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1350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02
一种全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方法,涉及装配式施工技术领域,为全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中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预制轻钢轻混凝土过梁、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和预制楼板的配合建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所有构件均为工厂化生产,将预制构件标准化、连接节点标准化,仅仅采用连接件和螺钉就能模块化拼装,实现连接节点全干作业,施工简单,提高了施工的便捷性,极大缩短了建筑结构的施工工期。本发明专利技术全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方法,可以通过改变楼板轻钢骨架的拼接以及楼板铺设方向,即可轻松实现降板、错层等建筑要求。错层等建筑要求。错层等建筑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全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轻钢轻混凝土结构是以薄壁轻钢和轻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将轻钢预制装配和轻混凝土现浇相结合的结构体系。薄壁轻钢与轻混凝土协同工作,抗震性能优良;薄壁轻钢被轻混凝土包裹,耐火性能好;实心墙,无空洞感,保温隔热、隔声性能好,在我国村镇建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3]但在现有的施工技术中,由于轻钢轻混凝土结构需要现场支模,浇筑湿法施工,施工工序繁杂,工期长,而且耗费大量人工,对现场施工技术的要求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方法,解决现浇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工业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在工厂按预制构件深化图纸加工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预制轻钢轻混凝土过梁、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和预制楼板。
[0006]A2:现场先安装各节点位置的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然后在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之间安装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和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同层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之间的竖向缝分别通过竖向连接件和螺钉连接;竖向连接件与各预制构件中的水平拉条对齐,内外两侧均固定。
[0007]A3:将预制轻钢轻混凝土过梁的两端搭放在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上部,预制轻钢轻混凝土过梁与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搭接部位之间的水平接缝位置安装水平连接件并用螺钉固定。
[0008]A4:完成同层内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预制轻钢轻混凝土过梁和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的固定连接后,进行预制楼板的吊装,预制楼板两端的矩形轻钢梁置于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的顶部,采用水平连接件和螺钉连接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中的顶导梁与预制楼板中的矩形轻钢梁,水平连接件宜与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中的轻钢立柱对齐,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内外两侧均固定。
[0009]A5: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顶部与矩形轻钢梁底部固定完成后,进行上层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的安装,将上层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在底部与预制楼板端部的矩形轻钢梁通过水平连接件和螺钉连接,按此方法依次安装上层构件,最终完成全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建造。
[001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包括墙轻钢骨架和浇筑在墙轻钢骨架内部的轻混凝土。
[0011]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轻钢骨架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轻钢立柱、扣合在轻钢立柱顶端之间的顶导梁、扣合在轻钢立柱底端之间的底导梁和连接在轻钢立柱侧面之间的水平拉条。
[0012]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两侧覆有砂浆层,砂浆层中布置有钢丝网片或玻纤网格布。
[0013]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和预制轻钢轻混凝土过梁构造形式与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相同。
[0014]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预制楼板为干式楼板。
[0015]干式楼板包括楼板轻钢骨架、设置在楼板轻钢骨架上层的上覆板材、设置在楼板轻钢骨架下层的下覆板材和填充在楼板轻钢骨架内的填充材料。
[0016]楼板轻钢骨架包括矩形轻钢梁和楼板梁,矩形轻钢梁布置在楼板梁两端。
[0017]矩形轻钢梁包括矩形轻钢管和填充在矩形轻钢管内的轻混凝土。
[001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干式楼板的上表面铺设钢丝网并浇筑轻混凝土,形成湿式楼板。
[001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采用轻钢管或实板C型轻钢与轻混凝土拼合而成。
[0020]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的截面呈L形、T形、十字形或异形。
[0021]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调整相邻两跨结构中楼板梁与矩形轻钢梁沿梁高方向的连接位置,使预制楼板顶面形成高差,形成楼板降板。
[0022]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改变错层位置处楼板梁方向及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的高度,形成楼板错层。
[0023]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预制轻钢轻混凝土过梁下端与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上端之间的水平缝通过水平连接件和螺钉进行连接;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之间的竖向缝通过竖向连接件和螺钉进行连接;预制轻钢轻混凝土过梁两端、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与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之间的竖向缝通过竖向连接件和螺钉进行连接;形成门窗洞口。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 本专利技术全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方法,由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预制轻钢轻混凝土过梁、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和预制楼板等预制构件构成,标准化程度高,并且能满足大部分户型的拼装要求。
[0025]2. 本专利技术中,所有构件均为工厂化生产,可以实现现场直接干式作业,仅仅采用连接件和螺钉就能模块化拼装,不但施工简单,而且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
[0026]3. 本专利技术全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方法,可以通过改变楼板轻钢骨架的拼接以及楼板铺设方向,即可轻松实现降板、错层等建筑要求。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的立体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的剖面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的墙轻钢骨架的立体图。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板C型轻钢的立体图。
[0031]图5是本专利技术腹板开孔C型轻钢的立体图。
[0032]图6是本专利技术U型轻钢的立体图。
[0033]图7是本专利技术楼板的楼板轻钢骨架的立体图。
[0034]图8是本专利技术矩形轻钢管的立体图。
[0035]图9是本专利技术干式楼板的剖面图。
[0036]图10是本专利技术湿式楼板的剖面图。
[0037]图11是本专利技术L形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的立体图。
[0038]图12是本专利技术T形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的立体图。
[0039]图13是本专利技术十字形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的立体图。
[0040]图14是本专利技术异形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的立体图。
[0041]图15是本专利技术楼板降板的示意图。
[0042]图16是本专利技术错层的示意图。
[0043]图17是本专利技术门窗洞口的示意图。
[0044]图18是本专利技术全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的示意图。
[0045]附图标记:1—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2—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3—预制轻钢轻混凝土过梁、4—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5—预制楼板、6—轻混凝土、7—水平连接件、8—竖向连接件、9—实板C型轻钢、10—腹板开孔C型轻钢、11—U型轻钢、12—矩形轻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1:在工厂按预制构件深化图纸加工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1)、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2)、预制轻钢轻混凝土过梁(3)、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4)和预制楼板(5);A2:现场先安装各节点位置的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4),然后在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4)之间安装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1)和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2);同层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1)、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4)、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2)之间的竖向缝分别通过竖向连接件和螺钉连接;竖向连接件与各预制构件中的水平拉条对齐,内外两侧均固定;A3:将预制轻钢轻混凝土过梁(3)的两端搭放在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2)上部,预制轻钢轻混凝土过梁(3)与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2)搭接部位之间的水平接缝位置安装水平连接件并用螺钉固定;A4:完成同层内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1)、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2)、预制轻钢轻混凝土过梁(3)和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4)的固定连接后,进行预制楼板(5)的吊装,预制楼板(5)两端的矩形轻钢梁置于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1)的顶部,采用水平连接件和螺钉连接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1)中的顶导梁与预制楼板(5)中的矩形轻钢梁,水平连接件宜与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1)中的轻钢立柱对齐,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1)内外两侧均固定;A5: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1)顶部与矩形轻钢梁底部固定完成后,进行上层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1)、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2)、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4)的安装,将上层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1)、预制轻钢轻混凝土洞口墙(2)、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定型柱(4)在底部与预制楼板(5)端部的矩形轻钢梁通过水平连接件和螺钉连接,按此方法依次安装上层构件,最终完成全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建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制轻钢轻混凝土墙(1)包括墙轻钢骨架(1.1)和浇筑在墙轻钢骨架内部的轻混凝土(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轻钢骨架(1.1)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轻钢立柱(1.1.1)、扣合在轻钢立柱(1.1.1)顶端之间的顶导梁(1.1.2)、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彬唐坤边新宇李伟龙熊珍珍闫紫娟
申请(专利权)人:建研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日照天工绿能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