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有轨穿梭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220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有轨穿梭小车,包括有底盘架、承重框及前后两个卡罩框,所述有底盘架、承重框及前后两个卡罩框整体组装扣合形成小车,所述底盘架呈长方体的框架形状且四个边角处的底部均设置有驱动结构,且底盘架的边角处的顶部还设置有限位结构,底盘架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导柱,位于所述承重框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与导柱相对应的扣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穿梭小车通过底盘架、承重框及前后两个卡罩框整体组装扣合形成小车,底盘架底部均设置有驱动结构,通过驱动结构带动小车进行运转,且底盘架的边角处的顶部还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可配合轨道进行辅助限位移动,整个承重框与底盘架可进行快速的插接固定。的插接固定。的插接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的有轨穿梭小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物流设备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的有轨穿梭小车。

技术介绍

[0002]智能物流系统是在智能交通系统和相关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电子商务方式运作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它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和相关信息技术解决物流作业的实时信息采集,并在一个集成的环境下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在各个物流环节中的信息传输,为物流服务提供商和客户提供详尽的信息和咨询服务的系统。
[0003]智能物流系统正不断向不同行业领域发展应用,不同领域对输送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有穿梭车主要应用于工业厂区,多以货物转运为主,功能单一,承重缓冲效果较差,为此提出一种多功能的有轨穿梭小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有轨穿梭小车,解决了:智能物流系统正不断向不同行业领域发展应用,不同领域对输送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有穿梭车主要应用于工业厂区,多以货物转运为主,功能单一,承重缓冲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多功能的有轨穿梭小车,包括有底盘架、承重框及前后两个卡罩框,所述有底盘架、承重框及前后两个卡罩框整体组装扣合形成小车,所述底盘架呈长方体的框架形状且四个边角处的底部均设置有驱动结构,且底盘架的边角处的顶部还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底盘架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导柱,位于所述承重框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与导柱相对应的扣槽,所述承重框与导柱插接固定。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有竖杆,且竖杆的底部连接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的内部插设有可转动的轴杆,所述轴杆的外端设置有滚轮,靠近所述滚轮的内侧设置有齿盘一,且底盘架的底端设置有铸块,所述铸块的内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齿盘二,所述齿盘一和齿盘二相啮合。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有联轴块,所述联轴块的两侧均设置有可转动的柱杆,所述柱杆的端部垂直连接有支杆,且所述支杆的外端连接有扣框,位于所述扣框的背面设置有两个液压缸,且液压缸的输出端均连接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的外端均转动连接有辊轮盘。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卡罩框的外端呈圆弧形且内部呈空心,位于所述卡罩框的内部设置有长方体的凸块,且凸块的中间设置有插孔,所述底盘架的前端及后端均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与凸块插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承重框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个凸柱,
且底盘架的两侧架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凸柱相对应的凹孔,位于所述承重框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电磁导轨,且电磁导轨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两个推板,且电磁导轨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板。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扣槽的内部设置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有两个U型且弹性的卡框,所述卡框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内侧的卡框的内部设置有一压球,且压球的顶端连接有压簧,所述压簧的顶端与内侧的卡框的内壁相连接,外侧的卡框的外壁设置有弹性垫。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承重框的正上方设置有条形板,且所述承重框的边角处开设有条形的凹槽,所述条形板的底端边角处均设置有导块。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有轨穿梭小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的穿梭小车通过底盘架、承重框及前后两个卡罩框整体组装扣合形成小车,底盘架底部均设置有驱动结构,通过驱动结构带动小车进行运转,且底盘架的边角处的顶部还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可配合轨道进行辅助限位移动,整个承重框与底盘架可进行快速的插接固定。
[0017](2)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结构使用竖杆的底部的轴承套配合轴杆,铸块的内侧设置有电机,启动电机带动齿盘二,齿盘一和齿盘二相啮合,从而促使轴杆带动滚轮进行转动,达到驱动的效果,限位结构可以通过转动调整柱杆的位置,通过将液压缸推动带动辊轮盘,通过将两个辊轮盘放置在行走的导轨中,辊轮盘转动,从而可整体限制小车的移动角度,更加安全稳定。
[0018](3)本专利技术的扣槽的内部设置有缓冲结构包括有两个U型且弹性的卡框,导柱可以扣入至内侧的卡框中间,并且内侧的卡框的内部设置有一压球,且压球的顶端连接有压簧,压球可进行上下挤压变形缓冲,两个U型的卡框也可以从侧面进行缓冲,加强承重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底盘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缓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底盘架;2、承重框;3、卡罩框;4、垫板;5、导柱;6、轴承套;7、轴杆;8、滚轮;9、齿盘一;10、电机;11、齿盘二;12、联轴块;13、柱杆;14、扣框;15、液压缸;16、辊轮盘;17、凸块;18、插杆;19、凸柱;20、电磁导轨;21、推板;22、限位板;23、卡框;24、压球;25、压簧;26、弹性垫;27、条形板;28、导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7]一种多功能的有轨穿梭小车,包括有底盘架1、承重框2及前后两个卡罩框3,有底盘架1、承重框2及前后两个卡罩框3整体组装扣合形成小车,底盘架1呈长方体的框架形状且四个边角处的底部均设置有驱动结构,且底盘架1的边角处的顶部还设置有限位结构,底盘架1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垫板4,垫板4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导柱5,位于承重框2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与导柱5相对应的扣槽,承重框2与导柱5插接固定。
[0028]驱动结构包括有竖杆,且竖杆的底部连接有轴承套6,轴承套6的内部插设有可转动的轴杆7,轴杆7的外端设置有滚轮8,靠近滚轮8的内侧设置有齿盘一9,且底盘架1的底端设置有铸块,铸块的内侧设置有电机10,电机10的输出端连接有齿盘二11,齿盘一9和齿盘二11相啮合,轴承套6内部的轴杆7可进行转动,带动滚轮8,电机10作为动力,启动齿盘二11带动齿盘一9进行传输动力。
[0029]限位结构包括有联轴块12,联轴块12的两侧均设置有可转动的柱杆13,柱杆13的端部垂直连接有支杆,且支杆的外端连接有扣框14,位于扣框14的背面设置有两个液压缸15,且液压缸15的输出端均连接有连杆,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的有轨穿梭小车,包括有底盘架(1)、承重框(2)及前后两个卡罩框(3),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底盘架(1)、承重框(2)及前后两个卡罩框(3)整体组装扣合形成小车,所述底盘架(1)呈长方体的框架形状且四个边角处的底部均设置有驱动结构,且底盘架(1)的边角处的顶部还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底盘架(1)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垫板(4),所述垫板(4)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导柱(5),位于所述承重框(2)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与导柱(5)相对应的扣槽,所述承重框(2)与导柱(5)插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有轨穿梭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有竖杆,且竖杆的底部连接有轴承套(6),所述轴承套(6)的内部插设有可转动的轴杆(7),所述轴杆(7)的外端设置有滚轮(8),靠近所述滚轮(8)的内侧设置有齿盘一(9),且底盘架(1)的底端设置有铸块,所述铸块的内侧设置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端连接有齿盘二(11),所述齿盘一(9)和齿盘二(11)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有轨穿梭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有联轴块(12),所述联轴块(12)的两侧均设置有可转动的柱杆(13),所述柱杆(13)的端部垂直连接有支杆,且所述支杆的外端连接有扣框(14),位于所述扣框(14)的背面设置有两个液压缸(15),且液压缸(15)的输出端均连接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的外端均转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雷吴皓陆全平朱涛宋波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斯托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