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2864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方法,属于反应注射成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方法,先将塑料薄膜贴敷在模具内壁上,降低模具内壁的粗糙度,然后进行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由于聚酯膜、聚酰亚胺膜、聚苯硫醚膜或聚醚醚酮膜的耐热性较高,因此贴敷在模具内壁上的塑料薄膜不会产生收缩或脱落。并且聚酯膜、聚酰亚胺膜、聚苯硫醚膜或聚醚醚酮膜与聚双环戊二烯的亲和性较差,反应注射成型结束后,制品容易脱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方法避免了采用精抛光或铸镍工艺制造大型且表面要求较高的模具,大大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进而降低了通过反应注射成型制备聚双环戊二烯制品的成本。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方法,属于反应注射成型


技术介绍

[0002]聚双环戊二烯(Polydicyclopentadiene,简称PDCPD)是一种由双环戊二烯(DCPD)经有机金属催化聚合而形成的具有一定交联度的聚合物。双环戊二烯来源于石油裂解制乙烯和煤炭炼焦中的碳5副产物。其中,DCPD是环戊二烯的二聚体,沸点170℃,熔点31.5℃,密度0.979g/mL。DCPD在空间结构上有两个张力环,分别为降冰片烯环和环戊烯环,两个环各有一个不饱和双键。由于降冰片烯环的张力更大,降冰片烯环中的不饱和键更容易发生开环自聚反应,通过发生移位聚合反应,形成具有一定交联度的聚合物PDCPD。
[0003]PDCPD材料同时具有高模量、高抗冲性和高抗蠕变性,与其他工程塑料相比,显示出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除了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外,更具优势的是较低的原料粘度(300cp)与较低的(15~30psi)成型压力特点,这使得PDCPD材料可以采用反应注射成型(Reaction Injection Maudling,简称RIM)工艺来成型,该工艺将聚合与成型集于一体,容易充满大型复杂零件的模腔,成型制品没有接缝。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的最大优势是可生产大型、复杂、薄壁的制件。由于成型压力和温度均不高,模具可采用金属铝材或普通钢材,但对于大型、表面要求较高的制品,模具往往需要采用镀镍工艺或精抛光工艺制造,造成模具价格很高,进而导致制备聚双环戊二烯制品的成本较高,限制了高档聚双环戊二烯制品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方法,用于解决目前通过反应注射成型制备大型、表面要求较高的聚双环戊二烯制品时存在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反应注射成型模具加热至75~85℃,再将与所述反应注射成型模具温度相同的塑料薄膜贴敷在模具内壁上保证贴敷后塑料薄膜无褶皱且与模具内壁之间无气泡,然后采用内壁贴有塑料薄膜的模具进行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然后脱模;所述塑料薄膜背离模具内壁的表面的粗糙度Ra小于模具内壁的表面粗糙度Ra;所述塑料薄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酰亚胺膜、聚苯硫醚膜或聚醚醚酮膜。
[0007]本专利技术的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方法,先将塑料薄膜贴敷在模具内壁上,降低模具内壁的粗糙度,然后进行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由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酰亚胺膜、聚苯硫醚膜、聚醚醚酮膜采用流延法制备,并通过双向拉伸,具有较小的粗糙度,因此可以使制备的聚双环戊二烯制品具有与塑料薄膜相同的粗糙度。另外,由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酰亚胺膜、聚苯硫醚膜或聚醚醚酮膜的耐热性较高,而聚双环戊二
烯成型时温度不会超过100℃,压力也小于10MPa,因此贴敷在模具内壁上的塑料薄膜不会产生收缩或脱落。并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酰亚胺膜、聚苯硫醚膜或聚醚醚酮膜与聚双环戊二烯的亲和性较差,反应注射成型结束后,制品容易脱模。本专利技术的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方法避免了采用精抛光或铸镍工艺制造大型且表面要求较高的模具,大大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进而降低了通过反应注射成型制备聚双环戊二烯制品的成本。本专利技术的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方法工艺简单,通过在模具内壁上贴敷稳定性较好的塑料薄膜而避免金属模具受到反应注射成型原料的腐蚀,并且塑料薄膜损坏后可随即更换,不影响生产,可以大幅度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0008]可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的粗糙度Ra是指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即代表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Ra数值愈小,表面愈趋平整光滑;Ra的数值愈大,表面愈粗糙。
[0009]优选地,模具内壁的粗糙度Ra为0.4~0.8μm,所述塑料薄膜表面的粗糙度Ra不大于0.1μm。优选地,所述塑料薄膜背离模具内壁的表面的粗糙度Ra不大于0.1μm。采用内壁的粗糙度Ra为0.4~0.8μm的模具,一方面是为了不增加加工成本,另一方面也能保证模具内壁与塑料薄膜有足够的粘结力。
[0010]优选地,所述模具为粗抛光处理得到的模具。
[0011]优选地,所述模具的材质为碳钢或锻铝。
[0012]为了方便将塑料薄膜贴敷在模具内壁上,优选地,所述塑料薄膜为背胶塑料薄膜。所述背胶塑料薄膜为背面有一层粘性物质的塑料薄膜,粘性物质用于与模具内壁粘结。背胶塑料薄膜可以通过现有商家购买获得,例如,天津市翔原绝缘材料有限公司,庆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灵美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0013]优选地,在模具内壁全部贴敷塑料薄膜。
[0014]优选地,所述塑料薄膜的厚度为20~75μm。塑料薄膜的厚度为20~75μm时,由于薄膜厚度小,模具温度和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的温度较低,塑料薄膜不会因膨胀系数差异而产生褶皱,同时也可忽略因塑料薄膜受热膨胀所产生的尺寸变化。
[0015]本专利技术的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方法适合于生产面积大而结构不复杂的聚双环戊二烯制品。
[0016]为了避免贴膜时可能在薄膜与模具内壁之间产生气泡而影响聚双环戊二烯制品的外观,将背胶塑料薄膜贴敷在模具内壁上需要特别谨慎。优选地,将背胶塑料薄膜贴敷在模具内壁上后,在75~85℃下保持1h,冷却至不高于反应注射成型所需温度后,如果塑料薄膜与模具内壁之间没有气泡,则采用得到的内壁贴有塑料薄膜的模具进行反应注射成型操作。将模具和塑料薄膜均预热至75~85℃,使模具和薄膜产生微小膨胀,此时进行贴膜然后冷却可以使塑料薄膜紧贴模具内壁,也可以保证在成型时塑料薄膜不会因再次受热膨胀而与模具内壁脱离。
[0017]优选地,将背胶塑料薄膜贴敷在模具内壁上后,在75~85℃下保持1h,冷却至室温后,如果塑料薄膜与模具内壁之间没有气泡,则采用得到的内壁贴有塑料薄膜的模具进行反应注射成型操作。
[0018]优选地,反应注射成型采用的原料为市售双组分双环戊二烯组合料,原料的温度为30℃,反应注射成型的温度为60℃,固化成型时间为5~10min,注射压力为0.6MPa。聚双
环戊二烯双组分组合料中含有氯化烷基铝,反应注射成型过程中会产生氯化氢,长期会使金属模具表面腐蚀而使尺寸发生变化,而本专利技术的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方法中由于在模具内壁上贴敷了稳定性较好的塑料薄膜,可以保护金属模具不受腐蚀,延长模具寿命。
[0019]可以理解的是,反应注射成型的温度为反应注射成型时内壁贴有塑料薄膜的模具的温度。例如,反应注射成型的温度为60℃,则当反应注射成型时,内壁贴有塑料薄膜的模具的温度控制在60℃。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的背胶塑料薄膜的背离模具内壁的表面的粗糙度Ra不大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反应注射成型模具加热至75~85℃,再将与所述反应注射成型模具温度相同的塑料薄膜贴敷在模具内壁上保证贴敷后塑料薄膜无褶皱且与模具内壁之间无气泡,然后采用内壁贴有塑料薄膜的模具进行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然后脱模;所述塑料薄膜背离模具内壁的表面的粗糙度Ra小于模具内壁的表面粗糙度Ra;所述塑料薄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酰亚胺膜、聚苯硫醚膜或聚醚醚酮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具内壁的粗糙度Ra为0.4~0.8μm;所述塑料薄膜表面的粗糙度Ra不大于0.1μm;所述模具的材质为碳钢或锻铝。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清白大成潘东野姚汉伟杨超梁彦儒朱禹鹏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三友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