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供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1583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能供汽系统,包括核能系统,蒸汽供给系统和海水淡化系统,核能系统适于产生核蒸汽;蒸汽供给系统包括抽汽管路和蒸汽管网,抽汽管路与核能系统连通,且抽汽管路内适于核蒸汽通过,且蒸汽管网内的海淡水适于与抽汽管路内的核蒸汽换热以生成工业蒸汽;海水淡化系统包括海水淡化装置、热源管路和补给管路,海水淡化装置设于热源管路和补给管路,海水淡化装置适于产生海淡水,热源管路的一端与抽汽管路连通,热源管路的另一端与核能系统连通,补给管路与蒸汽管网连通,补给管路适于向蒸汽管网输送海淡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核能供汽系统能够实现基于核能的工业蒸汽的供给,实现了工业蒸汽供给的清洁、高效。高效。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能供汽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能
,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核能的工业蒸汽供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蒸汽是工业领域最常见、最有效的换热介质之一,在现代工业生产活动中被广泛使用。当前,工业蒸汽主要由燃煤机组供应,全国各地正在逐步严控燃煤机组的建设,受此影响,在不久的将来,工业蒸汽供应可能出现不足,严重时甚至可能面临“无汽可用”的困难局面。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安全、高效、清洁的特点,但是相关技术中,核电机组大规模对外提供工业蒸汽的技术还不成熟,制约了核能工业蒸汽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核能供汽系统,该核能供汽系统能够实现基于核能的工业蒸汽的供给,实现了工业蒸汽供给的清洁、高效,避免了清洁工业蒸汽供应不足的情况。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核能供汽系统包括:核能系统,所述核能系统适于产生核蒸汽;蒸汽供给系统,所述蒸汽供给系统包括抽汽管路和蒸汽管网,所述抽汽管路与所述核能系统连通,且所述抽汽管路内适于所述核蒸汽通过,所述蒸汽管网内适于通入海淡水,且所述蒸汽管网内的所述海淡水适于与所述抽汽管路内的所述核蒸汽换热以生成工业蒸汽;海水淡化系统,所述海水淡化系统包括海水淡化装置、热源管路和补给管路,所述海水淡化装置设于所述热源管路和所述补给管路,所述海水淡化装置适于产生海淡水,所述热源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抽汽管路连通,所述热源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核能系统连通,所述热源管路适于向所述海水淡化装置提供热能,所述补给管路与所述蒸汽管网连通,所述补给管路适于向所述蒸汽管网输送所述海淡水。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核能供汽系统能够实现基于核能的工业蒸汽的供给,实现了工业蒸汽供给的清洁、高效,避免了清洁工业蒸汽供应不足的情况。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核能系统包括蒸汽母管和凝汽器,所述抽汽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蒸汽母管连通,所述抽汽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凝汽器连通。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抽汽管路包括多个抽汽支管,多个所述抽汽支管分为第一管组和第二管组,所述核能系统包括高压缸,所述第一管组和所述第二管组均与所述蒸汽母管连通,所述第一管组和所述第二管组关于所述高压缸对称布置;
[0009]和/或,所述核能系统包括第一MSR和第二MSR,所述第一MSR设于所述高压缸的一侧并与所述蒸汽母管连通,所述第二MSR设于所述高压缸的另一侧并与所述蒸汽母管连通,所述第一MSR和所述第二MSR关于所述高压缸对称布置。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抽汽支管上均设有隔离阀、止回阀和抽汽控制阀,所述隔离阀、所述止回阀、所述抽汽控制阀沿着所述抽汽支管从上游至下游的方向依次布置,且
所述抽汽控制阀与所述核电系统的控制装置电性相连。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管网包括循环管路、过热器、蒸汽发生器、升压泵和除氧器,所述除氧器、所述升压泵、所述蒸汽发生器、所述过热器设于所述循环管路并沿着所述循环管路从上游至下游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过热器和所述蒸汽发生器设于所述抽汽管路,所述蒸汽管网内的海淡水通过所述蒸汽发生器和所述过热器实现与所述抽汽管路内的所述核蒸汽换热,所述补给管路与所述除氧器连通。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管网包括蒸汽支管,所述蒸汽支管连接在所述循环管路和所述除氧器之间,所述蒸汽支管适于将所述循环管路内产生的工业蒸汽输送给所述除氧器。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海水淡化系统包括热泵,所述热源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过热器和所述蒸汽发生器之间的所述抽汽管路连通,所述热源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凝汽器连通,所述热泵设于所述热源管路,且所述补给管路内的海水或海淡水可在所述热泵处与所述核蒸汽换热。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海水淡化系统包括排放管路,所述排放管路与所述海水淡化装置连通并适于排放所述海水淡化装置产生的卤水,所述热泵设于所述排放管路。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源管路包括第一并联管段和第二并联管段,所述第一并联管段和所述第二并联管段并联布置,所述海水淡化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并联管段,且所述海水淡化装置可与所述第一并联管段内的核蒸汽换热,所述热泵设于所述第二并联管段。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给管路包括上游管段和下游管段,所述海水淡化装置连接在所述上游管段和所述下游管段之间;
[0017]所述上游管段和所述下游管段之间设有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上游管段和所述第二并联管段之间设有第二换热器,和/或,所述下游管段和所述热源管段之间设有第三换热器。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给管路包括上游管段和下游管段,所述海水淡化装置连接在所述上游管段和所述下游管段之间;
[0019]所述海水淡化系统包括环形管路和第四换热器,所述环形管路可在所述热泵内与所述第二并联管段内的核蒸汽换热,且所述环形管路可在所述第四换热器内与所述下游管段换热。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预热器,所述预热器连接在所述补给管路和所述抽汽管路之间,所述预热器可对流向所述蒸汽管网内的海淡水进行预热。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核能供汽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核能系统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核能供汽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核能供汽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核能系统100;
[0027]蒸汽母管11;第一MSR12;第二MSR13;高压缸14;去凝汽器15;核发生器16;凝汽器
17;反应堆18;发电机19;
[0028]蒸汽供给系统200;
[0029]抽汽管路21;第一管组211;第二管组212;隔离阀213;止回阀214;抽汽控制阀215;蒸汽管网22;循环管路221;除氧器222;升压泵223;蒸汽发生器224;过热器225;蒸汽支管226;
[0030]海水淡化系统300;
[0031]海水淡化装置31;热源管路32;第一并联管段321;第二并联管段322;补给管路33;上游管段331;下游管段332;热泵34;排放管路35;第一换热器36;第二换热器37;第三换热器38;环形管路39;第四换热器310;
[0032]预热器4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4]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核能供汽系统包括核能系统100,蒸汽供给系统 200和海水淡化系统300。
[0035]核能系统100适于产生核蒸汽,如图1所示,核能系统100可以为AP系列核电机组,核能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能供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核能系统,所述核能系统适于产生核蒸汽;蒸汽供给系统,所述蒸汽供给系统包括抽汽管路和蒸汽管网,所述抽汽管路与所述核能系统连通,且所述抽汽管路内适于所述核蒸汽通过,所述蒸汽管网内适于通入海淡水,且所述蒸汽管网内的所述海淡水适于与所述抽汽管路内的所述核蒸汽换热以生成工业蒸汽;海水淡化系统,所述海水淡化系统包括海水淡化装置、热源管路和补给管路,所述海水淡化装置设于所述热源管路和所述补给管路,所述海水淡化装置适于产生海淡水,所述热源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抽汽管路连通,所述热源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核能系统连通,所述热源管路适于向所述海水淡化装置提供热能,所述补给管路与所述蒸汽管网连通,所述补给管路适于向所述蒸汽管网输送所述海淡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能供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能系统包括蒸汽母管和凝汽器,所述抽汽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蒸汽母管连通,所述抽汽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凝汽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能供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汽管路包括多个抽汽支管,多个所述抽汽支管分为第一管组和第二管组,所述核能系统包括高压缸,所述第一管组和所述第二管组均与所述蒸汽母管连通,所述第一管组和所述第二管组关于所述高压缸对称布置;和/或,所述核能系统包括第一MSR和第二MSR,所述第一MSR设于所述高压缸的一侧并与所述蒸汽母管连通,所述第二MSR设于所述高压缸的另一侧并与所述蒸汽母管连通,所述第一MSR和所述第二MSR关于所述高压缸对称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能供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抽汽支管上均设有隔离阀、止回阀和抽汽控制阀,所述隔离阀、所述止回阀、所述抽汽控制阀沿着所述抽汽支管从上游至下游的方向依次布置,且所述抽汽控制阀与所述核电系统的控制装置电性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能供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网包括循环管路、过热器、蒸汽发生器、升压泵和除氧器,所述除氧器、所述升压泵、所述蒸汽发生器、所述过热器设于所述循环管路并沿着所述循环管路从上游至下游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过热器和所述蒸汽发生器设于所述抽汽管路,所述蒸汽管网内的海淡水通过所述蒸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亚平王震缪正强马柏松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