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篷面料贴合模具柔性挂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299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篷面料贴合模具柔性挂料机构,包括:导向杆,通过固定座安装于模具下模体的侧壁上,且能沿着模具的合模方向往复移动;托料板,固定于导向杆上,并上下浮动于模具的合模面;挂料钉,通过安装座固定于模具下模体的侧壁上,且能自由地穿过托料板;压料套,固定于模具上模体的侧壁上,合模时压料套下压托料板,并与挂料钉配合插接。上述顶篷面料贴合模具柔性挂料机构在现有模具基础上进行改装,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简单、故障率低,解决了前后沿人工铺料挂钉操作困难的问题,上下料方便,避免了贴合面料褶皱等不良状态,提高了多场景适用性,保证了成型效果,同时有效减少了原材料的门幅尺寸,降低了原材料成本。降低了原材料成本。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篷面料贴合模具柔性挂料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顶篷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顶篷面料贴合模具柔性挂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乘用车顶篷生产主流采用湿法两步法的工艺,基材成型后放置于贴合模具中,人员在压机台面边沿手工铺面料在基材上,依靠模具周边的气动挂料钉手工将钉刺穿面料挂料后合模保压贴合。该方式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前后沿中间区域距离压机台面外的人员操作区域较远,作业员难以手工将面料挂上气缸钉,导致有前后沿挂不上料的风险;2)前后沿中间区域挂料保压贴合后,作业员难以将半成品前沿后余料从钉子上取出;3)产品材料无效区域需求较大,原材料的利用率较低;4)由于一般乘用车顶篷高度的落差较大,导致贴合过程中容易出现褶皱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篷面料贴合模具柔性挂料机构,解决前后沿人工难以铺料挂钉的问题,减少因挂料不上导致的贴合面料褶皱等不良状态,同时减少原材料的门幅尺寸,降低原材料成本。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顶篷面料贴合模具柔性挂料机构,包括:
[0006]导向杆,通过固定座安装于模具下模体的侧壁上,且能沿着模具的合模方向往复移动;
[0007]托料板,固定于导向杆上,并上下浮动于模具的合模面;
[0008]挂料钉,通过安装座固定于模具下模体的侧壁上,且能自由地穿过托料板;
[0009]压料套,固定于模具上模体的侧壁上,合模时压料套下压托料板,并与挂料钉配合插接。
[0010]特别地,固定座和/或安装座与托料板之间设置有弹簧。
[0011]特别地,导向杆间隙地穿过固定座,且导向杆的上端部与托料板螺纹连接,导向杆的下端设置有限制托料板上行程的端头。
[0012]特别地,非合模状态下,挂料钉的顶端不超出托料板的铺料面。
[0013]特别地,非合模状态下,托料板的铺料面与顶篷基材面齐平。
[0014]特别地,挂料钉与安装座螺纹连接,且挂料钉的高度可调。
[0015]特别地,两个导向杆支撑固定于托料板的两端,两个挂料钉间隔分布于两个导向杆之间。
[0016]综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所述顶篷面料贴合模具柔性挂料机构在现有模具基础上进行改装,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简单、故障率低,解决了前后沿人工铺料挂钉操作困难的问题,上下料方便,避免了贴合面料褶皱等不良状态,提高了多场景适用性,保证了成型
效果,同时有效减少了原材料的门幅尺寸,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篷面料贴合模具柔性挂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篷面料贴合模具柔性挂料机构于模具上的使用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开模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2合模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5]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顶篷面料贴合模具柔性挂料机构,特别是针对模具前后沿中间区域,人员操作距离较远,挂料不便,对此,该机构包括导向杆1、托料板2、挂料钉3和压料套4。
[0026]导向杆1通过固定座5安装于模具下模体9的侧壁上,且能沿着模具的合模方向往复移动,托料板2固定于导向杆1上,并上下浮动于模具的合模面。具体是导向杆1间隙地穿过固定座5,导向杆1的上端部与托料板2螺纹连接,导向杆1的下端设置有限制托料板2上行程的端头6。
[0027]需要注意的是,非合模状态下,托料板2的铺料面与顶篷基材面齐平,以便将面料铺平,避免褶皱。
[0028]挂料钉3通过安装座7固定于模具下模体9的侧壁上,且能自由地穿过托料板2,压料套4固定于模具上模体10的侧壁上,合模时压料套4下压托料板2,并与挂料钉3配合插接,从而保证可靠挂料。
[0029]需要注意的是,非合模状态下,挂料钉3的顶端最好不超出托料板2的铺料面,以便影响铺平效果及不便取料。
[0030]特别地,挂料钉3与安装座7螺纹连接,且挂料钉3的高度可调,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挂料钉3相对托料板2的伸出量。
[0031]根据托料板2的动作需要,依靠合模力进行驱动,无需额外动力,且固定座5或是安装座7可以分别与托料板2之间设置有弹簧8,以便在开模时平铺托料或是方便取料,且在合模时提供一定缓冲力。
[0032]优选地,两个导向杆1支撑固定于托料板2的两端,两个挂料钉3间隔分布于两个导向杆1之间,具体可根据边沿长度设计,在紧凑的结构下,一个导向杆1和一个挂料钉3足以为托料板2提供平衡支撑力。
[0033]工艺过程:1)将基材放置于贴合模具下模体9上,并将面料平铺在基材上方;2)将方便操作区域的面料用挂料钉3手工挂住,难操作区域面料在托料板2上展平;3)上模体10开始下压,压料套4首先抵住面料及托料板2,进一步下降过程中弹簧8被压缩,挂料钉3刺穿面料进入压料套4从而将面料拉紧;4)上下模合模,贴合保压成型;5)开模后,被压缩的弹簧8回弹将托料板2往上运动将面料推出挂料钉3,方便人工取出产品。
[0034]综上,上述的顶篷面料贴合模具柔性挂料机构在现有模具基础上进行改装,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简单、故障率低,解决了前后沿人工铺料挂钉操作困难的问题,上下料方便,避免了贴合面料褶皱等不良状态,提高了多场景适用性,保证了成型效果,同时有效减少了原材料的门幅尺寸,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0035]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事例限制,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篷面料贴合模具柔性挂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杆,通过固定座安装于模具下模体的侧壁上,且能沿着模具的合模方向往复移动;托料板,固定于所述导向杆上,并上下浮动于模具的合模面;挂料钉,通过安装座固定于模具下模体的侧壁上,且能自由地穿过所述托料板;压料套,固定于模具上模体的侧壁上,合模时所述压料套下压所述托料板,并与所述挂料钉配合插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篷面料贴合模具柔性挂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和/或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托料板之间设置有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篷面料贴合模具柔性挂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间隙地穿过所述固定座,且导向杆的上端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亮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