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织培养小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113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织培养小室,包括内室、外环和外环连接部,所述内室包括内室壁和内底,所述内底设置于所述内室壁构成的内腔内,所述内底上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外周的所述内底上还分布有内底漏孔,所述内室壁包括顶环和周向分布于所述顶环底部的内室立柱,所述外环设置于所述内室的外侧,且所述外环通过所述外环连接部连接各所述内室立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组织培养小室,能够稳定支撑培养组织于细胞培养板或细胞培养皿上,使用方便快捷,且能够多次使用降低成本。且能够多次使用降低成本。且能够多次使用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织培养小室


[0001]本技术涉及生命科学
,特别是涉及一种组织培养小室。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世界各地科学工作者百花齐放,学者们百舸争流,组织培养法悄然问世。新兴技术的出现也预示着这一技术并不成熟,所构建的组织培养模型或仅使用细胞培养皿及细胞培养板,或使用细胞小室,亦或自行寻找材料组建。仅使用细胞培养皿及细胞培养板会使组织底部长期受压,同时组织易倾倒。细胞小室能够使组织处于较高位置,组织下部便于接触培养基,能够为组织提供良好支撑,但细胞小室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研究两种细胞互作关系,同时细胞小室高昂的价格及利用次数限制了使用其进行组织培养的发展。自行组建同样遵循与细胞小室类似原理,然而提升组织高度一法却不尽人意,有研究人员沿用了基座一词,使用琼脂糖等搭建基座,上方铺设纱布等材料,再搭建组织,组织缺乏支撑,这一方法繁琐复杂,易污染易搭建失败。因此,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组织培养小室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织培养小室,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稳定支撑培养组织于细胞培养板或细胞培养皿上,使用方便快捷,且能够多次使用降低成本。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组织培养小室,包括内室、外环和外环连接部,所述内室包括内室壁和内底,所述内底设置于所述内室壁构成的内腔内,所述内底上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外周的所述内底上还分布有内底漏孔,所述内室壁包括顶环和周向分布于所述顶环底部的内室立柱,所述外环设置于所述内室的外侧,且所述外环通过所述外环连接部连接各所述内室立柱。
[0006]优选地,所述内室、外环和外环连接部为一体结构。
[0007]优选地,所述内室内直径大于组织直径4mm

6mm,所述内室的高度低于细胞培养板或细胞培养皿内部高度5mm

7mm,所述内室壁厚度为0.8mm

1mm。
[0008]优选地,所述内室立柱设置有6根,6根所述内室立柱周向均布于所述顶环的底部,所述内室立柱的宽度为1.4mm

1.6mm。
[0009]优选地,所述内底厚度0.8mm

1mm,高度为2mm

3mm,所述内底的直径为内室内直径加1mm,所述内底的外周还分布有6个与所述内室立柱一一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为所述内室内底直径减去0.5mm

0.8mm。
[0010]优选地,所述中心孔直径大小为组织直径大小的一半。
[0011]优选地,所述内底漏孔为均布于所述中心孔外周的6个扇形孔,相邻两个所述内底漏孔之间的连筋分别与各所述所述内室立柱相对并与所述内室立柱等宽。
[0012]优选地,所述外环壁厚为0.8mm

1mm,竖直厚度为1mm

1.4mm,所述外环的外直径小于细胞培养板或细胞培养皿内直径0.4mm

0.6mm。
[0013]优选地,所述内室、所述外环的边沿处均设置有倒圆角,所述倒圆角的直径为0.1mm

0.2mm。
[0014]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5]1、本技术中组织培养小室,能够为组织提供更好的支撑作用,同时升高的高度便于下方组织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及避免组织底部长期受压,略低于所处细胞培养皿/板的高度有利于组织的气液交换,圆角的设计避免对组织的损伤,外环的设计有利于小室的稳定,外环连接极大地保留了内室与外环之间空间,使小室对培养基体积影响减少。小室为一整体,避免小室松散,同时重量高于液体浮力,保证组织培养中的稳定。为组织培养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0016]2、组织培养研究人员通过使用组织培养小室,可以便携的将取样后的组织培养于此,省略繁琐的自行组装步骤,降低处理污染风险。
[0017]3、组织培养研究人员通过使用组织培养小室,可以避免昂贵的一次性细胞小室的使用。
[0018]4、本组织培养小室能够采用四轴机、3D打印机等制作,选用材料广泛,医用级材料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304不锈钢、316不锈钢等化学稳定性高,热变形温度各异。不同材质可选用不同的灭菌方式,对于本组织培养耗材的重复利用起到关键性作用。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中组织培养小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组织培养小室的俯视图;
[0022]图中:1

内室、2

外环、3

外环连接部、4

顶环、5

内室立柱、6

内底、7

中心孔、8

内底漏孔、9

倒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织培养小室,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本实施例中的组织培养小室,如图1、图2所示,包括内室1、外环2和外环连接部3,内室1包括内室壁和内底6,内底6设置于内室壁构成的内腔内,内底6上设置有中心孔7,中
心孔7外周的内底6上还分布有内底漏孔8,内室壁包括顶环4和周向分布于顶环4底部的内室立柱5,外环2设置于内室1的外侧,且外环2通过外环连接部3连接各内室立柱5。
[0027]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内室1、外环2和外环连接部3为一体结构。能够采用四轴机、3D打印机等制作,选用材料广泛,医用级材料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304不锈钢、316不锈钢等化学稳定性高,热变形温度各异。可根据不同实验预算制作小室,同时不同材质可选用不同的灭菌方式,对于本组织培养小室的重复利用起到关键性作用。
[0028]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内室1大小根据所取样组织大小设计,符合常用取样器大小,内室1内直径大于组织直径4mm

6mm;高度依所处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织培养小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室、外环和外环连接部,所述内室包括内室壁和内底,所述内底设置于所述内室壁构成的内腔内,所述内底上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外周的所述内底上还分布有内底漏孔,所述内室壁包括顶环和周向分布于所述顶环底部的内室立柱,所述外环设置于所述内室的外侧,且所述外环通过所述外环连接部连接各所述内室立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培养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室、外环和外环连接部为一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培养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室内直径大于组织直径4mm

6mm,所述内室的高度低于细胞培养板或细胞培养皿内部高度5mm

7mm,所述内室壁厚度为0.8mm

1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培养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室立柱设置有6根,6根所述内室立柱周向均布于所述顶环的底部,所述内室立柱的宽度为1.4mm

1.6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培养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厚度0.8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新刘梦郑家三王峥葛延松徐恩爽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