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于气浮池中的回流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2445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设于气浮池中的回流水系统,包括絮凝池以及设于所述絮凝池的出水端的集水池,所述絮凝池的进水端设有加压溶气机组;所述集水池内设有分隔墙以及滑动安装在所述分隔墙上的堰板,所述堰板用于调节集水深度;所述集水池的出水口设有用于输送水流到所述加压溶气机组的输送系统;所述絮凝池内还设有用于向所述集水池输送水流的集水组件;改善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自然流动的水带动气泡流动造成流入絮凝池内的气泡量较少的情况。动造成流入絮凝池内的气泡量较少的情况。动造成流入絮凝池内的气泡量较少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于气浮池中的回流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设于气浮池中的回流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气浮池主要是运用大量微气泡捕捉吸附细小颗粒并使之上浮,以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广泛应用在原水浊度低、藻类多、温度低、色度高、溶解氧低等废水处理领域;在絮凝池内气泡数量越多则形成漂浮的渣物越多,从而能够起到更好的固液分离效果,产生气泡主要通过加压溶气机组进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一定流量的水带动气泡流动到絮凝池中,现有技术中仅仅通过自然流入絮凝池内的水带动,水流缓慢而造成气泡流入絮凝池内的量较少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于气浮池中的回流水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自然流动的水带动气泡流动造成流入絮凝池内的气泡量较少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设于气浮池中的回流水系统,包括絮凝池以及设于所述絮凝池的出水端的集水池,所述絮凝池的进水端设有加压溶气机组;
[0006]所述集水池内设有分隔墙以及滑动安装在所述分隔墙上的堰板,所述堰板用于调节集水深度;
[0007]所述集水池的出水口设有用于输送水流到所述加压溶气机组的输送系统;
[0008]所述絮凝池内还设有用于向所述集水池输送水流的集水组件。
[0009]优选的,所述堰板上开设有纵向设置的条形孔,所述分隔墙上预埋有膨胀锚栓,所述膨胀锚栓穿过所述条形孔并锁紧。
[0010]优选的,所述集水组件包括沿着所述絮凝池的宽度方向均布排列并且位于所述絮凝池中部位置的若干穿孔集水管,所述穿孔集水管连通所述絮凝池与所述集水池。
[0011]优选的,所述穿孔集水管上开设有朝下倾斜并相对于纵向中心面对称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纵向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
[0012]优选的,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连接在所述集水池的出水端与所述加压溶气机组之间的回用水管,所述回用水管上安装有回流泵,所述回用水管上还安装有位于所述回流泵两端的闸阀;
[0013]所述回流泵与所述闸阀之间还设有止回阀。
[0014]优选的,所述输送系统位于所述絮凝池外侧。
[0015]优选的,所述絮凝池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絮凝池的出水端均连通所述集水池。
[0016]优选的,所述输送系统为对称布置到所述絮凝池两侧的两套系统,且分别连通对应所述絮凝池的进水端的所述加压溶气机组。
[0017]优选的,所述回流泵四周设有采用C20砼二次浇筑的填充体。
[00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通过集水组件将絮凝池内经过沉降的水输送到集水池内汇集后,在堰板的作用下提高集水池输出水流的压力,从而实现输送系统向加压溶气机组输送的水流具有一定压力,加快后续产生的气泡流动速度,提高絮凝池内气泡量。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中堰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中穿孔集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絮凝池1、集水池2、加压溶气机组3、分隔墙4、堰板5、条形孔50、输送系统6、回用水管61、回流泵62、闸阀63、止回阀64、集水组件7、穿孔集水管71、通孔72、膨胀锚栓8。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8]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设于气浮池中的回流水系统,包括絮凝池1以及设于所述絮凝池1的出水端的集水池2,所述絮凝池1的进水端设有加压溶气机组3;具体的沉降过程可采用另案申请的相关技术方案或者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对沉降过程不再累述,主要对于回流水系统进行改进,提高气泡数量等作用;具体的,在通过回流水系统将沉降后的水流循环输送到加压溶气机组3中增加气泡产生量;为了提升循环水流的流量,在所述集水池2内设有分隔墙4以及滑动安装在所述分隔墙4上的堰板5,所述堰板5用于调节集水深度,从而能够调节分隔水池的水压力,能够调节回流水系统的水流压力以及水流量;同时,在所述集水池2的出水口设有用于输送水流到所述加压溶气机组3的输送系统6,通过输送系统6形成水流循环,并且在所述絮凝池1内还设有用于向所述集水池2输送水流的集水组件7,将絮凝池1内的水输送到集水池2中汇集。
[0029]具体的,所述堰板5上开设有纵向设置的条形孔50,所述分隔墙4上预埋有膨胀锚栓8,所述膨胀锚栓8穿过所述条形孔50并锁紧;通过条形孔50的作用对堰板5的高度进行调节,以实现水流压力调节,并且通过膨胀锚栓8进行调节后的状态锁紧。
[0030]具体的,所述集水组件7包括沿着所述絮凝池1的宽度方向均布排列并且位于所述絮凝池1中部位置的若干穿孔集水管71,所述穿孔集水管71连通所述絮凝池1与所述集水池2;通过穿孔集水管71将絮凝池1内的水流引入到集水池2中;并且在所述穿孔集水管71上开设有朝下倾斜并相对于纵向中心面对称的通孔72,所述通孔72的轴线与纵向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沉渣物进入的可能性。
[0031]具体的,输送系统6包括连接在所述集水池2的出水端与所述加压溶气机组3之间的回用水管61,所述回用水管61上安装有回流泵62,所述回用水管61上还安装有位于所述
回流泵62两端的闸阀63;所述回流泵62与所述闸阀63之间还设有止回阀64;通过回流泵62的作用将集水池2中的集水循环输送到加压溶气机组3利用,并且通过闸阀63对流量进行控制调节;同时,为了增加回流泵62的稳定性,在回流泵62四周设有采用C20砼二次浇筑的填充体。
[0032]为了避免干涉絮凝池1的沉降,将输送系统6位于所述絮凝池1外侧;并且絮凝池1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絮凝池1的出水端均连通所述集水池2,从而提高沉降分离效果。
[0033]为了适应絮凝池1数量,便于分别增加前端水循环利用,让所述输送系统6为对称布置到所述絮凝池1两侧的两套系统,且分别连通对应所述絮凝池1的进水端的所述加压溶气机组3。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于气浮池中的回流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絮凝池(1)以及设于所述絮凝池(1)的出水端的集水池(2),所述絮凝池(1)的进水端设有加压溶气机组(3);所述集水池(2)内设有分隔墙(4)以及滑动安装在所述分隔墙(4)上的堰板(5),所述堰板(5)用于调节集水深度;所述集水池(2)的出水口设有用于输送水流到所述加压溶气机组(3)的输送系统(6);所述絮凝池(1)内还设有用于向所述集水池(2)输送水流的集水组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于气浮池中的回流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堰板(5)上开设有纵向设置的条形孔(50),所述分隔墙(4)上预埋有膨胀锚栓(8),所述膨胀锚栓(8)穿过所述条形孔(50)并锁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设于气浮池中的回流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组件(7)包括沿着所述絮凝池(1)的宽度方向均布排列并且位于所述絮凝池(1)中部位置的若干穿孔集水管(71),所述穿孔集水管(71)连通所述絮凝池(1)与所述集水池(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设于气浮池中的回流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集水管(71)上开设有朝下倾斜并相对于纵向中心面对称的通孔(7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代高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宜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