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工杆端注塑轴承并具有浮动封胶面的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147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加工杆端注塑轴承并具有浮动封胶面的模具结构,包括定模板和动模板,定模板与动模板之间设置有型腔,型腔包括钢珠上封胶面、钢珠下封胶面、环绕钢珠上封胶面的壳体上封胶面和环绕钢珠下封胶面的壳体下封胶面,定模板设置有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第一型芯下端面作为钢珠上封胶面且固定于定模板,第二型芯下端面作为壳体上封胶面,第二型芯竖向移动于定模板且自动向下复位,动模板设置有第三型芯和第四型芯,第三型芯上端面作为钢珠下封胶面,第四型芯上端面作为壳体下封胶面,第三型芯上端面和第四型芯上端面均竖向移动于动模板且自动向上复位。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证成品质量、提高加工效率的用于加工杆端注塑轴承并具有浮动封胶面的模具结构。具结构。具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加工杆端注塑轴承并具有浮动封胶面的模具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加工杆端注塑轴承并具有浮动封胶面的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和图2所示,杆端注塑轴承主要包括壳体e、钢球f和衬套g,壳体e具有螺杆e1,钢球f两侧均为切面且设置有内孔f1,将加工好的壳体e和钢球f组装后一同放入注塑模具后将注塑材料注入两者之间的间隙,形成衬套g。其中,a、b、c、d为注塑过程中杆端注塑轴承与型腔内壁配合的四个封胶位置。
[0003]在注塑过程中,为了避免注塑材料钻入封胶位置,必须要求钢球和壳体的厚度加工精度较高,否则会在壳体或钢球表面与型腔内壁之间形成供注塑材料外溢的间隙,为了去除外溢形成的废料,又需要额外的去除工序,降低成品质量的同时降低加工效率。
[0004]此外,当一模多腔时,则需要保证各个型腔内的钢球和壳体的厚度均具有较高精度,难以同时实现,故限制了一模多腔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成品质量、提高加工效率的用于加工杆端注塑轴承并具有浮动封胶面的模具结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定模板和动模板,所述的定模板与动模板之间设置有型腔,所述的型腔包括钢珠上封胶面、钢珠下封胶面、环绕钢珠上封胶面的壳体上封胶面和环绕钢珠下封胶面的壳体下封胶面,所述的定模板设置有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所述的第一型芯下端面作为钢珠上封胶面且固定于定模板,所述的第二型芯下端面作为壳体上封胶面,所述的第二型芯竖向移动于定模板且自动向下复位,所述的动模板设置有第三型芯和第四型芯,所述的第三型芯上端面作为钢珠下封胶面,所述的第四型芯上端面作为壳体下封胶面,所述的第三型芯上端面和第四型芯上端面均竖向移动于动模板且自动向上复位。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钢珠上封胶面作为基准面,钢珠下封胶面、壳体上封胶面和壳体下封胶面作为独立浮动面,使钢珠上封胶面、钢珠下封胶面、壳体上封胶面和壳体下封胶面可根据壳体和钢珠的实际加工规格进行适配,避免废料的产生及去废的去除工序,从而保证成品质量、提高加工效率。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的复位装置包括弹性复位件、上复位杆和下复位杆,所述的弹性复位件位于定模板和动模板外侧,所述的弹性复位件上下两端分别提供不同方向的复位力,所述的弹性复位件上端的复位力驱动与上端联动的上复位杆向定模板移动,使与上复位杆联动的第二型芯下移;所述的弹性复位件下端的复位力驱动与下端联动的下复位杆向动模板移动,使与下复位杆联动的第四型芯上移。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理利用弹性复位件两端的复位力,通过上复位杆和下
复位杆,分别使第二型芯下移及第四型芯上移,使复位结构更为精简,同时,弹性复位件外置也更便于更换及装配,保证上下复位杆受力相同,第二型芯与第四型芯位移相同,提高实用性。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复位装置包括固定于动模板外侧的复位座,所述的复位座内设置有复位腔,所述的弹性复位件为位于复位腔的圆柱压缩弹簧,所述的复位腔内竖向滑移设置有位于圆柱压缩弹簧上方的上复位块和位于圆柱压缩弹簧下方的下复位块,所述的上复位块局部从复位座上方伸出并与上复位杆之间设置有上升时驱动上复位杆向定模板移动的第一楔形配合面,所述的下复位块局部从复位座下方伸出并与下复位杆之间设置有上升时驱动下复位杆向动模板移动的第二楔形配合面。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两个复位块将作为弹性复位件的圆柱压缩弹簧的复位力进行传递,并由楔形配合面将调整复位力方向,使复位杆能向对应的模座移动,使复位力更为持续、准确、稳定。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复位座包括复位上座和复位下座,所述的复位下座固定于动模板,所述的复位下座设置有伸入复位上座并与复位上座内侧螺纹配合的装配环。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两部分组成并由螺纹装配的复位座,一方面,提高装配便捷度,另一方面,便于调整圆柱压缩弹簧的压缩程度,即第二型芯和第四型芯的补偿力度。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型芯为环形构件并竖向滑移于第一型芯,所述的上复位杆与第二型芯之间设置有上复位杆向定模板移动时第二型芯下降的第三楔形配合面。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楔形配合面调整由上复位杆所传递的复位力方向,从而使第二型芯下降,结构更为精简,同时,以第一型芯作为导向,使移动更为稳定。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述的第四型芯为环形构件并竖向滑移于第三型芯,所述的下复位杆与第四型芯之间设置有上复位杆向定模板移动时第二型芯下降的第四楔形配合面。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楔形配合面调整由下复位杆所传递的复位力方向,从而使第四型芯下降,结构更为精简,同时,以第三型芯作为导向,使移动更为稳定。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动模板固定设置有伸入钢球内孔的第五型芯,所述的第三型芯为竖向滑移于第五型芯的环状构件,所述的动模板位于第三型芯下方设置有将第三型芯向上复位的型芯弹簧。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第五型芯,作为第三型芯的导向件,进一步提高第三型芯及第四型芯的移动稳定性,配合型芯弹簧,使第三型芯具有独立的复位力。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杆端注塑轴承的立体图;图2为杆端注塑轴承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去除定模板和动模板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
”ꢀ
、“下
”ꢀ
、“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
ꢀ“
第一”、“第二”、“第三
”ꢀ
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杆端注塑轴承并具有浮动封胶面的模具结构,图4中具有左右两个型腔4,配合壳体e和钢球f配合进行阐述,包括定模板1、动模板2和复位装置3,定模板1与动模板2之间设置有型腔4,型腔4包括钢珠上封胶面41(与图2中的a对应)、钢珠下封胶面42(与图2中的c对应)、环绕钢珠上封胶面41的壳体上封胶面43(与图2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加工杆端注塑轴承并具有浮动封胶面的模具结构,包括定模板和动模板,所述的定模板与动模板之间设置有型腔,所述的型腔包括钢珠上封胶面、钢珠下封胶面、环绕钢珠上封胶面的壳体上封胶面和环绕钢珠下封胶面的壳体下封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板设置有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所述的第一型芯下端面作为钢珠上封胶面且固定于定模板,所述的第二型芯下端面作为壳体上封胶面,所述的第二型芯竖向移动于定模板且自动向下复位,所述的动模板设置有第三型芯和第四型芯,所述的第三型芯上端面作为钢珠下封胶面,所述的第四型芯上端面作为壳体下封胶面,所述的第三型芯上端面和第四型芯上端面均竖向移动于动模板且自动向上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杆端注塑轴承并具有浮动封胶面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的复位装置包括弹性复位件、上复位杆和下复位杆,所述的弹性复位件位于定模板和动模板外侧,所述的弹性复位件上下两端分别提供不同方向的复位力,所述的弹性复位件上端的复位力驱动与上端联动的上复位杆向定模板移动,使与上复位杆联动的第二型芯下移;所述的弹性复位件下端的复位力驱动与下端联动的下复位杆向动模板移动,使与下复位杆联动的第四型芯上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加工杆端注塑轴承并具有浮动封胶面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装置包括固定于动模板外侧的复位座,所述的复位座内设置有复位腔,所述的弹性复位件为位于复位腔的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光全姚灵伟王科徐征刘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精久轴承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