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式压缩机以及包括其的空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2632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和包括其的空调机。所述涡旋式压缩机包括:壳体;电动部,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使旋转轴动作;压缩部,在壳体的内部空间设置于电动部的一侧,设置有排出通路,以向壳体的内部空间排出通过旋转轴进行动作时压缩的制冷剂;制冷剂吐出管,一端与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另一端与制冷循环连接,将排出到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制冷剂向制冷循环排出;文丘里管,在壳体的内部空间中设置于制冷剂吐出管的周边;液态制冷剂排出管,第一端与文丘里管连接,作为第一端的相反侧的第二端在比制冷剂吐出管更靠下侧的位置与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由此,能够抑制液态制冷剂过度地积滞在壳体的内部空间。度地积滞在壳体的内部空间。度地积滞在壳体的内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旋式压缩机以及包括其的空调机


[0001]本技术涉及涡旋式压缩机以及包括其的空调机,尤其涉及一种高压式涡旋式压缩机以及包括其的空调机。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压缩机是用于高压的产生或高压流体的输送等的机器,在冰箱或空调机等的制冷循环中使用的压缩机起到对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并传送给冷凝器的作用。在例如安装于建筑物的系统空调机的大型空调机中,主要使用涡旋式压缩机。
[0003]在涡旋式压缩机中,在壳体的内部空间固定有固定涡旋盘,回旋涡旋盘与该固定涡旋盘啮合并进行回旋运动,通过在固定涡旋盘的固定涡卷部和回旋涡旋盘的回旋涡卷部之间连续形成的压缩室来连续且反复地进行制冷剂气体的吸入、逐渐压缩以及吐出。
[0004]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由固定涡旋盘和回旋涡旋盘形成的压缩部位于传递动力以使回旋涡旋盘回旋的电动部的下侧,并且直接接收制冷剂气体并对其进行压缩之后向壳体内的上侧空间提供并排出的下部压缩式的高压压缩机,关于此,韩国公开专利第10

2016

0020191号(专利文献1)公开了相关内容。
[0005]在这种下部压缩式涡旋式压缩机的情况下,向壳体的内部空间吐出的制冷剂朝位于该壳体的上部的制冷剂吐出管移动,相反,油被回收到位于压缩部的下侧的储油空间。此时,存在油混在制冷剂中被排出到压缩机的外部或被制冷剂的压力推动而停滞在电动部的上侧的隐患。
[0006]另外,在下部压缩式的情况下,油混合在从压缩部吐出的制冷剂中并通过电动部(驱动马达)向上部移动的同时,电动部上部的油通过电动部向下部移动。因此,可能出现向下部移动中的油混在从压缩部吐出的制冷剂中而向压缩机外部排出,或因上升的高压制冷剂而无法向电动部的下侧移动的现象。因此,向储油空间回收的油量急剧减少导致向压缩部的供油量减少,从而存在引起摩擦损失或压缩部的磨损的问题点。
[0007]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

2017

0115174号(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在电动部和压缩部之间设置流路引导件来分开排出制冷剂的路径和排出油的路径的技术。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流路引导件的外壁部以环形状形成,并将压缩部和电动部之间的空间分为构成制冷剂吐出通路的内侧空间和构成油回收通路的外侧空间。
[0008]在如上所述的下部压缩式涡旋式压缩机中,在低温条件下的停止的状态或在初始启动时壳体的内部温度未达到油过热度,导致在壳体的内部积滞液态制冷剂。因此,低黏度的油供应到压缩部和轴承面,从而会引起压缩部和轴承面受损。不仅如此,在壳体的内部积滞有液态制冷剂的状态下,如果壳体的内部温度达到油过热度,则溶化在油中的液态制冷剂被气化而被吐出到压缩机的外部,此时油与被气化的气体制冷剂一起流出导致壳体的内部出现油不足的现象。这会成为加重前述的压缩部和轴承面的受损的原因。
[0009]在低温环境下或在建筑物内空调系统中应用的大型压缩机的情况下,上述问题可能严重。尤其,在大型压缩机的情况下,由于内部空间变大,因此与在运转初期流入大量的
液态制冷剂相比,达到作为使液态制冷剂气化的条件的油过热度的时间可能延迟。因此,会进一步加重前述的问题,导致空调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壳体的内部发生油黏度下降或油不足的涡旋式压缩机以及包括其的空调机。
[0011]进一步,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液态制冷剂积滞在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涡旋式压缩机以及包括其的空调机。
[0012]更进一步,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在壳体的内部空间设置有可排出液态制冷剂的装置,来抑制液态制冷剂积滞在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涡旋式压缩机以及包括其的空调机。
[0013]更进一步,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够简化可在壳体的内部空间排出液态制冷剂的装置,而且能够更迅速地排出液态制冷剂的涡旋式压缩机以及包括其的空调机。
[0014]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使用涡旋式压缩机的空调机的效率和可靠性的涡旋式压缩机以及包括其的空调机。
[001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可以设置有将积滞在壳体的内部的液态制冷剂引向制冷剂吐出管的液态制冷剂排出单元。由此,能够抑制在初始启动时液态制冷剂过度地积滞在压缩机的内部。
[0016]进一步,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在壳体的内部或外部可以设置有文丘里管。由此,可以利用在壳体的内部快速排出的流体的文丘里效应,从而能够简化液态制冷剂排出单元。
[0017]更进一步,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文丘里管或制冷剂吐出管设置在流速快的位置,液态制冷剂排出管的端部可以设置在流速慢的位置。由此,不仅提高文丘里效应,而且能够有效地排出积滞的液态制冷剂。
[0018]具体而言,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涡旋式压缩机可以包括壳体、电动部、压缩部、制冷剂吐出管、文丘里管、液态制冷剂排出管。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可以被密闭。所述电动部可以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并且使旋转轴动作。所述压缩部可以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设置于所述电动部的一侧并且设置有排出通路,以向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排出通过所述旋转轴进行动作时压缩的制冷剂。所述制冷剂吐出管可以设置为其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而另一端与制冷循环连接,由此向所述制冷循环排出向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排出的制冷剂。所述文丘里管可以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设置于所述制冷剂吐出管的周边。所述液态制冷剂排出管的第一端可以与所述文丘里管连接,而第二端可以在比所述制冷剂吐出管更靠下侧的位置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由此,能够抑制液态制冷剂过度地积滞在壳体的内部空间。
[0019]作为一例,在所述电动部的内部可以形成有使该电动部的轴向两侧空间连通的内部通路。所述文丘里管的朝所述电动部开口的第一大径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所述内部通路重叠。由此,能够通过提高在文丘里管中的流速来更迅速且有效地排出液态制冷剂。
[0020]作为一例,所述电动部可以包括:定子铁芯,插入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在
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周面沿周向隔着狭缝形成有复数个齿;以及定子线圈,缠绕在所述定子铁芯的齿上。所述文丘里管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所述定子线圈的上侧与所述狭缝重叠。由此,文丘里管被配置于流速快的位置,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液态制冷剂的吸引力。
[0021]作为另一例子,所述排出通路朝所述电动部开口为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狭缝在轴向上重叠。所述文丘里管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所述定子线圈的上侧与所述排出通路重叠。由此,可以通过提高在文丘里管的流速来更迅速且有效地排出液态制冷剂。
[0022]作为一例,所述文丘里管可以包括:第一大径部,构成所述文丘里管的第一开口端,面向所述电动部;第二大径部,构成所述文丘里管的第二开口端,背向所述电动部;以及小径部,使所述第一大径部和所述第二大径部之间连通。所述第二大径部可以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制冷剂吐出管的轴中心偏心。从所述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动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使旋转轴动作;压缩部,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设置于所述电动部的一侧,设置有排出通路,以向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排出通过所述旋转轴进行动作时压缩的制冷剂;制冷剂吐出管,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另一端与制冷循环连接,将排出到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制冷剂向所述制冷循环排出;文丘里管,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中设置于所述制冷剂吐出管的周边;以及液态制冷剂排出管,第一端与所述文丘里管连接,作为所述第一端的相反侧的第二端在比所述制冷剂吐出管更靠下侧的位置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动部的内部形成有使该电动部的轴向两侧空间连通的内部通路,所述文丘里管中朝所述电动部开口的第一大径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内部通路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部包括:定子铁芯,插入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周面沿周向形成有隔着狭缝而形成的复数个齿;以及定子线圈,缠绕在所述定子铁芯的齿上;所述文丘里管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定子线圈的上侧与所述狭缝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通路朝所述电动部开口为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狭缝在轴向上重叠,所述文丘里管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定子线圈的上侧与所述排出通路重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管包括:第一大径部,构成所述文丘里管的第一开口端,面向所述电动部;第二大径部,构成所述文丘里管的第二开口端,背向所述电动部;以及小径部,使所述第一大径部和所述第二大径部之间连通;所述第二大径部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制冷剂吐出管的轴中心偏心,从所述电动部到所述第二大径部的端部的第一隔开高度低于或等于从所述电动部到所述制冷剂吐出管的内侧端的第二隔开高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管包括:第一大径部,构成所述文丘里管的第一开口端,面向所述电动部;第二大径部,构成所述文丘里管的第二开口端,背向所述电动部;以及小径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大径部和所述第二大径部之间,与所述液态制冷剂排出管连接;所述第二大径部与所述制冷剂吐出管配置在同一轴线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径部和所述第二大径部形成在彼此不同的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径部和所述第二大径部形成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制冷剂吐出管配置为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中心偏心。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通路朝所述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龙揆李康旭李载夏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