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酮胶全自动制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903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硅酮胶全自动制备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混料釜、暂存单元、调色单元、灌装单元和灌装台;暂存单元包括暂存罐、液压机和调温管;调色单元包括调色机和混合管;灌装台为液压升降台,两侧分别设剪叉式升降机、机械爪和运输叉车;混料釜上设混料电机和输料管;混合管内设带絮状孔的絮状结构层;暂存罐内壁设保温夹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设暂存单元,半成品能输送到暂存单元中进行存储,确保混料釜能及时投产,暂存于暂存单元中的半成品能确保生产连续不中断,生产效率高;暂存单元包括暂存罐和调温管,能根据实际需要导入不同温度的液媒,降低半成品温度到一定范围内,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生产效率更高。生产效率更高。生产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硅酮胶全自动制备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硅酮胶生产制备领域,特别是硅酮胶全自动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硅酮胶俗称玻璃胶,常用于玻璃方面的粘接和密封,其主要分为脱醋酸型,脱肟型,脱醇型,脱氨型,脱丙酮型。
[0003]工厂内现有的硅酮胶生产工艺为分工位间歇式生产,其包括制备、压料和灌装等几道工序,硅酮胶经过不同的生产岗位进行对应工艺的生产,然后各岗位之间通过管道进行输送,最后由灌装设备将成品硅酮胶灌装到容器内进行包装存放。
[0004]但是,因为各个岗位的生产效率不同,反应釜制备岗位一般是间歇性的大批量制备,在其制备过程中,后续岗位没有来料无法开工,而在制备完成后,后续岗位因效率有限,导致反应釜中制备出的半成品原料无法快速排出,最终使得整体生产效率较低;
[0005]而且硅酮胶生产过程中受温度影响较大,部分原料在反应釜中制备,其制备后半成品的温度较高,如果直接将高温的半成品打入到下一工位与包含树脂的其他原料进行混合,则会导致半成品与树脂发生反应形成固化,产品直接报废,因此必须在温度低于反应温度的情况下才能将两者进行混合,但是要是温度过低,则半成品就会凝固,流动性极差,无法输送,影响生产制备;现有的生产制备采用的是,先将半成品制备后存放在反应釜中冷却到一定温度范围内,然后在投入其他原料进行混合,最终将制备后的成品输送到后续岗位,在等待冷却的过程中反应釜无法进行生产加工,导致生产效率受影响
[0006]所以,工厂现有的硅酮胶生产制备存在分工位间隙生产和需在反应釜中等待冷却后才能进一步制备,整体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硅酮胶全自动制备系统。本技术具有能自动化连续生产、无需在反应釜中等待冷却就能进行后续制备,整体生产效率相对更高的优点。
[000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硅酮胶全自动制备系统,包括控制单元、依次连接设置的混料釜、暂存单元、调色单元、灌装单元和灌装台;所述混料釜、暂存单元、调色单元和灌装单元通过输送管相连;所述混料釜、暂存单元、调色单元、灌装单元和输送管均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混料釜上部通过返料管与设于输送管上的调节管相连,所述调节管内设有可调节的控制阀门;所述暂存单元包括暂存架、两个对应设于暂存架内的暂存罐、设于暂存架上通过液压杆与暂存罐相连的液压机和设于输送管上通过输料管与暂存罐底部相连的调温管;所述调温管内部设有与输送管连通的套管,套管外设有中空夹层,中空夹层的两端分别设有入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入液管和出液管与储液罐相连,所述储液罐内设有液媒;所述调色单元包括调色机、分别与调色机底部和输送管相连的混合管;所述灌装单元为灌装机,其一端与输送管相连,另一端设有灌装管;所述灌装台为液压升降台,其两侧均设有剪叉式升降机;所述灌装台一侧设有与同侧的剪叉式升降机相对应的机械爪,灌装台另一侧
设有与同侧的剪叉式升降机相对应的运输叉车;所述混料釜上方中部设有混料电机,混料釜上方设有多根位于混料电机外并与储料罐相连的输料管,所述储料罐内设有原料;所述混料釜底部通过出料管与输送管相连;所述混合管内设有絮状结构层,所述絮状结构层上密布有不规则连通的絮状孔;所述暂存罐内壁设有保温夹层,所述保温夹层内设有保温液,保温夹层通过两根输液管与储液装置相连。
[0009]前述的硅酮胶全自动制备系统中,所述调色机为立式液压挤压调色机,其上方设有用于挤出的液压机。
[0010]前述的硅酮胶全自动制备系统中,所述灌装机设有定量控制单元,能根据预设值进行定量灌装。
[0011]前述的硅酮胶全自动制备系统中,所述灌装台顶部分布有从前往后进行输送的输送辊,灌装台左右两侧分布有能左右横移的对位挡板;每个所述对位挡板下方均设有水平分布能左右横移的直线气缸;所述对位挡板位于输送辊水平面上方;所述直线气缸设于安装底板上,所述安装底板通过多根位于相邻输送辊间隙的连接杆与对位挡板相连;所述灌装台底部设有液压升降支腿。
[0012]前述的硅酮胶全自动制备系统中,所述机械爪顶部从上往下依次设有横移吊桥和纵移轨道,机械爪能通过横移吊桥进行前后横移移动,能通过纵移轨道进行左右纵向移动;所述机械爪通过伸缩臂与纵移轨道相连,能进行升降运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调色单元与混料釜之间加设暂存单元,混料釜中制备出的半成品能根据实际情况输送到调色单元进行制备,来不及制备的则输送到暂存单元中进行存储,确保混料釜能快速及时的清空,从而能及时进行新一轮的投产,而在混料釜制备过程中,暂存于暂存单元中的半成品能输送到调色单元中进行生产制备,确保整个生产流程连续不中断,其生产效率远高于原先的间歇式生产;
[0014]本技术的暂存单元包括暂存罐和调温管,调温管内设流动有液媒的中空夹层,能根据实际需要导入不同温度的液媒(如冷媒冷却水或热媒导热油等),在快速降低半成品温度防止与树脂等原料反应的同时保证其半成品温度不会过低凝固,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无需像传统工艺一样需要占用反应釜进行冷却,其生产效率更高。
[0015]所以,本技术具有能自动化连续生产、无需在反应釜中等待冷却就能进行后续制备,整体生产效率相对更高的优点。
[0016]进一步的,本技术通过加设能升降的灌装台、分布于灌装台两侧的剪叉式升降机和配套设置的机械爪跟运输叉车,能通过机械爪直接将待灌装的容器平移到剪叉式升降机上,然后剪叉式升降机提高到与灌装台同一高度,容器平移到灌装台上进行灌装作业,灌装好的容器从另一侧的剪叉式升降机上输送到运输叉车上,方便自动化灌装转运,其生产效率更高;
[0017]混料釜上设有多个与储料罐相连的输料管,通过泵送的方式将原料送入混料釜中,相比传统的人工倾倒加料更为高效且清净;
[0018]暂存罐中设有带保温液的保温夹层,能有效保持暂存罐中半成品的温度,防止其温度过低凝固;
[0019]灌装台自身可通过液压升降支腿进行升降,从而能根据不同的容器调整高度,满足灌装的高度需求;灌装台上还配备有由直线气缸驱动的对位挡板,能左右横移对容器进
行横移对位,方便灌装作业。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的标记为:1

混料釜,11

混料电机,12

输料管,13

出料管,14

返料管,15

调节管,2

暂存架,21

液压机,22

液压杆,23

,3

暂存罐,31

输料管,32

调温管,33

入液管,34

出液管,5

调色机,52

混合管,6

灌装单元,6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硅酮胶全自动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依次连接设置的混料釜(1)、暂存单元、调色单元、灌装单元(6)和灌装台(7);所述混料釜(1)、暂存单元、调色单元和灌装单元(6)通过输送管(9)相连;所述混料釜(1)、暂存单元、调色单元、灌装单元(6)和输送管(9)均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混料釜(1)上部通过返料管(14)与设于输送管(9)上的调节管(15)相连,所述调节管(15)内设有可调节的控制阀门;所述暂存单元包括暂存架(2)、两个对应设于暂存架(2)内的暂存罐(3)、设于暂存架(2)上通过液压杆(22)与暂存罐(3)相连的液压机(21)和设于输送管(9)上通过第二输料管(31)与暂存罐(3)底部相连的调温管(32);所述调温管(32)内部设有与输送管(9)连通的套管,套管外设有中空夹层,中空夹层的两端分别设有入液管(33)和出液管(34);所述入液管(33)和出液管(34)与储液罐相连,所述储液罐内设有液媒;所述调色单元包括调色机(5)、分别与调色机(5)底部和输送管(9)相连的混合管(52);所述灌装单元(6)为灌装机,其一端与输送管(9)相连,另一端设有灌装管(61);所述灌装台(7)为液压升降台,其两侧均设有剪叉式升降机;所述灌装台(7)一侧设有与同侧的剪叉式升降机相对应的机械爪,灌装台(7)另一侧设有与同侧的剪叉式升降机相对应的运输叉车;所述混料釜(1)上方中部设有混料电机(11),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金迎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