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体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2269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腔体滤波器,包括壳体及由所述壳体围设形成的谐振腔,所述谐振腔内设有第一谐振器,所述壳体外设有第一射频连接器,所述第一谐振器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射频连接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输入输出端子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传输带线,所述输入输出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谐振器相连,所述输入输出端子的另一端经所述电路板上的传输带线与所述第一射频连接器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腔体滤波器的射频连接器设置于壳体之外,便于腔体滤波器通过该射频连接器连接外部设备,合理地设置腔体滤波器与相连接的外部设备之间的布局关系,使得腔体滤波器在通信设备中的布局更为灵活,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腔体滤波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腔体滤波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滤波器呈现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介质滤波器以其小体积与质量轻等优点,而受到业内人员的欢迎。但是,随之介质滤波器体积的减小,为了保证介质滤波器的性能而不可避免地在介质滤波器的表面设置金属层以及介质滤波器的介质材料自身的损耗等问题,使得介质滤波器的损耗偏大,介质滤波器的性能下降。传统的金属腔体滤波器的性能虽然较优,但金属腔体滤波器的体积较大与质量重,不利于安装使用。
[0003]而且,滤波器安装于通信设备中,在通信设备中具有众多的器件,传统的滤波器因射频接头的限制,使得通信设备需要为滤波器设置特定的安装位置,以使得滤波器可通过其与对应的射频器件与外部射频设备相连接,因滤波器需设置特定的安装空间,从而增加了滤波器的安装难度,不便于安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而提供一种腔体滤波器。
[0005]为满足本专利技术的各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适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而提供一种腔体滤波器,包括壳体及由所述壳体围设形成的谐振腔,所述谐振腔内设有第一谐振器,所述壳体外设有第一射频连接器,所述第一谐振器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射频连接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输入输出端子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传输带线,所述输入输出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谐振器相连,所述输入输出端子的另一端经所述电路板上的传输带线与所述第一射频连接器相连。
[0007]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输入输出端子的另一端伸出的端口,所述输入输出端子和所述端口对应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传输带线的一端,所述第一射频连接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传输带线的另一端。
[0008]进一步的,所述传输带线与所述腔体滤波器的阻抗匹配相关。
[0009]具体的,所述输入输出端子设于所述第一谐振器的底部。
[0010]具体的所述谐振腔内还设有低通滤波元件,所述低通滤波元件的一端经馈线与所述第一谐振器相连,所述低通滤波元件的另一端设有所述输入输出端子。
[0011]进一步的,所述谐振腔内还设有第二谐振器,所述壳体外设有第二射频连接器,所述第二谐振器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射频连接器相连。
[0012]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抽头馈线。
[0013]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用于固定第二射频连接器的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电路板等厚平齐设置于壳体的同一表面上。
[0014]具体的所述电路板包括与壳体相应表面相向设置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相应表面于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相重
合,所述第一射频连接器设置于第二区域。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谐振器与所述第二谐振器之间设有相互感性耦合和/或容性耦合的多个谐振器。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如下:
[0017]首先,本专利技术的腔体滤波器的射频连接器设置于壳体之外,便于腔体滤波器通过该射频连接器连接外部设备,合理地设置腔体滤波器与相连接的外部设备之间的布局关系,使得腔体滤波器在通信设备中的布局更为灵活,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
[0018]其次,本专利技术的腔体滤波器的射频连接器设置于壳体之外,使得谐振腔内无需预留用于容置射频连接器的空间,从而减少谐振腔需要使用的空间,缩小谐振腔的体积,减轻重量。谐振腔在缩小体积后,不会因体积的减小而影响腔体滤波器的辐射性能,且在缩小体积减轻质量后,便于腔体滤波器的安装使用。
[0019]再次,传统的滤波器将射频接头设置于谐振腔之内,将极大地影响滤波器的辐射性能。本专利技术的腔体滤波器的射频连接器设置于壳体之外,使得射频连接器不会因设置于谐振腔之内而影响腔体滤波器的辐射性能,也即是说,本专利技术的腔体滤波器通过将射频连接器设置腔体之外,将提高腔体滤波器的辐射性能,且缩小腔体滤波器的体积与减轻质量。
[0020]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1]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典型实施例的腔体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典型实施例的腔体滤波器的爆炸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典型实施例的腔体滤波器的俯视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实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6]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0027]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
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腔体滤波器,该腔体滤波器通过将其两个射频连接器外置,使得腔体滤波器可灵活调整其在通信设备中的布局,适用更多应用场景。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3,所述腔体滤波器100包括壳体110与由壳体110围设形成谐振腔112,所述谐振腔112内设有第一谐振器120与第二谐振器160,所述第一谐振器120通过设置于壳体110之外的第一射频连接器130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谐振器160通过设置于壳体110之外的第二射频连接器200与另一外部设备相电性连接。
[0030]具体言之,所述第一谐振器120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射频连接器130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输入输出端子141与电路板142。所述电路板142上设有传输带线143,所述第一射频连接器130与传输带线143设置于电路板14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体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由所述壳体围设形成的谐振腔,所述谐振腔内设有第一谐振器,所述壳体外设有第一射频连接器,所述第一谐振器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射频连接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输入输出端子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传输带线,所述输入输出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谐振器相连,所述输入输出端子的另一端经所述电路板上的传输带线与所述第一射频连接器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体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输入输出端子的另一端伸出的端口,所述输入输出端子和所述端口对应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传输带线的一端,所述第一射频连接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传输带线的另一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体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线与所述腔体滤波器的阻抗匹配相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体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端子设于所述第一谐振器的底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体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内还设有低通滤波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海孟弼慧章秀银贺斌党志南吴运松苏华峰徐金旭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