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中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裂缝修复效果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8995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中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裂缝修复效果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所述测试装置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上层动水反应仓及下层动水反应仓,所述上层动水反应仓与所述下层动水反应仓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上部托架,所述上部托架为网状结构,所述上层动水反应仓的顶部设置有网状结构的顶部外壳,所述顶部外壳朝向所述上层动水反应仓的一侧固定有风扇,所述风扇连接风速调节器;所述下层动水反应仓的内侧壁设置有水流变速器、温控调节器及出水阀,所述下层动水反应仓的底部设有下部托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实验室即可模拟不同动水环境,为远离水源的研究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实验装置。的研究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实验装置。的研究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实验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中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裂缝修复效果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混凝土裂缝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水中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裂缝修复效果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在服役过程中易生成裂缝,对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结构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传统的被动修复方式在修复过程中会造成新的环境污染,或者出现有机成分与混凝土成分难以相容的问题,而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可使混凝土裂缝达到自我愈合效果,并且修复可持续时间长、污染小、于混凝土相容性程度高。
[0003]近些年学者们对于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研究如火如荼,但对于微生物自愈合裂缝效果研究多集中在静水环境中,显然忽视了实际工程中,如海工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和水工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这些相关的动水环境中不同因素(如流速、水温、风速等)对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裂缝修复的影响。截至目前为止,在微生物混凝土自修复相关领域仍没有测试动水环境中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裂缝修复效果相关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中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裂缝修复效果测试装置,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用于测试动水环境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裂缝效果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水中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裂缝修复效果测试装置,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上层动水反应仓及下层动水反应仓,所述上层动水反应仓与所述下层动水反应仓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上部托架,所述上部托架为网状结构,所述上层动水反应仓的顶部设置有网状结构的顶部外壳,所述顶部外壳朝向所述上层动水反应仓的一侧固定有风扇,所述风扇连接风速调节器;所述下层动水反应仓的内侧壁设置有水流变速器、温控调节器及出水阀,所述下层动水反应仓的底部设有下部托架。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层动水反应仓的顶部开设有开合槽,所述顶部外壳扣合安装于所述开合槽内。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层动水反应仓与所述下层动水反应仓的连接处设置有隔板固定器,所述上部托架安装于所述隔板固定器上。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层动水反应仓、所述下层动水反应仓均为长方体结构。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部托架、所述下部托架均划分有混凝土放置区,所述混凝土放置区按照一定距离间隔平行设置。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风扇的角度可调节,调节范围为360度。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水中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裂缝修复效果测试方法,采用上述的水中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裂缝修复效果测试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0013]步骤一、在下部托架上按照顺序于放置区上放置混凝土试样,将上部托架放置在上层动水反应仓与下层动水反应仓之间,在上部托架的放置区按照顺序放置混凝土试样;
[0014]步骤二、根据需要模拟的动水环境向上层动水反应仓、下层动水反应仓内注入相应的水溶液,当水溶液到达上层动水反应仓内混凝土试样高度的一半停止注入;
[0015]步骤三、打开上层动水反应仓的风扇,用于模拟自然水体环境中混凝土暴露于水体外部所受的自然风力;
[0016]步骤四、打开水流变速器及温控调节器,使动水反应舱内水的流速和温度达到实验所需值;
[0017]步骤五、达到相应实验龄期后,打开出水阀,排尽水分后,取出混凝土试样,测试裂缝愈合效果及其耐久性、力学性能;
[0018]步骤六、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五,完成所有混凝土试样的测试。
[001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水溶液为海水或河水。
[002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当注入的水溶液为海水时,每隔一天打开出水阀,排空上层动水反应舱内的海水,一天后继续注入海水,直至液面到达上层动水反应仓内混凝土试样高度的一半停止注入,循环至相应试验龄期结束。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为需要研究动水环境中的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裂缝的人员提供了一个专用装置,可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实时的温度、不同方向的风速来更进一步模拟不同水体中的环境,如河流、海洋等,解决了动水环境中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裂缝研究人员的装置问题,填补当下动水环境中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实验装置的空白。
[0023](2)本专利技术设置的上下两层动水反应仓,下层可模拟完全浸没在水体以下的部位,上层可模拟气液交界面处的部位,暴露在水体外的部位可用于模拟如海水的潮汐、干湿循环等自然现象,因此可同时测试水体中不同部位的裂缝自修复情况,一举两得。
[0024](3)本专利技术在实验室即可模拟不同动水环境,为远离水源的研究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实验装置。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测试装置的正视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测试装置的侧视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测试装置中上层动水反应仓的俯视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测试装置中下层动水反应仓的俯视图。
[0030]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上层动水反应仓1、顶部外壳2、风扇3、风速调节器4、上部托架5、隔板固定器6、下层动水反应仓7、水流变速器8、温控调节器9、下部托架10、出
水阀11、混凝土试样12、开合槽13。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2]如图1

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中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裂缝修复效果测试装置,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上层动水反应仓1及下层动水反应仓7,所述上层动水反应仓1与所述下层动水反应仓7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上部托架5,所述上部托架5为网状结构,所述上层动水反应仓1与所述下层动水反应仓7的连接处设置有隔板固定器6,所述上部托架5安装于所述隔板固定器6上,上部托架5将上层动水反应仓1与下层动水反应仓7隔离成两个相互独立但连通的试验仓。所述上部托架5、所述下部托架10均划分有混凝土放置区,所述混凝土放置区按照一定距离间隔平行设置。所述下层动水反应仓7的内侧壁设置有水流变速器8、温控调节器9及出水阀11,所述下层动水反应仓7的底部设有下部托架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中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裂缝修复效果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上层动水反应仓及下层动水反应仓,所述上层动水反应仓与所述下层动水反应仓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上部托架,所述上部托架为网状结构,所述上层动水反应仓的顶部设置有网状结构的顶部外壳,所述顶部外壳朝向所述上层动水反应仓的一侧固定有风扇,所述风扇连接风速调节器;所述下层动水反应仓的内侧壁设置有水流变速器、温控调节器及出水阀,所述下层动水反应仓的底部设有下部托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中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裂缝修复效果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动水反应仓的顶部开设有开合槽,所述顶部外壳扣合安装于所述开合槽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中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裂缝修复效果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动水反应仓与所述下层动水反应仓的连接处设置有隔板固定器,所述上部托架安装于所述隔板固定器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中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裂缝修复效果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动水反应仓、所述下层动水反应仓均为长方体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中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裂缝修复效果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托架、所述下部托架均划分有混凝土放置区,所述混凝土放置区按照一定距离间隔平行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中微生物自愈合混凝土裂缝修复效果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的角度可调节,调节范围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威董赛阳潘瑞朱敏涛吴杰卞成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