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毛细作用带研究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0986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毛细作用带研究的实验装置,属于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透明的土槽,土槽的底面槽壁开设有进水口,土槽的其中一槽壁开设有取样接口,土槽的另一槽壁开设有多个出流接口;淋滤盖板;供水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毛细作用带研究的实验装置,能够利用供水机构向土槽中的砂土供水,使砂土中形成毛细作用带;带毛细作用带形成后,可通过淋滤盖板向毛细作用带中注入不同物质,研究物质在毛细作用带中的迁移机制。在分析不同砂土介质对毛细作用带的影响因素时,需改变土槽内所装的介质;分析不同地下水动力条件如水位流量变化、地下水位波动,需要改变供水机构的供水情况。构的供水情况。构的供水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毛细作用带研究的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毛细作用带研究的实验装置,属于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毛细作用带作为多孔介质非饱和带与饱和带的衔接,不仅是水文地质状态转换的变饱和带,更是决定物质在宏观尺度下迁移传播中的关键层位。毛细作用带的厚度取决于多孔介质性质,且由于上部和下部分别与非饱和带气相和饱和带液相联通,其内部表现为多界面共存的非均质变饱和特点,同时在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影响下呈现波动变化。正是由于毛细作用带独特的水力特征以及存在固



气间相互作用,决定了其物质的迁移与转换十分复杂。
[0003]已有研究通过对野外采集的原状土样进行测试,通过室内实验证实毛细作用带在水流从非饱和到饱和作用带传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在此过程中的物质迁移机制还不清晰;也有学者通过二维砂槽实验分析污染物从非饱和带进入支持毛细水带的过程。然而,相对于非饱和带和饱和带,由于受到野外样品采集和测试手段的制约及室内实验数据的缺乏,妨碍了毛细作用带中发生机制的充分理解,导致有关毛细作用带的研究仍然十分薄弱。
[0004]由于缺乏对毛细作用带结构特征的精细刻画和界面组成的量化表达,有关物质尤其是对病原体在毛细作用带中的迁移机制的认知还大多处于定性和猜测阶段。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实验装置对上述各过程的空间结构进行科学刻画并分析多种影响因素。
[000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专利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毛细作用带研究的实验装置,可方便对毛细作用带的研究。
[0007]本技术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0008]一种用于毛细作用带研究的实验装置,包括:
[0009]透明的土槽,所述土槽的顶部开设有槽口,所述土槽的底面槽壁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土槽的其中一个侧面槽壁开设有多个取样接口,所述土槽的另一个侧面槽壁开设有多个出流接口;
[0010]淋滤盖板,所述淋滤盖板扣设在所述土槽的槽口,所述淋滤盖板上开设有淋滤孔;
[0011]供水机构,所述供水机构通过入水管与进水口连通,所述供水机构用于向进水口供水。
[0012]可选的,所述取样接口内封堵有塞体。
[0013]可选的,所述出流接口内封堵有弱透水布料。
[0014]可选的,所述出流接口上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上夹设有止水夹。
[0015]可选的,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毛细作用带研究的实验装置,还包括称重器,所述称重器用于称取所述土槽的重量变化。
[0016]可选的,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毛细作用带研究的实验装置,还包括相机,所述相机用于拍摄所述土槽的影像。
[0017]可选的,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毛细作用带研究的实验装置,还包括光源,所述光源用于对土槽进行照射。
[0018]可选的,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毛细作用带研究的实验装置,还包括光源架,所述光源架包括横杆,所述横杆的底部垂直连接有两根支腿,所述横杆的一侧垂直连接有两根纵杆,所述横杆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卡件,所述卡件上设有用于卡入灯管的卡接腔。
[0019]可选的,所述淋滤盖板的侧边开设有两个卡槽,每根纵杆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卡凸,所述卡凸用于卡入对应的卡槽内。
[0020]可选的,所述供水机构采用马氏瓶,所述马氏瓶包括封闭的瓶体和导管,所述导管的下端插入瓶体内,所述瓶体的底部开设有供水接口,所述供水接口上设置有阀门。
[0021]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0022]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毛细作用带研究的实验装置,能够利用供水机构向土槽中的砂土供水,使砂土中形成毛细作用带;带毛细作用带形成后,可通过淋滤盖板向毛细作用带中注入不同物质,研究物质在毛细作用带中的迁移机制。具体的,在分析不同砂土介质对毛细作用带的影响因素时,需改变土槽内所装的介质;分析不同地下水动力条件如水位流量变化、地下水位波动,需要改变供水机构的供水情况;分析不同水化学条件如降雨量、降雨类型,需要在淋滤盖板上用连接管连接水泵,通过调节流速及水化学特征来进行处理;分析不同病原体的迁移、作用机制,需要将淋滤盖板连接蠕动泵进行淋滤,此外还需将光源换成可识别病原体的特定紫外线光源,使病原体可以被相机实时监测。
附图说明
[002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毛细作用带研究的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土槽的示意图;
[0026]图3为塞体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2的A

A向剖视图;
[0028]图5为置光架安装在土槽上时的示意图;
[0029]图6为置光架的示意图;
[0030]图7为淋滤盖板的示意图;
[0031]图中,100、土槽;110、进水口;111、入水管;120、取样接口;121、塞体;130、出流接口;131、弱透水布料;132、软管;200、淋滤盖板;210、淋滤孔;300、供水机构;310、瓶体;320、导管;400、称重器;500、相机;600、光源架;610、横杆;620、支腿;630、纵杆;640、卡件;650、卡凸;660、卡槽;700、底座;800、电脑。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33]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4]如图1

图7中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毛细作用带研究的实验装置,包括透明的土槽100、淋滤盖板200和供水机构300。
[0035]其中,如图2中所示,土槽100用于盛放砂土,土槽100的顶部开设有槽口,土槽100的底面槽壁开设有进水口110,土槽100的其中一个侧面槽壁开设有多个取样接口120,土槽100的另一个侧面槽壁开设有多个出流接口130。
[0036]为了方便连接加工以及连接,本技术中土槽100优选采用横截面为长方形的容器。土槽100上的出流接口130用于从土槽100中取出渗滤流体供研究,取样接口120用于取出土样供研究。例如,取样接口120设置在土槽100的后侧槽壁上,共3列
×
10行均匀分布;出流接口130设置在土槽100的左右两侧槽壁,每侧各安装10个且等上下等距分布。图中示出的取样接口120、出流接口130均为圆形,但实际应用时也可采用方形等形状。
[0037]淋滤盖板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毛细作用带研究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的土槽,所述土槽的顶部开设有槽口,所述土槽的底面槽壁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土槽的其中一个侧面槽壁开设有多个取样接口,所述土槽的另一个侧面槽壁开设有多个出流接口;淋滤盖板,所述淋滤盖板扣设在所述土槽的槽口,所述淋滤盖板上开设有淋滤孔;供水机构,所述供水机构通过入水管与进水口连通,所述供水机构用于向进水口供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毛细作用带研究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接口内封堵有塞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毛细作用带研究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流接口内封堵有弱透水布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毛细作用带研究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流接口上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上夹设有止水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毛细作用带研究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称重器,所述称重器用于称取所述土槽的重量变化。6.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博赵凯超任思睿李乾丁佳丽张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