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匣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247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匣钵,包括匣钵本体,匣钵本体包括矩形板状的底板和四个等高侧板,四个侧板分别从底板四边向上延伸而成,各侧板侧边依次连接,各侧板与底板之间构成上敞口的空腔;各侧板上端面设有若干向上凸起的第一定位柱,匣钵本体的底面设有若干与第一定位柱在纵向位置、数量和形状上配对的第一凹孔;至少一组相对的侧板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二定位柱和第二凹孔,其中一个侧板上的第二定位柱,与其相对的另一个侧板上的第二凹孔在横向位置、数量和形状上配对;利用第一定位柱和第一凹孔之间、第二定位柱和第二凹孔之间进行快速定位和叠放,避免下层匣钵内的物料粘附到上层匣钵底面,且能合理叠放,减少能耗。减少能耗。减少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匣钵


[0001]本技术涉及匣钵,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匣钵。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正极材料在烧结时需要用到匣钵。为了提高烧结效率,如图4所示,匣钵上敞口设有凹陷结构,将多个匣钵通过凹孔结构进行纵向叠放,上层的匣钵盖合在下层匣钵的上端敞口处,这样容易造成下层匣钵内的正极材料粘附到上层匣钵的底面上,且烧结效率不高,耗电量大。为此,需要对匣钵的结构进行改善,以改变匣钵之间的叠放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匣钵。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匣钵,其包括匣钵本体,所述匣钵本体包括底板和四个等高的侧板,所述底板呈矩形板状,四个所述侧板分别从所述底板的四边向上延伸而成,且各所述侧板的侧边依次连接,各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构成上敞口的空腔;各所述侧板的上端面设有若干向上凸起的第一定位柱,所述匣钵本体的底面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在纵向位置、数量和形状上配对的第一凹孔;至少一组相对的所述侧板的外侧面上设有若干第二定位柱和若干第二凹孔,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上的所述第二定位柱,与其相对的另一个所述侧板上的所述第二凹孔在横向位置、数量和形状上配对。
[0006]本技术的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匣钵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第一定位柱和第一凹孔之间、第二定位柱和第二凹孔之间进行快速定位和叠放,避免下层匣钵内的物料粘附到上层匣钵底面,且能合理叠放,减少能耗。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匣钵本体的上端面的四角处,所述第一凹孔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底面的四角处。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组相对的所述侧板上均设有在位置、数量和形状上配对的所述第二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凹孔。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板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柱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凹孔。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板上设有两个上下分布的所述第二定位柱和两个上下分布的所述第二凹孔,同一所述侧板上的所述第二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凹孔为左右分布。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各所述侧板的长度相等。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的上端部呈尖头状或弧面状。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干所述匣钵本体通过前后侧面上的所述第二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凹孔依次成列连接。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个所述匣钵本体可与两个间隔放置的所述匣钵本体之间,通过对应位置处所述第一凹孔和所述第一定位柱进行上下叠放。
[00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是本技术的匣钵本体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0019]图3是匣钵本体其中一种叠放方式的示意图;
[0020]图4是现有叠放方式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匣钵本体100;空腔101;底板110;第一凹孔111;侧板120;第一定位柱121;第二定位柱122;第二凹孔123;第一侧板124;第二侧板125;第三侧板126;第四侧板127。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匣钵,其包括匣钵本体100。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匣钵本体100包括底板110和四个侧板120。底板110呈矩形板状,较优的呈正方形板状。侧板120从底板110的周边向上延伸而出,相邻侧板120的侧边进行连接,四个侧板120在空间上呈矩形分布,即底板110也呈矩形板状,各侧板120高度相同。四个侧板120和底板110之间形成上敞口的空腔101,空腔101呈长方体或正方体状,匣钵本体100的上端面从俯视方向看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其中,在匣钵本体100的上端面,即各侧板120的上端面处,设有若干第一定位柱121,第一定位柱121向上凸起。在匣钵本体100的底面,即底板110的底面上设有若干第一凹孔111。第一定位柱121和第一凹孔111,第一定位柱121和第一凹孔111在纵向位置、数量、形状为一一配对。可以是但不限于,在每个侧板120的上端面设置两个第一定位柱121,即匣钵本体100的上端面设有八个第一定位柱121,各侧板120下方对应位置处的底板110底面上设有两个第一凹孔111,即底板110底面上设有八个第一凹孔111,一个第一定位柱121在纵向(即垂直方向)对应一个第一凹孔111。四个侧板120可以分为两组相对的侧板120,为了方便理解,本说明中将四个侧板120依次定义为第一侧板124、第二侧板125、第三侧板126和第四侧板127,第一侧板124和第三侧板126相对,第二侧板125和第四侧板127相对。在至少一组相对的侧板120外侧面上设有若干第二定位柱122和若干第二凹孔123。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侧板124的外侧面上设有两个第二定位柱122和两个第二凹孔123,在第三侧板126的外侧面上设有两个第二定位柱122和两个第二凹孔123,从俯视方向看,以平行于第一侧板124和第三侧板126且位于两者之间的中线为对称线,第一
侧板124上的第二定位柱122于第三侧板126上的第二凹孔123以该对称线位置对称设置,第一侧板124上的第二凹孔123于第三侧板126上的第二定位柱122以该对称线位置对称设置。也可以是在第二侧板125和第四侧板127上设置上述对应的第二定位柱122和第二凹孔123。且第二定位柱122和第二凹孔123形状配对。
[0025]如图3所示,可以将多个匣钵本体100依次贴合放置在同一层的同列,同列前后相邻的两个匣钵本体100,前一个匣钵本体100(第一侧板124)外侧面上的第二定位柱122、第二凹孔123,分别会与后一个匣钵本体100(第三侧板126)外侧面上的第二凹孔123、第二定位柱122相互插接,以此将前后相邻的两个匣钵本体100进行前后定位,保证同列的匣钵本体100能整齐排列。同一层的两列匣钵本体100之间留有间隔,在两列匣钵本体100的间隔上方叠放一列匣钵本体100,位于下层的匣钵本体100上端面的第一定位柱121插入到位于上层的匣钵本体100底面的第一凹孔111内,位于上层的匣钵本体100底面不会遮挡于下层匣钵本体100的上敞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匣钵,其特征在于,包括匣钵本体(100),所述匣钵本体(100)包括底板(110)和四个等高的侧板(120),所述底板(110)呈矩形板状,四个所述侧板(120)分别从所述底板(110)的四边向上延伸而成,且各所述侧板(120)的侧边依次连接,各所述侧板(120)与所述底板(110)之间构成上敞口的空腔(101);各所述侧板(120)的上端面设有若干向上凸起的第一定位柱(121),所述匣钵本体(100)的底面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定位柱(121)在纵向位置、数量和形状上配对的第一凹孔(111);至少一组相对的所述侧板(120)的外侧面上设有若干第二定位柱(122)和若干第二凹孔(123),其中一个所述侧板(120)上的所述第二定位柱(122),与其相对的另一个所述侧板(120)上的所述第二凹孔(123)在横向位置、数量和形状上配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匣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121)设置在所述匣钵本体(100)的上端面的四角处,所述第一凹孔(111)设置在所述底板(110)的底面的四角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的匣钵,其特征在于:两组相对的所述侧板(120)上均设有在位置、数量和形状上配对的所述第二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革陈雷梁志豪李长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