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散热器低温流阻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9202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散热器低温流阻测试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和测试装置,控制装置包括温度环境箱、电动阀、手动阀、过滤器、单向阀和计算机;测试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变送器和压差变送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微通道散热器在各种低温状态下均可测试,测试过程中自动根据设定要求调节液体冷却液流量及进口温度值。本发明专利技术摒弃人工控制各项参数的弊病,同时满足了各状态下的低温流阻测试,提高了测试的准确度和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通道散热器低温流阻测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载微通道散热器低温流阻测试
,具体涉及机载微通道散热器低温流阻测试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通道散热器是为飞机环控系统设计的附件,用于为高温液体进行冷却。在产品的研制初期,由于缺乏资金和相关的测试技术支持,产品的性能测试成为一大难题。其中,试验最大的难点是要在

35℃条件下保持介质持续性、大流量流动,为保证产品的研制计划顺利开展,其低温测试中只能人工搭建的临时组装设备进行测试。
[0003]但上述测试方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0004]1、现有设备无法模拟试验介质在

35℃时的试验条件,常规测试装置只能稳定运行在零下几度,当温度继续降低时(例如前述的

35℃),介质的温度波动愈专利技术显,造成测试时间延长甚至测试失败;
[0005]2、原有试验在测量液体流量时,采用的是涡轮流量计,在介质低温的条件下经常会出现不稳定现象,当介质流量范围较大时,无法准确测量出介质的正确流量值。
[0006]3、介质温度在低温条件下稳定时间不长,造成试验数据不稳定。
[0007]综合上述问题,必须提供一套更加科学、有效、实用的测试装置,以确保在满足试验条件的前提下,更加准确、方便、真实进行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达到在要求的试验条件下稳定、持续地进行试验,且试验介质能够循环使用,并自动调整检测点的参数,对满足试验要求的试验参数进行采集并记录,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微通道散热器低温流阻测试装置。
[0009]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10]微通道散热器低温流阻测试装置,包括环境温度箱、微通道散热器入口端压力测试管路和微通道散热器出口端压力测试管路,所述环境温度箱内设置有储液箱和待测试微通道散热器,其中,
[0011]所述储液箱的出口端经过微通道散热器入口端介质管路与待测试微通道散热器的入口连接,微通道散热器入口端介质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手动阀、电动泵、单向阀、温度传感器和电动阀,且温度传感器和电动阀位于环境温度箱外部,手动阀、电动泵和单向阀位于环境温度箱内部;
[0012]所述储液箱的入口端经过微通道散热器出口端介质管路与待测试微通道散热器的出口连接,微通道散热器出口端介质管路上设置有过滤器;
[0013]所述微通道散热器入口端压力测试管路的一端与微通道散热器入口端介质管路相连,且连接处位于环境温度箱内部,另一端经手动阀后与压差变送器的第一端连接,且手动阀、压差变送器位于环境温度箱外部;
[0014]所述微通道散热器出口端压力测试管路的一端与微通道散热器出口端介质管路相连,且连接处位于环境温度箱内部,另一端经手动阀后与压差变送器的第二端连接,且手动阀、压差变送器位于环境温度箱外部;
[0015]所述压差变送器的第一端还与压力变送器相连,压力变送器位于环境温度箱外部。
[0016]进一步,所述微通道散热器入口端介质管路中还包括不锈钢软管,所述电动阀经不锈钢软管与待测试微通道散热器的入口相连。
[0017]进一步,所述微通道散热器入口端介质管路中且在单向阀出口端拆分为多条次级微通道散热器入口端介质管路,每一条次级微通道散热器入口端介质管路中包括一个电动阀,电动阀位于环境温度箱外部,每一条次级微通道散热器入口端介质管路与待测试微通道散热器的一个入口相连;
[0018]所述微通道散热器出口端介质管路中且在过滤器入口端拆分为多条次级微通道散热器出口端介质管路,每一条次级微通道散热器出口端介质管路与待测试微通道散热器的一个出口相连;
[0019]每一条次级微通道散热器入口端介质管路对应一条微通道散热器入口端压力测试管路,每一条次级微通道散热器出口端介质管路对应一条微通道散热器出口端压力测试管路,多条微通道散热器入口端压力测试管路同时与压差变送器的第一端连接,多条微通道散热器出口端压力测试管路同时与压差变送器的第二端连接。
[0020]进一步,所述环境温度箱、电动泵、电动阀、温度传感器、压力变送器和压差变送器与计算机电连接。
[0021]进一步,所述储液箱中设置有隔板,储液箱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位于隔板的两侧。隔板的设置改变了储液箱的内部结构,一方面增加了从储液箱入口端到储液箱出口端的流程(延长了冷却液流动时需要的行程,从而延长了换热时间),使其更好的与低温环境进行热交换来保持冷却液的低温特性,另一方面,隔板将储液箱内部划分为了回液区域和出液区域,两个区域内的冷却液通过隔板进行热交换,进一步,隔板两侧的回液液面和出液液面之间有高度差,冷却液在跨过隔板从一个区域流入另一个区域时形成了落差,起到了增加冷却液表面积的作用,使得冷却液有更大的换热面积与环境温度箱进行换热。隔板的数量可以为1块,也可以有多块,当有多块隔板时,多块隔板平行间隔布置,其目的仍然是增加冷却液在储液箱中的流程和接触面积,同时起到换热的作用。
[0022]本专利技术从储液箱的结构和温度环境箱中包含的组件入手,一方面改进储液箱的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尽可能将影响温度和流量波动的组件放入温度环境箱中,减少温度和流量波动对测试准确性的影响。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微通道散热器低温流阻测试装置具备以下特点:
[0024]1、改进了电动增压系统中储液箱的内部结构,通过设置隔板增大储液箱内试验介质(冷却液)的接触面积、流动流程,使介质更充分的受环境温度箱影响,提高低温条件下的控制效率,满足大流量、低温流动的要求,从而提升试验效率和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0025]2、整个测试装置中除传感器和部分控制阀位于温度环境箱外部,其余所有部件(储液箱、电动泵、待测试微通道散热器和不锈钢软管等)都位于同一个温度环境箱内部,目的是确保冷却液保持试验测试所需的低温。
[0026]3、测试装置中的冷却液循环使用,测试管路构成回路,一方面减少了储液箱的容积,摒弃了传统测试装置中将冷却液降温后单向流动的思路(这种方式需要很大的储液箱容积),另一方面,循环流动可以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冷却液流动状态,减少冷却液温度和流量的波动。
[0027]4、同一个测试装置中针对不同流量设置相互独立的多条次级管路,避免采用同一管路测试不同流量时影响准确性,还提高了试验效率。
[0028]5、引入计算机对试验进行控制和记录,摆脱原有纯人工手动调节各项参数的弊病,使得各项试验输入条件得到精准的控制,整套装置构成简单,组装简单,成本低,容易操作。
[0029]6、微通道散热器低温流阻测试装置的计算机控制软件基于Labview开源平台,根据微通道散热器流阻试验要求量身开发,具有唯一性、实用性。软件操作界面为图形化操作,能将繁琐的试验参数统一到一幅界面中,且配有图形动画,生动而形象的反映散热器在实际工况条件下的真实数据。通过控制软件可按试验需求控制相对应的机构(包括阀门、电动泵、环境温度箱等)进行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微通道散热器低温流阻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境温度箱(11)、微通道散热器入口端压力测试管路和微通道散热器出口端压力测试管路,所述环境温度箱(11)内设置有储液箱(10)和待测试微通道散热器(12),其中,所述储液箱(10)的出口端经过微通道散热器入口端介质管路与待测试微通道散热器(12)的入口连接,微通道散热器入口端介质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手动阀(2)、电动泵(3)、单向阀(6)、温度传感器(7)和电动阀(1),且温度传感器(7)和电动阀(1)位于环境温度箱(11)外部,手动阀(2)、电动泵(3)和单向阀(6)位于环境温度箱(11)内部;所述储液箱(10)的入口端经过微通道散热器出口端介质管路与待测试微通道散热器(12)的出口连接,微通道散热器出口端介质管路上设置有过滤器(4);所述微通道散热器入口端压力测试管路的一端与微通道散热器入口端介质管路相连,且连接处位于环境温度箱(11)内部,另一端经手动阀(2)后与压差变送器(9)的第一端连接,且手动阀(2)、压差变送器(9)位于环境温度箱(11)外部;所述微通道散热器出口端压力测试管路的一端与微通道散热器出口端介质管路相连,且连接处位于环境温度箱(11)内部,另一端经手动阀(2)后与压差变送器(9)的第二端连接,且手动阀(2)、压差变送器(9)位于环境温度箱(11)外部;所述压差变送器(9)的第一端还与压力变送器(8)相连,压力变送器(8)位于环境温度箱(11)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散热器低温流阻测试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贯华李银卢俊宇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永红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