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和软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044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软管(1),所述软管具有内软管(2)和编织物(3),其特征在于,内软管(2)由未交联的热塑性材料制成,并且所述未交联的热塑性材料是熔融指数(190℃/2.16kg)为0.5g/10min至2g/10min并且密度为0.925g/cm3至0.960g/cm3的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管和软管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内软管和编织物的软管。
[0002]本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具有软管内接头和软管的软管组件。

技术介绍

[0003]已知具有编织物的软管、尤其是连接软管。在这里编织物用于避免柔性的内软管爆裂、确保所需的抗拉强度和/或防止内软管损坏。
[0004]由US 2007/0209728 A1已知一种用于连接到潜水水箱上的低压软管。
[0005]DE 20 2012 100 489 U1公开了一种用于输送液态介质或气态介质的软管管道,其包括由交联的聚乙烯制成的软管层,其中,该软管层由于缺少交联步骤而具有持久小于60%的交联度。
[0006]由CN 205383359 U描述了一种易弯曲的具有内管的管。
[0007]技术文献DE 20 2019 103 378 U1公开了一种用于加热设备的柔性管,该柔性管具有多个径向设置的层。
[0008]由EP 2 048 422 A1已知一种具有金属光学器件的交织的软管。
[0009]由DE 43 20 281 A1已知一种热塑性弹性体软管。
[0010]在EP 1 956 149中描述了一种尤其是构成为喷头软管的具有环绕注塑部的软管。
[0011]由美国专利文献US 5,124,878描述了一种用于输送燃料或其他腐蚀性液体的轻量化的软管组件。
[0012]在DE 25 57 996 A1中描述了一种用于液压管路和/或气动管路的可拆卸的连接装置。
[0013]由CN 105402502 B已知一种用于由塑料制造热绝缘的加热/冷却管的方法。
[0014]在FR 3 035 171 A1中描述了一种用于在具有压力外套的柔性管道的端部件中制造密封装置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15]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制造和/或使用性能的软管。
[0016]为了解决所述任务,根据本技术规定如下所述的特征。尤其是因此为了解决所述任务,根据本技术在开头所述类型的软管中提出,内软管由未交联的热塑性材料制成,并且所述未交联的热塑性材料是熔融指数(190℃/2.16kg)为0.5g/10min至2g/10min并且密度为0.925g/cm3至0.960g/cm3的PE

RT。已证实,这样的材料选择能够在柔性和抗弯强度方面实现特别有利的使用性能。
[0017]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规定,内软管由PE

RT制成。 PE

RT是优选的材料选择。
[0018]在此,材料PE

RT可以表征为具有提高的耐热性(RaisedTemperature Resistance,RT)的聚乙烯(PE)、例如根据DIN EN ISO 22391

2:2010

04的第4章节可以表
征为I型或II型PE

RT。
[0019]如果内软管由熔融指数(190℃/2.16kg)为0.1g/10min至 10g/10min、优选0.5g/10min至2g/10min和/或密度为0.925g/cm3至 0.960g/cm3、优选0.929g/cm3至0.940g/cm3的原材料制成,则能够实现特别有利的使用性能。熔融指数可以例如根据ASTM D1238或ISO 1133定义。
[0020]为了解决所述任务,作为替代方案或附加方案,规定并列的针对软管的技术方案的特征。尤其是因此根据本技术在开头所述类型的软管中提出,内软管的外直径D(以mm为单位给出和测量)和内软管的壁厚s(以mm为单位给出和测量)满足如下:
[0021]A≤10000*s/D
1.5
[0022]和
[0023]10000*s/D
1.5
≤B,
[0024]其中,A>=3901/mm
0.5
、优选A=4251/mm
0.5
,并且B<=585 1/mm
0.5
、优选B=5651/mm
0.5
。这样的参数选择对于实现良好的抗弯强度特别有利。
[0025]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规定,编织物具有在41
°
与55
°
之间的编织角度。因此在抗拉强度与耐爆裂压力强度之间实现良好的平衡。
[0026]在(想象中)展开的编织物中,编织角度可以例如通过在单丝与纵向方向(例如软管轴线)之间的角度来表征。
[0027]如下的特征参数一般表示:
[0028]Core[mm]ꢀꢀꢀꢀꢀꢀ
内芯的外直径
[0029]Dwire[mm]ꢀꢀꢀꢀꢀ
单根长丝的直径
[0030]#Wires
ꢀꢀꢀꢀꢀꢀꢀꢀ
每股中长丝的数量
[0031]Pitch[mm]ꢀꢀꢀꢀꢀ
长丝绕软管的内芯一整圈的节距长度或轴向长度
[0032]#Bobbins
ꢀꢀꢀꢀꢀꢀ
编织机的用于分别接纳一个编织纱管的筒管的数量,由单长丝组成的股被卷绕在所述编织纱管上。
[0033]然后,如下计算编织角度(“BraidAngle”):
[0034][0035]作为替代方案或附加方案可以规定,编织物具有在75%与99%之间的覆盖率。因此在抗弯强度与柔性之间实现良好的平衡。
[0036]在(想象中)展开的编织物中,覆盖率可以例如通过被单丝覆盖的面的面积与包含单丝和在这些单丝之间的间隙的总面积的比值来表征。
[0037]利用上面的定义如下计算覆盖率(“Coverage”):
[0038]Coverage=2*Bfactor

Bfactor2,其中
[0039]特别有利的是,编织角度在43
°
与49
°
之间和/或覆盖率在84%与 93%之间。已证实,对于这样的值域,在抗拉强度和耐爆裂压力强度方面和/或在抗弯强度和柔性方面的使用性能可以是特别良好的。
[0040]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规定,编织物以直径为0.14mm至0.50mm的塑料单丝
形成。因此能实现同时确保抵抗拉应力(沿纵轴线)或抵抗内压或爆裂应力的强度以及良好柔性的编织物。
[0041]优选直径位于0.20mm至0.3mm的范围中。在0.25mm
±
0.025mm 的直径情况下得到特别良好的使用性能。
[0042]尤其是可以规定,塑料单丝由聚氨酯或聚酯制成。因此能够获得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的物美价廉的材料。
[0043]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规定,编织物以直径为0.14mm至 0.50mm的不锈钢单丝形成。本技术因此也能够实现利用金属编织物形成软管。在所给出的值的情况下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软管,所述软管(1)具有内软管(2)和编织物(3),其特征在于,内软管(2)由未交联的热塑性材料制成,并且所述未交联的热塑性材料是熔融指数(190℃/2.16kg)为0.5g/10min至2g/10min并且密度为0.925g/cm3至0.960g/cm3的PE

RT。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E

RT的密度为0.929g/cm3至0.940g/cm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内软管(2)的以mm为单位给出和测量的外直径D和内软管(2)的以mm为单位给出和测量的壁厚s满足如下:A≤10000*s/D
1.5
和10000*s/D
1.5
≤B,其中,A≥390 1/mm
0.5
,并且B≤585 1/mm
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A=425 1/mm
0.5
,并且B=565 1/mm
0.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编织物(3)具有在41
°
至55
°
之间的编织角度和/或在75%至99%之间的覆盖率。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编织物(3)具有在43
°
至49
°
之间的编织角度和/或在84%至93%之间的覆盖率。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物(3)由塑料单丝形成,所述塑料单丝具有0.14mm至0.50mm的直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物(3)由由聚酰胺或聚酯制成的塑料单丝形成。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单丝具有0.20mm至0.3mm的直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单丝具有0.25mm
±
0.025mm的直径。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编织物以不锈钢单丝形成,所述不锈钢单丝具有0.14mm至0.50mm的直径。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单丝具有0.16mm至0.2mm的直径。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单丝具有0.18mm
±
0.01mm的直径。14.软管,所述软管(1)具有内软管(2)和编织物(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软管(2)由未交联的热塑性材料制成,并且所述未交联的热塑性材料是熔融指数(190℃/2.16kg)为0.1g/10min至10g/10min和/或密度为0.925g/cm3至0.960g/cm3的原材料。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未交联的热塑性材料是熔融指数(190℃/2.16kg)为0.5g/10min至2g/10min和/或密度为0.929g/cm3至0.940g/cm3的原材料。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内软管(2)的以mm为单位给出和测量的外直径D和内软管(2)的以mm为单位给出和测量的壁厚s满足如下:A≤10000*s/D
1.5
和10000*s/D
1.5
≤B,
其中,A≥390 1/mm
0.5
,并且B≤585 1/mm
0.5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A=425 1/mm
0.5
,并且B=565 1/mm
0.5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编织物(3)具有在41
°
至55
°
之间的编织角度和/或在75%至99%之间的覆盖率。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编织物(3)具有在43
°
至49
°
之间的编织角度和/或在84%至93%之间的覆盖率。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物(3)由塑料单丝形成,所述塑料单丝具有0.14mm至0.50mm的直径。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物(3)由由聚酰胺或聚酯制成的塑料单丝形成。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单丝具有0.20mm至0.3mm的直径。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单丝具有0.25mm
±
0.025mm的直径。24.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编织物以不锈钢单丝形成,所述不锈钢单丝具有0.14mm至0.50mm的直径。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单丝具有0.16mm至0.2mm的直径。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单丝具有0.18mm
±
0.01mm的直径。2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是卫生软管。28.软管,所述软管(1)具有内软管(2)和编织物(3),其特征在于,内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
申请(专利权)人:纽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