和第二导轮位于同一直线,并且架设有钢索;钢索末端连接手拉葫芦,前吊架的手拉葫芦通过后吊架生根,后吊架的手拉葫芦通过前吊架生根;双向卷扬机的双向钢索分别设于第三导轮并且分别与前方和后方固定物连接。本工装可方便快捷地在输送辊道与天桥之间的空间内完成对输送辊道的更换作业,避免需要先拆除天桥再使用行车吊辊的情况,从而提高输送辊道更换效率和作业安全系数,减少工程量,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用于轧钢产线输送辊道的更换工装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工装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用于轧钢产线输送辊道的更换工装包括底板1、前吊架2、后吊架3和双向卷扬机4,所述双向卷扬机4居中设于所述底板1顶面,所述前吊架2和后吊架3分别设于所述底板1两端,所述前吊架2和后吊架3的顶面两侧间隔设有第一导轮21、31、侧面间隔设有第二导轮22、32,并且所述第二导轮22、32伸出所述底板1两端的边缘,在所述底板1两端边缘上方的第一导轮21、31之间设有第三导轮23、33,所述前吊架2和后吊架3顶面同一侧的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位于同一直线,并且架设有钢索24、34;所述钢索24、34末端连接手拉葫芦25、35,所述前吊架2的手拉葫芦25通过后吊架3生根,所述后吊架3的手拉葫芦35通过前吊架2生根;所述双向卷扬机4的双向钢索分别设于所述第三导轮23、33并且分别与前方和后方固定物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前吊架2和后吊架3分别包括四根立柱26、36、两根横梁27、37和T形撑架28、38,所述四根立柱26、36呈矩形垂直设于所述底板1两端,所述两根横梁27、37沿所述底板1的两侧架设于所述四根立柱26、36的顶端,所述T形撑架28、38架设于所述底板1两端的立柱之间,所述第一导轮21、31设于所述横梁27、37的两端,所述第二导轮22、32设于所述横梁27、37的端面,所述第三导轮23、33居中设于所述T形撑架28、38的顶面。本工装由立柱、横梁和T形撑架组成前后吊架,立柱、横梁和T形撑架可采用槽钢焊接制作,提高本工装整体制作的便利性。
[0014]优选的,本工装还包括两块护板5,所述两块护板5铰接于所述底板1两侧,所述两块护板5翻转至与所述底板1平行位置时定位。本工装在非移动状态下可将底板两侧的护板展开,架设于输送辊两端的空隙上形成踏板,而移动时将两侧护板收起,方便输送辊的更换作业,提高作业的安全性。
[0015]如图2所示,在输送辊道更换作业时,将本工装的底板1移至输送辊道6上面,输送辊道6上方设有天桥9,通过后吊架3用钢索及手拉葫芦吊住一新输送辊7于底板1的后部(两条钢索各绕于后吊架两侧的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上并各自连接手拉葫芦,手拉葫芦通过前吊架生根并拉紧将新输送辊吊起)。双向卷扬机的钢索绕过前吊架2的第三导轮并与本工装前方的输送辊(或前方其他固定物)连接。此时操作双向卷扬机收紧钢索可使本工装的底板1在输送辊道6上面稳定前移。当本工装前吊架2的第二导轮移动到所要更换的旧输送辊8正上方时,底板1停止前移,用两根钢索绑住旧输送辊8并绕于前吊架2两侧的第一导轮和第二
导轮上,手拉葫芦连接钢索并将已拆解的旧输送辊8吊起。此后再次操作双向卷扬机使本工装底板1前移并越过旧输送辊8位置,当后吊架3所吊新输送辊7移动至旧输送辊8位置正上方时停止移动。此时可通过手拉葫芦将新输送辊7吊下至旧输送辊8位置进行输送辊的安装更换。将双向卷扬机的另一钢索连接本工装后方的输送辊(或后方其他固定物)并操作双向卷扬机收紧钢索,使本工装底板1在输送辊道6上面稳定后退并将旧输送辊8送出。重复以上步骤,使本工装在输送辊道上反复移动更换其余输送辊,直至所有输送辊更换完成后将本工装退出。
[0016]本工装制作的总高度不超过1.5米,可满足在输送辊道与天桥之间的狭窄空间内使用,因此输送辊更换不再需要经过拆除天桥之后使用行车吊运输送辊,缩短工时2小时以上且减少了人力。本工装的前后吊架都有两个吊点,且吊点与所吊输送辊高度差在1米之内,极大地提高了吊装输送辊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本工装每次换辊时后部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轧钢产线输送辊道的更换工装,其特征在于:本工装包括底板、前吊架、后吊架和双向卷扬机,所述双向卷扬机居中设于所述底板顶面,所述前吊架和后吊架分别设于所述底板两端,所述前吊架和后吊架的顶面两侧间隔设有第一导轮、侧面间隔设有第二导轮,并且所述第二导轮伸出所述底板两端的边缘,在所述底板两端边缘上方的第一导轮之间设有第三导轮,所述前吊架和后吊架顶面同一侧的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位于同一直线,并且架设有钢索;所述钢索末端连接手拉葫芦,所述前吊架的手拉葫芦通过后吊架生根,所述后吊架的手拉葫芦通过前吊架生根;所述双向卷扬机的双向钢索分别设于所述第三导轮并且分别与前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斌丁晓清陈其灯许争高则远
申请(专利权)人:宝武装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