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拱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945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拱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拱桥结构。包括桥面、多个拱圈和多个墩台,桥面与拱圈之间设有填充物,拱圈的底部为拱脚,墩台位于相邻拱圈之间并对拱脚进行支撑,墩台上竖向设有加固桩,加固桩的上端贯穿填充物与桥面的底部相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拱桥结构能够将加固结构与老式拱桥结合,实现加固的同时不会对老式拱桥的外观造成改变。对老式拱桥的外观造成改变。对老式拱桥的外观造成改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拱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拱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拱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拱桥主要包括桥面、若干拱圈和位于拱圈下侧的墩台等结构,其中拱圈与桥面之间设有填充物,而拱圈用于对桥面和填充物进行支撑,墩台位于相邻拱圈之间,对拱圈底部的拱脚进行支撑,使得拱圈与下方的地面或水面之间形成足够车辆、行人甚至船只等通过的桥洞。
[0003]在地形高度差较大或者多水的城市,特别是这些城市中一些建成时间较长的老建筑中,拱桥较为常见,并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周围的建筑物、提坎、人行道、公路甚至电梯等设施连接,少量的拱桥目前仍为周围居民出行的便捷路径。
[0004]但是部分建成时间达到数十年甚至更久的拱桥,因为建造条件、建造技术等原因,拱圈、墩台等结构采用石料建造,拱圈与桥面之间的填充物为石子与土壤的混合物,仅混合物两侧的表面覆盖石材;且因为时间的原因,拱桥设计载荷较低,不满足现今的交通流量,导致拱桥在长期超载、超限的车辆作用下快速开裂、破损。其次,石材在长时间的风吹雨打下存在风化的情况,石材的强度降低,存在石料表面剥离的病害。但是部分老建筑和拱桥目前仍在正常使用或者已经成为景点,无法简单粗暴的将这些老建筑中的拱桥推倒重建,而只能对拱桥进行维修加固。
[0005]目前常见的加固方式是在拱圈的下方设置支撑结构,通过对拱圈的支撑避免拱圈因无法承受桥面、填充物的重力以及桥面上的车辆、行人的重力而损坏。但是这种加固方式无疑会影响拱桥的外观,特别是当拱桥所在位置为景点时,增加的支撑结构会极大的破坏周围的年代氛围,造成游客的不满,所以需要一种能够在老式的拱桥基础上,将加固结构与老式的拱桥形成新的拱桥的结构,从而不会对拱桥的外观造成改变的拱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拱桥结构,以将加固结构与老式拱桥结合,实现加固的同时不会对老式拱桥的外观造成改变。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拱桥结构,包括桥面、多个拱圈和多个墩台,桥面与拱圈之间设有填充物,拱圈的底部为拱脚,墩台位于相邻拱圈之间并对拱脚进行支撑,墩台上竖向设有加固桩,加固桩的上端贯穿填充物与桥面的底部相抵。
[0008]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009]1.在用于对老式拱桥进行改造时,加固桩植入填充物内,对桥面进行支撑,使得桥面和桥面上的行人、车辆的压力直接从加固桩传递至墩台上,改变了老式拱桥主要通过拱圈受力的方式,适合墩台强度符合继续使用标准的拱桥。专利技术人采用本方案对现有拱桥进行了改造,并在改造后对拱桥的受力和各部分结构进行了评估,在目前的承载能力要求下,改造后的拱桥至少还能使用30年。
[0010]而增加的加固桩受到填充物、填充物外侧的石料的遮挡而不会暴露,加固桩的底部与墩台相抵,也不会暴露,加固桩施工完成后,在桥面上填充混凝土即可对加固桩的上端进行遮挡,故最后形成的新的拱桥的外观与老式的拱桥的外观相同,有效保护老建筑的同时,不会影响其作为景点开放。
[0011]2.采用加固桩与老式拱桥结合的方式形成新的拱桥时,施工的工期较短,不会长时间的封闭路段,对交通的影响较小,且不会对拱桥周围连接的建筑物造成损坏。其次,因为不需要拆除原有拱桥重新建设,所以成本更低。
[0012]3.当直接新建设本方案中的拱桥时,因为加固桩对桥面进行了支撑,所以拱圈的支撑压力较小,有效避免拱圈损坏,提高拱桥的使用寿命。
[0013]进一步,墩台的顶部设有L形槽,L形槽内填充有支撑块,支撑块的顶部与L形槽的顶部等高,加固桩的底部部分位于支撑块上,部分位于墩台的顶部。
[001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清掏的方式在墩台上形成L形槽,并在L形槽内设置支撑块,通过支撑块对加固桩进行支撑,避免加固桩完全按压在墩台的顶部,而支撑块能够增大与墩台的接触面积,减小墩台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从而避免墩台与加固桩接触位置被压坏。
[0015]进一步,桥面的两端分别为加高端和降低端,加高端的顶部高于降低端的顶部。
[001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下雨时,雨水可沿倾斜的桥面流下,而不至于完全沿桥面向填充物甚至拱圈中渗入,进一步避免拱桥渗水。
[0017]进一步,拱圈靠近加高端的底部位于L形槽内并与支撑块的端部相抵。
[0018]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支撑块能够对拱脚进行限位,避免拱圈的两个拱脚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移,从而避免拱圈变形甚至坍塌。
[0019]进一步,拱圈靠近降低端的拱脚与靠近加高端的拱脚等高,且墩台靠近加高端的顶部与靠近加高端一侧的相邻墩台上的L形槽底部等高。
[002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拱圈的两个拱脚受力均匀,进一步避免拱圈变形。
[0021]进一步,桥面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桩,限位桩的顶部设有第一限位槽,桥面端部的下端位于限位槽内。
[002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限位桩能够对桥面进行限位,避免桥面沿长度方向发生滑移。
[0023]进一步,限位桩朝向墩台的侧壁设有第二限位槽,最端部的拱脚位于第二限位槽内并与第二限位槽的竖向侧壁相抵。
[002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二限位槽能够对最端部的拱圈进行限位,避免最端部的拱圈向桥面的两端滑移。
[0025]进一步,第一限位槽内设有垫块,垫块位于桥面的下侧,且垫块的顶部与桥面相抵。
[002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垫块能够对桥面的端部进行支撑,特别是部分桥面使用时间过长后会发生变形,使得桥面的底部无法完全与限位桩相抵,本方案中增加的垫块能够增加与桥面底部的接触面积,减小桥面底部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避免受力处损坏。
[0027]进一步,桥面从上至下包括沥青混凝土层、防水层、钢筋混凝土层和底板,加固桩
与底板的底部相抵。
[0028]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底板能够对沥青混凝土层、防水层和钢筋混凝土层进行支撑,使得整个桥面的作用力能够通过加固桩传递至墩台上。而防水层能够防止雨水下渗入拱桥原有的填充物中,故可避免填充物进一步被风化。
[0029]进一步,桥面的底部与填充物之间设有缝隙,桥面下侧设有传感器。
[003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桥面和桥上行人、车辆的重量不会传递至填充物上,也就不会沿填充物传递至拱圈上,进一步避免增大拱圈受到的压力。而当桥面变形时,传感器能够及时进行检测,从而在桥面损坏前及时报警,从而方便及时对桥面进行加固。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图;
[0032]图2为图1删除填充物的立体图;
[0033]图3为图2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桥面1、拱圈2、墩台3、L形槽31、支撑块4、限位桩5、垫块6、桩体7。
[0036]实施例1
[0037]一种拱桥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拱桥结构,包括桥面、多个拱圈和多个墩台,所述桥面与拱圈之间设有填充物,拱圈的底部为拱脚,所述墩台位于相邻拱圈之间并对拱脚进行支撑,其特征在于:墩台上竖向设有加固桩,所述加固桩的上端贯穿填充物与桥面的底部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拱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墩台的顶部设有L形槽,所述L形槽内填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与L形槽的顶部等高,所述加固桩的底部部分位于支撑块上,部分位于墩台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拱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桥面的两端分别为加高端和降低端,所述加高端的顶部高于降低端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拱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拱圈靠近加高端的底部位于L形槽内并与支撑块的端部相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拱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拱圈靠近降低端的拱脚与靠近加高端的拱脚等高,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锋庞芝炯梁军李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中煤科工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