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炉焊接的多流程新型汽车冷凝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1359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随炉焊接的多流程新型汽车冷凝器结构,包括左侧导流外壳和右侧导流外壳,所述左侧导流外壳与右侧导流外壳左右对应,左侧导流外壳和右侧导流外壳之间设有第一流程扁管组、第二流程扁管组一、第三流程扁管组一、第二流程扁管组二、第三流程扁管组二和第四流程扁管组,第二流程扁管组一和第二流程扁管组二分别位于第一流程扁管组上下两端,第三流程扁管组一位于第二流程扁管组一上端,第三流程扁管组二位于第二流程扁管组二的下端,该随炉焊接的多流程新型汽车冷凝器结构,可以使冷凝器进风可以有效的吹在冷凝器的有效换热区;提升冷凝器在整车上的性能表现,而且减少重复焊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冷凝器在整车上性能表现。在整车上性能表现。在整车上性能表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随炉焊接的多流程新型汽车冷凝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冷凝器
,具体为一种随炉焊接的多流程新型汽车冷凝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空调用冷凝器受限于整车布局和空调管路安装的影响;主机厂为了提高整车的装配效率,要求冷凝器进出口设计在同一个零件(压板)上,为保证冷凝器内部制冷剂在冷凝器各通道内的流通和冷凝器的换热性能;需使用引流管将进出口从集流管上引流至同一压板上;目前行业内,与进出口压板连接的引流管均采用火焰钎焊焊接,装配在集流管上,氩弧焊点焊定位;然后装配成冷凝器,通过NOCLOK钎焊炉焊接成冷凝器;火焰钎焊后压板和引流管成为一体,无法局部调整,与集流管装配时容易出现装配困难;且仍需随冷凝器焊接时在NOCLOK炉中钎焊导致重复焊接;增加产品成本。
[0003]目前行业内常用的冷凝器的流通多为从上而下的四流程通道冷凝器,装配到整车后,由于汽车前进气格栅、保险杠以及前挂车牌区阻挡的影响;导致冷凝器进风不能直接吹在冷凝器的有效换热区;使得冷凝器单体试验时性能表现很好,但在实车上表现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随炉焊接的多流程新型汽车冷凝器结构,可以使冷凝器进风可以有效的吹在冷凝器的有效换热区;提升冷凝器在整车上的性能表现,而且减少重复焊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冷凝器在整车上性能表现,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随炉焊接的多流程新型汽车冷凝器结构,包括左侧导流外壳和右侧导流外壳,所述左侧导流外壳与右侧导流外壳左右对应,左侧导流外壳和右侧导流外壳之间设有第一流程扁管组、第二流程扁管组一、第三流程扁管组一、第二流程扁管组二、第三流程扁管组二和第四流程扁管组,第二流程扁管组一和第二流程扁管组二分别位于第一流程扁管组上下两端,第三流程扁管组一位于第二流程扁管组一上端,第三流程扁管组二位于第二流程扁管组二的下端,且第四流程扁管组位于第三流程扁管组二的下端,左侧导流外壳的内部中间设有进液腔,进液腔与第一流程扁管组的进口连通,左侧导流外壳内部还设有两个第三导流腔和一个出液腔,两个导流腔分别位于进液腔的上下两侧,上端的第三导流腔将第二流程扁管组一和第三流程扁管组一左端连通,下端的第三导流腔将第二流程扁管组二和第三流程扁管组二的左端连通,出液腔与第四流程扁管组的左端连通,左侧导流外壳上的进液腔和出液腔一侧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右侧导流外壳内部设有第一导流腔和第二导流腔,第一导流腔将第一流程扁管组、第二流程扁管组一和第三流程扁管组一右端连通,第二导流腔将第三流程扁管组一、第三流程扁管组二和第四流程扁管组的右端连通。
[0006]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导流外壳的一侧固定有管件连接座,管件连接座上设有进液
通道和出液通道,进液通道的一端与左侧导流外壳上的进液口连接,出液通道的一端通过导管与左侧导流外壳上的出液口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导流外壳和右侧导流外壳上分别焊接有两个安装耳板,安装耳板上设有固定安装通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导流外壳的内部设有三个隔板,由三个隔板将左侧导流外壳内部从上到下分隔为上端的第三导流腔、进液腔下端的第三导流腔和出液腔。
[0009]进一步的,所述右侧导流外壳的内部设有一个U型隔板,U型隔板将右侧导流外壳内部分隔为左右分布的第一导流腔和第二导流腔。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冷凝液体首先进入到第一流程扁管组内部,冷凝液体再通过第二流程扁管组一和第二流程扁管组二进行冷却,然后通过第三流程扁管组一和第三流程扁管组二再次冷却,最后通过第四流程扁管组冷却后导出,有效的避免了保险杠对有效交换区造成遮挡,该随炉焊接的多流程新型汽车冷凝器结构,可以使冷凝器进风可以有效的吹在冷凝器的有效换热区;提升冷凝器在整车上的性能表现,而且减少重复焊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冷凝器在整车上性能表现。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第一流程扁管组、2第二流程扁管组一、3第三流程扁管组一、4第二流程扁管组二、5第三流程扁管组二、6右侧导流外壳、7安装耳板、8左侧导流外壳、9第四流程扁管组、10管件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随炉焊接的多流程新型汽车冷凝器结构,包括左侧导流外壳8和右侧导流外壳6,左侧导流外壳8与右侧导流外壳6左右对应,左侧导流外壳8和右侧导流外壳6之间设有第一流程扁管组1、第二流程扁管组一2、第三流程扁管组一3、第二流程扁管组二4、第三流程扁管组二5和第四流程扁管组9,第二流程扁管组一2和第二流程扁管组二4分别位于第一流程扁管组1上下两端,第三流程扁管组一3位于第二流程扁管组一2上端,第三流程扁管组二5位于第二流程扁管组二4的下端,且第四流程扁管组9位于第三流程扁管组二5的下端,左侧导流外壳8的内部中间设有进液腔,进液腔与第一流程扁管组1的进口连通,左侧导流外壳8内部还设有两个第三导流腔和一个出液腔,两个导流腔分别位于进液腔的上下两侧,上端的第三导流腔将第二流程扁管组一2和第三流程扁管组一3左端连通,下端的第三导流腔将第二流程扁管组二4和第三流程扁管组二5的左端连通,出液腔与第四流程扁管组9的左端连通,左侧导流外壳8上的进液腔和出液腔一侧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右侧导流外壳6内部设有第一导流腔和第二导流腔,第一导流腔将第一流程扁管组1、第二流程扁管组一2和第三流程扁管组一3右端连通,第二导流腔
将第三流程扁管组一3、第三流程扁管组二5和第四流程扁管组9的右端连通,左侧导流外壳8的一侧固定有管件连接座10,管件连接座10上设有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进液通道的一端与左侧导流外壳8上的进液口连接,出液通道的一端通过导管与左侧导流外壳8上的出液口连接,左侧导流外壳8和右侧导流外壳6上分别焊接有两个安装耳板7,安装耳板7上设有固定安装通孔,左侧导流外壳8的内部设有三个隔板,由三个隔板将左侧导流外壳8内部从上到下分隔为上端的第三导流腔、进液腔下端的第三导流腔和出液腔,右侧导流外壳6的内部设有一个U型隔板,U型隔板将右侧导流外壳6内部分隔为左右分布的第一导流腔和第二导流腔,该随炉焊接的多流程新型汽车冷凝器结构,可以使冷凝器进风可以有效的吹在冷凝器的有效换热区;提升冷凝器在整车上的性能表现,而且减少重复焊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冷凝器在整车上性能表现。
[0015]在使用时:冷凝液体首先进入到第一流程扁管组1内部,冷凝液体再通过第二流程扁管组一2和第二流程扁管组二4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随炉焊接的多流程新型汽车冷凝器结构,包括左侧导流外壳(8)和右侧导流外壳(6),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导流外壳(8)与右侧导流外壳(6)左右对应,左侧导流外壳(8)和右侧导流外壳(6)之间设有第一流程扁管组(1)、第二流程扁管组一(2)、第三流程扁管组一(3)、第二流程扁管组二(4)、第三流程扁管组二(5)和第四流程扁管组(9),第二流程扁管组一(2)和第二流程扁管组二(4)分别位于第一流程扁管组(1)上下两端,第三流程扁管组一(3)位于第二流程扁管组一(2)上端,第三流程扁管组二(5)位于第二流程扁管组二(4)的下端,且第四流程扁管组(9)位于第三流程扁管组二(5)的下端,左侧导流外壳(8)的内部中间设有进液腔,进液腔与第一流程扁管组(1)的进口连通,左侧导流外壳(8)内部还设有两个第三导流腔和一个出液腔,两个导流腔分别位于进液腔的上下两侧,上端的第三导流腔将第二流程扁管组一(2)和第三流程扁管组一(3)左端连通,下端的第三导流腔将第二流程扁管组二(4)和第三流程扁管组二(5)的左端连通,出液腔与第四流程扁管组(9)的左端连通,左侧导流外壳(8)上的进液腔和出液腔一侧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右侧导流外壳(6)内部设有第一导流腔和第二导流腔,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延良马延苗蒋立岩王博李伟珂何丽萍程艮强梁亚盟张建民闫天豪周彦忱梁教会赵永猛李勇辰张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豫新汽车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