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放电电路、充放电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充放电
,尤其涉及一种充放电电路、充放电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用的供电、储能等装置大多都是锂离子电池,而其中用到最多的还是石墨负极。虽然石墨负极具有成本低、嵌锂电势低等优点,但是随着近年来智能终端、电动汽车等电子设备的功能不断强化,对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由于石墨负极的比容量较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因此更多比容量高的负极随之被应用,比如硅负极。硅负极电池可以将电池的放电深度从3.4V降低至3.0V,甚至可以降低至2.5V,有效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能够在相同空间内实现更优的电池容量。然而,已有的充放电方案中,虽然可以通过调整充电倍率来提高电池充电速度,但是并无法解决电池电压在3.4V以下时的放电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在于提出一种充放电电路、充放电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0005]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电池,其中,所述电池为单电芯硅负极电池;第一充电电路,与所述电池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低于预设阈值时,将接收到的初始充电电压转换为所述电池需求的第一充电电压,为所述电池充电;第一放电电路,与所述电池和负载单元分别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低于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电池电压进行升压变换后提供给所述负载单元供电;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独立于所述第一放电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电路包括升压电路,且所述升压电路的一端与所述负载单元连接,所述升压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升压电路,用于在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低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升压电路处于导通状态时,对所述电池电压进行升压变换,将变换后的电池电压提供给所述负载单元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充电芯片,且所述第一充电芯片的一端用于接收所述初始充电电压,所述第一充电芯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第一充电芯片,用于在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低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一充电芯片处于导通状态时,将所述初始充电电压转换为所述电池需求的所述第一充电电压,为所述电池充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电路还包括第二充电电路和第二放电电路;其中,所述第二充电电路,与所述电池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高于预设阈值时,将接收到的初始充电电压转换为所述电池需求的第二充电电压,为所述电池充电;所述第二放电电路,与所述电池和所述负载单元分别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高于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电池电压提供给所述负载单元供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包括所述第一充电芯片,且所述第一充电芯片的一端用于接收所述初始充电电压,所述第一充电芯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第一充电芯片,还用于在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高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一充电芯片处于导通状态时,将所述初始充电电压转换为所述电池需求的第二充电电压,为所述电池充电。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包括所述第一充电芯片和第一开关元件,且所述第一充电芯片的一端用于接收所述初始充电电压,所述第一充电芯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第一充电芯片,还用于在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高于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一充电芯片和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均处于导通状态时,将所述初始充电电压转换为所述电池需求的所述第二充电电压,为所述电池充电。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电电路包括所述第一充电芯片,且所述第一充电芯片的一端与所述负载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充电芯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芯片,还用于在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高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一充电芯片处于导通状态时,将所述电池电压提供给所述负载单元供电。8.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俊伟,潘晓佳,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