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272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1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壳体、横梁、四个电池单元和连接排壳体的内部形成安装空间,安装空间由横梁划分为两个安装隔间,每个安装隔间内设置有两个电池单元,每个安装隔间内的两个电池单元沿壳体的横向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纵向间隙;位于两个纵向间隙的同一侧的两个电池单元通过连接排在横梁处相连接;一个安装隔间内的两个电池单元通过连接排在纵向间隙处相连接。该电池包相较于现有技术定位面从四个减小到两个,从而使得定位更加简单,定位安装效率显著提高,提高了电池包整包的热失控安全性能,能够避免使用长铜排进行连接。能够避免使用长铜排进行连接。能够避免使用长铜排进行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池包,将电芯沿预定方向直接顺次堆叠到最后,将沿预定方向堆叠得所有电芯连接成整体后再向壳体内安装。
[0003]但是在电池包的中部通常需要跨接横跨梁,由于所有电芯均连接成整体后才能向壳体内安装,壳体内又跨接有横跨梁,所以电芯的汇流排和采样构件等均需要跨过横跨梁,才能完成电芯向壳体的安装,该结构和安装步骤设计复杂,难于实现。
[0004]此外,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同时确保横跨梁两侧的电芯与横跨梁以及壳体的边梁对准,也就是说,以供需要确保四个定位面同时对准,才能确保实现电芯向壳体的定位安装,定位复杂且难度高,十分不利于产线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电池包安装至电池包壳体的过程中需要同时保证4个面的定位,定位要求过高且不利于产线设计的技术问题。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壳体、横梁、四个电池单元和连接排;
[0007]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由横梁划分为两个安装隔间,每个所述安装隔间内设置有两个电池单元,每个所述安装隔间内的两个所述电池单元沿所述壳体的横向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纵向间隙;
[0008]位于两个所述纵向间隙的同一侧的两个所述电池单元通过所述连接排在所述横梁处相连接;
[0009]一个所述安装隔间内的两个所述电池单元通过所述连接排在所述纵向间隙处相连接。r/>[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电芯组件和 BMS从板;
[0011]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壳体的纵向并排叠置的电芯,所述 BMS从板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件的靠近所述横梁的侧部。
[001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电芯组件还包括正输出极和负输出极;
[0013]所述电芯组件的多个所述电芯中沿所述壳体的纵向最靠近所述 BMS从板的所述电芯为第一电芯,最远离所述BMS从板的所述电芯为第二电芯;
[0014]所述正输出极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芯或所述第二电芯上,所述负输出极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芯或所述第一电芯上。
[00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与所述横梁相邻的每两个所述第一电芯上分别设置正输出极和负输出极,所述连接排连接于与所述横梁相邻的每两个所述第一电芯上的正输出极和负输出极之间。
[00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排连接于与所述纵向间隙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芯上的正输出极和负输出极之间,另外两个所述第二电芯上的正输出极和负输出极用于将所述电池包与外界相电连接。
[00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当所述电芯组件的数量为奇数,所述正输出极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芯上,所述负输出极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芯上,所述正输出极和所述负输出极分别沿所述壳体的横向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件的不同端的时候,形成第一电池单元;
[0018]当所述电芯组件的数量为奇数,所述正输出极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芯上,所述负输出极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芯上,所述正输出极和所述负输出极分别沿所述壳体的横向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件的不同端的时候,形成第二电池单元;
[0019]当所述电芯组件的数量为偶数,所述正输出极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芯上,所述负输出极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芯上,所述正输出极和所述负输出极分别沿所述壳体的横向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件的同一端的时候,形成第三电池单元;
[0020]当所述电芯组件的数量为偶数,所述正输出极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芯上,所述负输出极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芯上,所述正输出极和所述负输出极分别沿所述壳体的横向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件的同一端的时候,形成第四电池单元。
[00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位于对角位置的两个所述安装隔间均设置有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位于对角位置的另外两个所述安装隔间均设置有所述第二电池单元;
[0022]两个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相对翻转180
°
,两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相对翻转180
°

[00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位于对角位置的两个所述安装隔间均设置有所述第三电池单元,位于对角位置的另外两个所述安装隔间均设置有所述第四电池单元;
[0024]两个所述第三电池单元相对翻转180
°
,两个所述第四电池单元相对翻转180
°

[002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横梁的第一侧的两个所述安装隔间内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池单元;
[0026]所述横梁的第二侧的两个所述安装隔间内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三电池单元和所述第四电池单元。
[002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横梁的第一侧的两个所述安装隔间内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三电池单元和所述第四电池单元;
[0028]所述横梁的第二侧的两个所述安装隔间内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池单元。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0030]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包包括壳体、横梁、四个电池单元和连接排。
[0031]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由横梁划分为两个安装隔间,每个安装隔间内设置有两个电池单元,每个安装隔间内的两个电池单元沿壳体的横向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纵向间隙,从而在对每个电池单元进行安装的时候,仅需保证电池单元的纵向的一端与壳体的边梁对准,同时保证电池单元的纵向的另一端与横梁对准,即可完成每个电池单元的安装,相较于现有技术,定位面从四个减小到两个,从而使得定位更加简单,定位安装效率显著提高。
[0032]此外,相邻的电池单元通过横梁隔开或通过纵向间隙隔开,使得每个电池单元独立设置,在单个电池单元发生热失控时,能够有效避免向相邻的电池单元进行热扩散,提高
了电池包整包的热失控安全性能。
[0033]位于两个纵向间隙的同一侧的两个所述电池单元通过连接排在横梁处相连接;一个安装隔间内的两个电池单元通过连接排在所述纵向间隙处相连接,使得连接排的连接路径最小化,能够避免使用长铜排进行连接。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第一电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第二电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第三电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第四电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5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横梁、四个电池单元和连接排;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由横梁划分为两个安装隔间,每个所述安装隔间内设置有两个电池单元,每个所述安装隔间内的两个所述电池单元沿所述壳体的横向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纵向间隙;位于两个所述纵向间隙的同一侧的两个所述电池单元通过所述连接排在所述横梁处相连接;一个所述安装隔间内的两个所述电池单元通过所述连接排在所述纵向间隙处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电芯组件和BMS从板;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壳体的纵向并排叠置的电芯,所述BMS从板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件的靠近所述横梁的侧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还包括正输出极和负输出极;所述电芯组件的多个所述电芯中沿所述壳体的纵向最靠近所述BMS从板的所述电芯为第一电芯,最远离所述BMS从板的所述电芯为第二电芯;所述正输出极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芯或所述第二电芯上,所述负输出极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芯或所述第一电芯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横梁相邻的每两个所述第一电芯上分别设置正输出极和负输出极,所述连接排连接于与所述横梁相邻的每两个所述第一电芯上的正输出极和负输出极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排连接于与所述纵向间隙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芯上的正输出极和负输出极之间,另外两个所述第二电芯上的正输出极和负输出极用于将所述电池包与外界相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芯组件的数量为奇数,所述正输出极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芯上,所述负输出极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芯上,所述正输出极和所述负输出极分别沿所述壳体的横向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件的不同端的时候,形成第一电池单元;当所述电芯组件的数量为奇数,所述正输出极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海阳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