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开关柜电缆仓内电缆潜在缺陷的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917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压开关柜电缆仓内电缆潜在缺陷的监测装置,具有电源模块(1)、信号采集模块(3)、预警模块(4),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紫外光信号转换与预处理模块(2),电源模块(1)供应给其它模块电力,紫外光信号转换与预处理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信号采集模块(3)的输入端,信号采集模块(3)输出端连接预警模块(4)的输入端;所述紫外光信号转换与预处理模块(2)由第一滤波模块、隔离升压模块、第二滤波模块、紫外光信号转换模块、预处理模块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技术效果: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对于高压开关柜内的电缆的潜在缺陷可提前预测,减少了损失及维修时间。维修时间。维修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开关柜电缆仓内电缆潜在缺陷的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力
,公开了一种高压开关柜电缆仓内电缆潜在缺陷的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压开关柜即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广泛应用于配电系统中,其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开关柜内部装有电缆接头、断路器、互感器等多种电力一次设备,这些设备在长期运行中,会在电、热以及各种化学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绝缘劣化,进而造成设备故障,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相关研究表明,高压开关柜电缆绝缘劣化是导致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而传统的带电检测手段耗时耗力、效率较低,往往无法发现潜在缺陷,通常是在出现故障后进行断电检修,故障出现后的断电检修通常维修量工作量较大,涉及的损坏面较大;而且,断电时无法供电,造成了未能供电的损失并给供电方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高压开关柜电缆仓内电缆潜在缺陷的监测装置,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4]一种高压开关柜电缆仓内电缆潜在缺陷的监测装置,具有电源模块、信号采集模块、预警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紫外光信号转换与预处理模块,电源模块供应给紫外光信号转换与预处理模块、信号采集模块、预警模块电力,紫外光信号转换与预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入端,信号采集模块输出端连接预警模块的输入端;
[0005]所述紫外光信号转换与预处理模块由第一滤波模块、隔离升压模块、第二滤波模块、紫外光信号转换模块、预处理模块构成,r/>[0006]第一滤波模块由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电感构成,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容的一端,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容的另一端,第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的负输出端,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的正输出端;
[0007]隔离升压模块由第三集成模块构成,第三集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六电容的一端,第三集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六电容的另一端;
[0008]第二滤波模块由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构成,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三集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集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
[0009]紫外光信号转换模块由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传感器构成,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传感器的第一端,传感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二电容
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
[0010]预处理模块由第四电容、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集成模块、第二集成模块构成,第一集成模块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第一集成模块的正输入端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第一集成模块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七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的正输出端,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的负输出端,第一集成模块的接地端连接电源模块的负输出端,第一集成模块的供电端连接电源模块的正输出端,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集成模块的供电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的负输出端,第一集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八电阻的一端,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集成模块的正输入端,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集成模块的负输入端,第九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集成模块的输出端,第二集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入端。
[0011]上述所述的一种高压开关柜电缆仓内电缆潜在缺陷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集成模块的型号为LM358。
[0012]上述所述的一种高压开关柜电缆仓内电缆潜在缺陷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集成模块的型号为LM358。
[0013]上述所述的一种高压开关柜电缆仓内电缆潜在缺陷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集成模块的型号为WRH12300S

6。
[0014]上述所述的一种高压开关柜电缆仓内电缆潜在缺陷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传感器的型号是R2868。
[0015]本技术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技术效果: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对于高压开关柜内的电缆的潜在缺陷可提前预测,减少了损失及维修时间。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中的原理框图。
[0017]图2为本申请中使用的紫外光信号转换与预处理模块。
[0018]图中:1—电源模块、2—紫外光信号转换与预处理模块、3—信号采集模块、4—预警模块、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01—第五电容、C02—第六电容、L1—第一电感、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IC1—第一集成模块、IC2—第二集成模块、IC3—第三集成模块、SN—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见图1和图2,一种高压开关柜电缆仓内电缆潜在缺陷的监测装置,具有电源模块1、信号采集模块3、预警模块4,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紫外光信号转换与预处理模块2,电源模块1供应给紫外光信号转换与预处理模块2、信号采集模块3、预警模块4电力,紫外光信号转换与预处理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信号采集模块3的输入端,信号采集模块3输出端连接预警模块4的输入端;
[0020]所述紫外光信号转换与预处理模块2由第一滤波模块、隔离升压模块、第二滤波模
块、紫外光信号转换模块、预处理模块构成,
[0021]第一滤波模块由第五电容C01、第六电容C02、第一电感L1构成,第五电容C0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容C02的一端,第六电容C02的另一端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01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0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1的负输出端,第五电容C01的一端连接电源模块1的正输出端;
[0022]隔离升压模块由第三集成模块IC3构成,第三集成模块IC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六电容C02的一端,第三集成模块IC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六电容C02的另一端;
[0023]第二滤波模块由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构成,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三集成模块IC3的第一输出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第三集成模块IC3的第二输出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
[0024]紫外光信号转换模块由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传感器SN构成,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开关柜电缆仓内电缆潜在缺陷的监测装置,具有电源模块(1)、信号采集模块(3)、预警模块(4),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紫外光信号转换与预处理模块(2),电源模块(1)供应给紫外光信号转换与预处理模块(2)、信号采集模块(3)、预警模块(4)电力,紫外光信号转换与预处理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信号采集模块(3)的输入端,信号采集模块(3)输出端连接预警模块(4)的输入端;所述紫外光信号转换与预处理模块(2)由第一滤波模块、隔离升压模块、第二滤波模块、紫外光信号转换模块、预处理模块构成;第一滤波模块由第五电容(C01)、第六电容(C02)、第一电感(L1)构成,第五电容(C0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容(C02)的一端,第六电容(C02)的另一端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01)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0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1)的负输出端,第五电容(C01)的一端连接电源模块(1)的正输出端;隔离升压模块由第三集成模块(IC3)构成,第三集成模块(IC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六电容(C02)的一端,第三集成模块(IC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六电容(C02)的另一端;第二滤波模块由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构成,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三集成模块(IC3)的第一输出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第三集成模块(IC3)的第二输出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紫外光信号转换模块由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传感器(SN)构成,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传感器(SN)的第一端,传感器(SN)的第二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正崔洪刚吴强王建平张志国张磊李奔郑力玮苏威朱康乐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鄂州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