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流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8839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电流连接器,其包括外壳、端子、接线座,所述接线座包括连接板和固线筒,所述连接板一端固定在固线筒端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端子插接在连接孔内并与连接板导通连接,所述端子顶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外径大于连接孔孔径;所述外壳包括相互拼合的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端子与接线座置于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相拼合的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大电流连接器,通过对端子功能区域分解再进行装配组合有效解决了端子一体成型加工困难的问题,产品空间变小,材料利用率得到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组合后的端子对电线线径大小可以更加灵活的搭配,通过改变铆线孔径可以兼容的电线线径更加广泛。加广泛。加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电流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大电流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电连接器主要是应用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的基础元件。目前市场上存在的90度大电流连接器,由于承载大电流的端子需要大的截面积,大截面积的导体加工成90度成型困难,需要的产品空间大,耗费材料,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电流连接器,通过对端子功能区域分解再进行装配组合有效解决了端子一体成型加工困难的问题,产品空间变小,材料利用率得到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组合后的端子对电线线径大小可以更加灵活的搭配,通过改变铆线孔径可以兼容的电线线径更加广泛。
[0004]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大电流连接器,包括外壳、端子、接线座,所述接线座包括连接板和固线筒,所述连接板一端固定在固线筒端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
[0006]所述端子适于插接在连接孔内并与连接板导通连接,所述端子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外径大于连接孔孔径;
[0007]所述外壳包括相互拼合的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端子与接线座置于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相拼合的空间内。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壳包括与端子配合的插头部、与固线筒配合的接线部、以及用于实现端子和接线座装配的导通部,所述连接板和端子的连接处位于导通部内;
[0009]插头部、接线部、导通部中,至少所述导通部的空腔由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拼接而成,导通部可打开闭合以便于端子和接线板的装配;
[0010]所述端子一端为固定在插头部的连接器连接端,另一端位于导通部与连接板相连,所述固线筒延伸处导通部并与导线相连。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上下拼合设置,所述第一半壳拆卸的固定在第二半壳的顶部;
[0012]所述导通部的空腔设置在第二半壳顶部或第一半壳底部,所述插头部与导通部的空腔贯通以便端子插接安装,所述接线部与导通部的空腔连通以便固线筒固定。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端子与外壳之间锁止配合,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锁止机构。
[001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开设在端子顶部的锁位孔,以及固定在第一半壳内壁与锁位孔插接配合的锁位柱。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锁位孔设为非圆形孔。
[001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通过两侧锁扣锁紧。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半壳前端内壁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插接在第二半壳前端内部,所述定位板两侧分别与第二半壳内壁、连接板端壁贴合。
[001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壳为塑料注塑成型。
[001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线筒与连接板连接一端设置有焊接口。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1]1.现有技术的大电流连接器,端子需要承载大电流则其就需要大的截面积,大截面积的端子导体加工成90度或弯折成其他角度,具有成型困难,需要的产品空间大,耗费材料,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本技术通过对端子功能区域分解再进行装配组合,有效解决了端子一体成型加工困难的问题,同时产品空间变小,材料利用率得到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
[0022]2.组合后的端子对电线线径大小可以更加灵活的搭配,通过改变固线筒的铆线孔径,其可以兼容的电线线径更加广泛,而端子则不用做出调整。
[0023]3.通过将传统的连接器端子,拆分为接线座和端子两部分,接线座的固线筒与线缆之间可以有选择的铆接或焊接固定,从而方便了接线,更加实用。
[0024]4.本技术的外壳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二者之间可拆卸的拼合固定,从而方便了端子和接线座的组装;同时外壳内的锁止结构的设置,对端子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并锁止,防止其轴向和径向晃动,并防止其转动,从而有效提高端子安装的稳定性,并保证了其与接线座之间电性导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的用于体现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连接关系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第一半壳;11、锁位柱;12、定位板;13、锁舌;2、第二半壳;21、插头部;22、接线部;23、导通部;24、锁口;3、端子;31、限位部;311、锁位孔;32、冠簧;4、接线座;41、连接板;411、连接孔;42、固线筒;421、焊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30]参照图1至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大电流连接器,包括外壳、端子3、接线座4,接线座4包括连接板41和固线筒42,连接板41一端固定在固线筒42端部,连接板41上设置有连接孔411。
[0031]端子3上设置有限位部31,端子3整体呈螺钉状,端子底端为连接器连接端,用于与
公插头配合,底端敞口,顶端封闭。端子3的敞口端内设有冠簧32,端子3顶端与连接板41相导通连接,并且端子3与外壳的插头端相匹配,固线筒42延伸出导通部23并与导线相连接。端子3插接在连接孔411内并与连接板41导通连接。端子3外壁与连接孔411孔壁紧密贴合。限位部31的外径大于连接孔411孔径,限位部31位于连接板41上方,用于限定端子3轴向位置,防止其在连接器插拔过程中与连接孔411脱离。
[0032]为方便端子3和接线座4的组装,外壳设置为分体结构。端子和接线座通过外壳固定。外壳包括与端子3配合的插头部21、与固线筒42配合的接线部22、以及位于插头部21和接线部22之间的导通部23。连接板和端子的连接处位于导通部内,导通部用于实现端子和接线座装配。为方便端子和连接板后装固定,插头部、接线部、导通部中,至少导通部的空间可打开闭合以便于端子和接线板的装配。
[0033]优选的,外壳包括相互拼合的第一半壳1和第二半壳2。端子3与接线座4置于第一半壳1与第二半壳2相拼合的空间内。第一半壳1与第二半壳2上下拼合设置,第一半壳1拆卸的固定在第二半壳2的顶部。第一半壳1与第二半壳2的固定方式不限,本实施例中二者通过两侧锁扣锁紧:在第二半壳2的顶部开口的外侧设置若干锁口24,在第一半壳1上固定与锁口24配合的锁舌13,当第一半壳1拼合在第二半壳2上时,锁舌13与锁口24之间锁合,从而实现第一半壳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端子、接线座,所述接线座包括连接板和固线筒,所述连接板一端固定在固线筒端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端子适于插接在连接孔内并与连接板导通连接,所述端子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外径大于连接孔孔径;所述外壳包括相互拼合的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端子与接线座置于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相拼合的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与端子配合的插头部、与固线筒配合的接线部、以及用于实现端子和接线座装配的导通部,所述连接板和端子的连接处位于导通部内;插头部、接线部、导通部中,至少所述导通部的空腔由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拼接而成,导通部可打开闭合以便于端子和接线板的装配;所述端子一端为固定在插头部的连接器连接端,另一端位于导通部与连接板相连,所述固线筒延伸处导通部并与导线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上下拼合设置,所述第一半壳拆卸的固定在第二半壳的顶部;所述导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福高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艾迈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