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C
‑
DC转换器及其驱动电路和相关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系统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DC
‑
DC转换器及其驱动电路和相关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涌现的小型化、智能化电子产品在日益提高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其电源系统提出了更严格的考验。微型、节能、低耗、可靠和低成本成为了新型电源系统的发展方向。
[0003]现有的电源系统包括DC
‑
DC转换器,以将输入电压转换为电子产品所需的固定电压。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DC
‑
DC转换器包括功率放大电路、原边线圈电路、变压器和整流滤波电路,其中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通过第一差分控制信号Vin+控制第一开关K1的开启和关断,通过第二差分控制信号Vin
‑
控制第二开关K2的开启和关断,使得第一开关K1开启时,第二开关K2关断,第一开关K1关断时,第二开关K2开启。其中,第一开关K1开启、第二开关K2关断时,DC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电路,应用于驱动DC
‑
DC转换器中的功率放大电路中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差分放大电路、第一死区控制电路和第二死区控制电路;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用于对第一差分控制信号和第二差分控制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第一差分控制信号传输至第一死区控制电路,将放大后的第二差分控制信号传输至第二死区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死区控制电路用于对所述差分放大电路输出的第一差分控制信号进行延迟、电平转移和放大处理,并将获得的第一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二死区控制电路用于对所述差分放大电路输出的第二差分控制信号进行延迟、电平转移和放大处理,并将获得的第二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以使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在开关转换的过程中同时具有死区时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放大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一差分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三开关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一死区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三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压端相连,所述第四开关的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二差分控制信号,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四开关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二死区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二电压端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一电压端的电压,所述第二电压端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三电压端的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死区控制电路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延迟电路、第一电平转移电路和第一放大电路,所述第二死区控制电路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延迟电路、第二放大电路和第二电平转移电路;所述第一延迟电路用于对所述差分放大电路输出的第一差分控制信号进行延迟;所述第一电平转移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延迟电路输出的第一差分控制信号进行电平转移处理;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电平转移电路输出的第一差分控制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将获得的第一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延迟电路用于对所述差分放大电路输出的第二差分控制信号进行延迟;所述第二放大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二延迟电路输出的第二差分控制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所述第二电平转移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二放大电路输出的第二差分控制信号进行电平转移处理,并将获得的第二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迟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差分放大电路的第一
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一差分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平转移电路包括第五开关、第二二极管和第六开关,所述第五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一端与第四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六开关的控制端和第二端与第五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五电压端的电压小于所述第四电压端的电压;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七开关,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华,罗卫军,蒋鑫,来龙坤,韦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