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大野专利>正文

一种四通道两进两出转换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922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通道两进两出转换阀,涉及转换阀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换热管在不同深度切换时需要进行逐一安装不同的阀门控制不同的换热管,由此降低换热管切换的工作效率,并且采用多个阀门控制的方式提高其工程的成本的技术问题,包括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上固定安装有外罩,所述外罩左侧设有进水管,所述外罩右侧设有出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转动柱带动阀芯转动,进而使得阀芯上的通孔与阀体上的通孔进行切换并且对应,实现水路的切换,由于下阀体管道上的十字型挡板可以连接两个不同深度的换热管,进而实现不同深度换热管的切换使用,提高换热管切换的工作效率,通过单个转换阀实现不同换热管的切换,降低其工程的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通道两进两出转换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转换阀
,具体为一种四通道两进两出转换阀。

技术介绍

[0002]地热能是一种新的洁净能源,在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日渐增强和能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对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距地表2000米内储藏的地热能为2500亿吨标准煤,全国地热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8亿立方米,所含地热量为973万亿千焦耳,在地热利用规模上,我国近些年来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并以每年近10%的速度稳步增长,其中使用规模较大的方式并且比较常见的设备为地源热泵,通过不同深度的换热管将地下的地热能转换到地面为人们所利用,现有的地源热泵中的换热管掩埋在不同深度的地面上,现有的换热管在不同深度切换时需要进行逐一安装不同的阀门控制不同的换热管,由此降低换热管切换的工作效率,并且采用多个阀门控制的方式提高其工程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四通道两进两出转换阀,解决了现有的换热管在不同深度切换时需要进行逐一安装不同的阀门控制不同的换热管,由此降低换热管切换的工作效率,并且采用多个阀门控制的方式提高其工程的成本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四通道两进两出转换阀,包括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上固定安装有外罩,所述外罩左侧设有进水管,所述外罩右侧设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以及出水管分别与外罩相通,所述外罩内固定安装有阀体,所述阀体内转动安装有阀芯,所述阀芯上端设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上端贯穿于外罩上壁面;
[0005]所述阀体包括下阀体管道以及外管体,所述下阀体管道上端位于外罩内,所述下阀体管道位于外罩外,所述下阀体管道上端固定安装有上阀体管道,所述上阀体管道以及上阀体管道固定安装于外管体内,所述所述上阀体管道与外管体之间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外罩左侧壁面且位于隔板上方开设有外罩进水孔,所述外罩右侧壁面且位于隔板上方开设有外罩出水孔,所述上阀体管道左侧壁面且位于隔板上方开设有上阀体管体进水孔,所述上阀体管道右侧壁面且位于隔板上方开设有上阀体管体出水孔,所述上阀体管道左侧壁面且位于隔板下方开设有第一上阀体进水通孔,所述上阀体管道右侧壁面且位于隔板下方开设有第一上阀体出水通孔,所述上阀体管道后壁面且位于隔板下方开设有第二上阀体进水通孔,所述上阀体管道前侧壁面且位于隔板下方开设有第二上阀体出水通孔,所述下阀体管道左壁面上开设有第一下阀体进水通孔,所述下阀体管道右壁面上开设有第一下阀体出水通孔,所述下阀体管道后壁面上开设有第二下阀体进水通孔,所述下阀体管道前壁面上开设有第二下阀体出水通孔,所述下阀体管道内固定安装有十字型挡板,所述第一下阀体进水通孔、第一下阀体出水通孔、第二下阀体进水通孔以及第二下阀体出水通孔与十字型挡板的空隙一一对应;
[0006]所述阀芯包括阀芯管,所述阀芯管内固定安装有一字型挡板,所述阀芯管道左侧
壁面且位于隔板上方开设有第一阀芯管进水孔,所述阀芯管道右侧壁面且位于隔板上方开设有第一阀芯管出水孔,所述阀芯管道后壁面且位于隔板上方开设有第二阀芯管进水孔,所述阀芯管道前壁面且位于隔板上方开设有第二阀芯管出水孔,所述阀芯管道左侧壁面且位于隔板下方开设有第一阀芯管进水导孔,所述阀芯管道右侧壁面且位于隔板下方开设有第一阀芯管出水导孔,所述阀芯管道后壁面且位于隔板下方开设有第二阀芯管进水导孔,所述阀芯管道前壁面且位于隔板下方开设有第二阀芯管出水导孔,所述第一阀芯管进水孔、第二阀芯管进水孔、第一阀芯管进水导孔以及第二阀芯管进水导孔位于一字型挡板一侧,所述第一阀芯管出水孔、第二阀芯管出水孔、第一阀芯管出水导孔以及第二阀芯管出水导孔位于一字型挡板另一侧。
[0007]优选的,所述外罩上开设有八个加工孔,八个所述加工孔分别与第一上阀体进水通孔、第一上阀体出水通孔、第二上阀体进水通孔、第二上阀体出水通孔、第一下阀体进水通孔、第一下阀体出水通孔、第二下阀体进水通孔以及第二下阀体出水通孔相对应。
[0008]优选的,所述阀芯管插装于上阀体管道内,所述上阀体管道内下壁面安装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阀芯管下端相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转动柱上端外露于外罩,所述转动柱上端固定安装有方形柱。
[0010]有益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四通道两进两出转换阀,解决了现有的换热管在不同深度切换时需要进行逐一安装不同的阀门控制不同的换热管,由此降低换热管切换的工作效率,并且采用多个阀门控制的方式提高其工程的成本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转动柱带动阀芯转动,进而使得阀芯上的通孔与阀体上的通孔进行切换并且对应,实现水路的切换,由于下阀体管道上的十字型挡板可以连接两个不同深度的换热管,进而实现不同深度换热管的切换使用,提高换热管切换的工作效率,通过单个转换阀实现不同换热管的切换,降低其工程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四通道两进两出转换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四通道两进两出转换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四通道两进两出转换阀的阀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四通道两进两出转换阀的阀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四通道两进两出转换阀的阀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四通道两进两出转换阀的阀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四通道两进两出转换阀的阀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四通道两进两出转换阀的阀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四通道两进两出转换阀的阀芯结构示意图。
[0021]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四通道两进两出转换阀的阀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四通道两进两出转换阀的阀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1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四通道两进两出转换阀的阀芯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连接法兰;2、外罩;3、进水管;4、出水管;5、阀体;6、阀芯;7、转动柱;8、下阀体管道;9、外管体;10、上阀体管道;11、隔板;12、外罩进水孔;13、外罩出水孔;14、上阀体
管体进水孔;15、上阀体管体出水孔;16、第一上阀体进水通孔;17、第一上阀体出水通孔;18、第二上阀体进水通孔;19、第二上阀体出水通孔;20、第一下阀体进水通孔;21、第一下阀体出水通孔;22、第二下阀体进水通孔;23、第二下阀体出水通孔;24、十字型挡板;25、一字型挡板;26、第一阀芯管进水孔;27、第一阀芯管出水孔;28、第二阀芯管进水孔;29、第二阀芯管出水孔;30、第一阀芯管进水导孔;31、第一阀芯管出水导孔;32、第二阀芯管进水导孔;33、第二阀芯管出水导孔;34、密封垫;35、方形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通道两进两出转换阀,包括连接法兰(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法兰(1)上固定安装有外罩(2),所述外罩(2)左侧设有进水管(3),所述外罩(2)右侧设有出水管(4),所述进水管(3)以及出水管(4)分别与外罩(2)相通,所述外罩(2)内固定安装有阀体(5),所述阀体(5)内转动安装有阀芯(6),所述阀芯(6)上端设有转动柱(7),所述转动柱(7)上端贯穿于外罩(2)上壁面;所述阀体(5)包括下阀体管道(8)以及外管体(9),所述下阀体管道(8)上端位于外罩(2)内,所述下阀体管道(8)位于外罩(2)外,所述下阀体管道(8)上端固定安装有上阀体管道(10),所述上阀体管道(10)以及上阀体管道(10)固定安装于外管体(9)内,所述所述上阀体管道(10)与外管体(9)之间固定安装有隔板(11),所述外罩(2)左侧壁面且位于隔板(11)上方开设有外罩进水孔(12),所述外罩(2)右侧壁面且位于隔板(11)上方开设有外罩出水孔(13),所述上阀体管道(10)左侧壁面且位于隔板(11)上方开设有上阀体管体进水孔(14),所述上阀体管道(10)右侧壁面且位于隔板(11)上方开设有上阀体管体出水孔(15),所述上阀体管道(10)左侧壁面且位于隔板(11)下方开设有第一上阀体进水通孔(16),所述上阀体管道(10)右侧壁面且位于隔板(11)下方开设有第一上阀体出水通孔(17),所述上阀体管道(10)后壁面且位于隔板(11)下方开设有第二上阀体进水通孔(18),所述上阀体管道(10)前侧壁面且位于隔板(11)下方开设有第二上阀体出水通孔(19),所述下阀体管道(8)左壁面上开设有第一下阀体进水通孔(20),所述下阀体管道(8)右壁面上开设有第一下阀体出水通孔(21),所述下阀体管道(8)后壁面上开设有第二下阀体进水通孔(22),所述下阀体管道(8)前壁面上开设有第二下阀体出水通孔(23),所述下阀体管道(8)内固定安装有十字型挡板(24),所述第一下阀体进水通孔(20)、第一下阀体出水通孔(21)、第二下阀体进水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野潘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陈大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