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弹夹式货道扩容且无损投放的自动售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9494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售货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采用弹夹式货道扩容且无损投放的自动售货机。本发明专利技术不再采用复杂的机械结构作为传送装置,内部空间全部用于储存商品,且融入交叉排列的方式,从而增加存储商品的数量,储存商品的数量相对于常规单列商品堆积可提升6.7%以上,有效利用自动售货机的内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本发明专利技术传送动力来源于重力,减少耗能,传送轨迹依靠竖直条状挡板,避免了复杂的机械结构,同时在传送时避免了碰撞和摔损。融合动力提供装置、投放装置和取货口于一体,将紧凑结构节省出的空间用于提高自动售货机货仓率。结构节省出的空间用于提高自动售货机货仓率。结构节省出的空间用于提高自动售货机货仓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弹夹式货道扩容且无损投放的自动售货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售货机
,特别是一种采用弹夹式货道扩容且无损投放的自动售货机。

技术介绍

[0002]自动售货机是商业自动化的常用设备,它售卖商品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能节省人力、方便交易,是一种全新的商业零售形式,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设置自动售货机。
[0003]自动售货机的成本包括一次性制造和后期使用维护,其中制造成本取决于结构复杂度,而运营成本取决于储货量、能源消耗和零部件使用寿命等。另外一项重要功能——投放,其方式则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也决定了售货机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0004]现有的倾斜货道传送装置使得整个货架存放商品空间减少约三分之一,部分履带货道传送装置结构复杂占据空间较大,这些因素均导致自动售货机内部用于储存商品的容量小,空间利用率低,运营成本较高。
[0005]现有的弹簧螺旋货道在投放商品时易出现卡料现象,商品与弹簧或挡板卡在一起,消费者无法正常取出商品,导致装置的可靠性不足。这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导致后续商品拥堵影响自动售货机的正常使用。
[0006]现有的自动售货机投放商品的方式大多为坠落投放,可能会造成商品不同程度的损伤,也会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0007]使自动售货机内部结构简单化,提高其空间利用率,减少制造和运营成本,避免出现卡料现象,替换坠落投放方法以减少对商品的损伤,以求改善用户使用体验,这些都是在进行自动售货机优化时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为此提出了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自动售货机用的一种依靠重力传送的弹夹式货道,及一种简洁的商品防摔投放装置。通过所述的弹夹式货道和投放装置可以实现包装为回转体的小商品的售卖,此类小商品包括但不限于瓶装或罐装饮料、洗面奶、圆筒状薯片、雨伞等。
[0009]本专利技术中,相同类别的商品沿纵向在弹夹式货道内进行交叉排列。此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圆柱型物体之间的空隙,从而增加存储商品的数量,有效利用自动售货机的内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0010]本专利技术不再采用复杂的机械结构作为储存货仓和传送装置。通过取消传送装置,融合动力提供装置、投放装置和取货口,从而在准确传送和投放商品的基础上简化自动售货机内部结构,提高自动售货机货仓率(用于货物储存的空间体积占自动售货机整机内部空间体积的比例)。
[0011]本专利技术可以避免坠落投放商品的情况出现,做到商品防摔的效果。
[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3]采用弹夹式货道扩容且无损投放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货仓外壳、开合门、挡板、弹夹式货道、投放装置、动力提供装置、取货口、前端挡板和滚棒。
[0014]所述弹夹式货道可以允许两列商品交叉排列于弹夹式货道内部。
[0015]所述投放装置在弹夹式货道下方左右往复运动形成位置可变的取货口。在未进行投放时,投放装置位于取货口最左侧或最右侧,商品均高于取货口,有效避免未投放的商品被接触,维护了消费者和商家的共同利益。消费者进行购买后,投放装置向右或向左运动),与投放装置接触的商品逐渐平移至投放装置边缘并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下落至取货口,并能够得到滚棒的持续支撑,从而避免了摔损,随后消费者可沿取货口轴线方向抽出商品。与此同时,弹夹式货道内其它商品依次向下平移,平移距离为回转体商品直径D的0.5倍。
[0016]上述方案中,货仓外壳为立柜式,其内部空间厚度即为货道厚度,等于单个商品的高度;内部空间宽度即为货道宽度乘以商品的种类数;内部空间高度即为货道高度,取决于计划存货量,考虑实际使用场景,可行的货道高度应不大于1800mm。
[0017]上述方案中,开合门位于方形的货仓外壳正面取货口之上,下边缘与投放装置的前端挡板的上边缘对齐。
[0018]上述方案中,挡板的宽度为单个商品的高度,厚度可取2~5mm,长度与货道高度相同。
[0019]上述方案中,弹夹式货道是货仓外壳内部空间安装挡板后形成的多个条状空间,用于存放和传送商品。货道宽度为相邻挡板的水平间距,也等于回转体商品直径D的1.866倍。
[0020]上述方案中,同一货道内的商品具有相同的回转体商品直径D,交叉排列在弹夹式货道中,在重力的作用下具有竖直向下运动的趋势。
[0021]上述方案中,投放装置位于弹夹式货道下方。投放装置长度为单个商品的高度;投放装置宽度为回转体商品直径D的0.866倍;投放装置高度为回转体商品直径D的0.5倍。
[0022]上述方案中,前端挡板宽度与投放装置宽度相同,高度与回转体商品直径D相同。
[0023]上述方案中,滚棒分布于投放装置上方和左右两侧,直径为2~5mm,所有滚棒均可在原位转动,从而使商品与投放装置的相对运动为滚动摩擦,以减小摩擦力和驱动的动力。
[0024]上述方案中,动力提供装置安装于投放装置内部,为投放装置的左右往复运动提供动力。
[0025]上述方案中,取货口为方形,长度为单个商品高度,宽度为回转体商品直径D的1.866倍,高度为回转体商品直径D。
[0026]上述方案中,考虑到弹夹式货道内商品的堆叠方式,底部商品需承受较大压力,因此在设计货仓内部空间高度时除考虑计划存货量外,还需考虑货仓满装时商品是否有破损或不能接受的变形,具体数值应依据商品种类和存储要求而定。
[0027]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8]1.不再采用复杂的机械结构作为传送装置,内部空间全部用于储存商品,且融入交叉排列的方式(如图10所示),从而增加存储商品的数量,储存商品的数量相对于常规单列商品堆积(如图11所示)可提升6.7%以上,有效利用自动售货机的内部空间,提高空间利
用率(单个商品实际体积与单个商品所占用空间的比值)。
[0029]2.传送动力来源于重力,减少耗能,传送轨迹依靠竖直条状挡板,避免了复杂的机械结构,同时在传送时避免了碰撞和摔损。
[0030]3.融合动力提供装置、投放装置和取货口于一体,将紧凑结构节省出的空间用于提高自动售货机货仓率。
[0031]4.更换了商品的投放方式,减小下落距离至仅为其直径的一半,且能够提供连续性的支撑,从而避免了商品在投放时受损。
附图说明
[0032]图1、实施例整体示意图;
[0033]图2、实施例投放装置示意图;
[0034]图3、实施例初始常态示意图;
[0035]图4、实施例中投放商品S1时货道内商品运动过程示意图;
[0036]图5、实施例完成对商品S1的投放示意图;
[0037]图6、实施例中商品S1被取走状态示意图;
[0038]图7、实施例中投放商品S2时货道内商品运动过程示意图;
[0039]图8、实施例完成对商品S2的投放示意图;
[0040]图9、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采用弹夹式货道扩容且无损投放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货仓外壳(1)、开合门(2)、挡板(3)、弹夹式货道(4)、投放装置(6)、动力提供装置(7)、取货口(8)、前端挡板(15)和滚棒(16);所述的货仓外壳(1)为立柜式,其内部空间厚度即为货道厚度(9),等于单个商品(5)的高度;内部空间宽度即为货道宽度(10)乘以商品(5)的种类数;内部空间高度即为货道高度(11);所述的开合门(2)位于方形的货仓外壳(1)正面取货口(8)之上,下边缘与投放装置(6)的前端挡板(15)的上边缘对齐;所述的挡板(3)的宽度为单个商品(5)的高度,厚度可取2~5mm,长度与货道高度(11)相同;所述的弹夹式货道(4)是货仓外壳(1)内部空间安装挡板(3)后形成的多个条状空间(考虑实际使用情况应当将条状空间限制在6~16个),用于存放和传送商品(5);货道宽度(10)为相邻挡板(3)的水平间距,也等于回转体商品直径D(17)的1.866倍;所述的投放装置(6)位于弹夹式货道(4)下方;投放装置长度(12)为单个商品(5)的高度;投放装置宽度(13)为回转体商品直径D(17)的0.866倍;投放装置高度(14)为回转体商品直径D(17)的0.5倍;所述的动力提供装置(7)安装于投放装置(6)内部,为投放装置的左右往复运动提供动力;所述的滚棒(16)分布于投放装置(6)上方和左右两侧,直径为2~5mm,所有滚棒均可在原位转动,从而使商品(5)与投放装置(6)的相对运动为滚动摩擦,以减小摩擦力和驱动的动力;所述弹夹式货道(4)允许两列商品(5)交叉排列于弹夹式货道(4)内部;所述投放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会平吕东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