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813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38
本案为一种马达,包含定子及转子,转子包含旋转轴,其中马达还包含:马达主体,收纳定子、转子及刹车器,其中刹车器包含两个电枢板及来令片,来令片设置于两个电枢板之间;编码器,设置于马达主体外;刹车电路板,设置于马达主体外,并相邻于编码器,且包含刹车线组;以及马达后盖,连接马达主体,用于包覆编码器及刹车电路板,且刹车线组完全收纳于马达后盖内;其中刹车线组自马达后盖内延伸入马达主体内,以电性连接刹车器,且刹车电路板经由刹车线组供电给刹车器,使得两个电枢板相互远离以放开来令片,让旋转轴带动来令片。让旋转轴带动来令片。让旋转轴带动来令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


[0001]本案为一种马达,尤指一种具有刹车电路板的马达。

技术介绍

[0002]马达大部分会一并搭载刹车器,以让马达能够在不运转时,维持当前位置。现行马达的刹车器都是以定电压进行控制,即马达在运作过程中,刹车器会经由线材直接接收到因定电压所产生的励磁电流而持续被驱动,以停止刹车功能,使马达可持续工作。
[0003]然而由于刹车器装载在马达内部,因此除了马达内的转定子运作所产生的热能外,刹车器作动时亦于马达内产生热能,而这些热能可对马达内受热影响较大的元器件造成损坏,故须谨慎思量受热影响较大的元器件在马达内的布局。此外,因刹车器由定电压驱动的缘故,使得现行马达的电能损耗较大。
[0004]因此,如何发展一种马达来解决现有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实为本领域急需面对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案为一种马达,其中马达内受热影响较大的元器件设置在远离热源的位置,且马达内设置刹车电路板,以利用刹车电路板供电给刹车器来取代传统马达的刹车器是直接由定电压供电,以使马达内受热影响较大的元器件不易损坏,且电能损耗较少。
[0006]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案的一较佳实施例为提供一种马达,包含定子及转子,且定子围绕转子,且转子包含旋转轴,其中马达还包含:马达主体,收纳定子、转子及一刹车器,其中刹车器包含两个电枢板及来令片,并且来令片设置于两个电枢板之间,且旋转轴的一端点连接负载,且旋转轴的另一端点穿设来令片的中心洞而延伸出刹车器,并作为裸露于马达主体的锁固端;编码器,包含编码盘,其中编码器设置于马达主体外,且编码盘锁固于锁固端;刹车电路板,包含刹车线组,且刹车电路板设置于马达主体外,并相邻于编码器;以马达后盖,连接马达主体,并用于包覆编码器及刹车电路板,且刹车线组完全收纳于马达后盖内;其中刹车线组自马达后盖内延伸入马达主体内,以电性连接刹车器,且刹车电路板经由刹车线组供电给刹车器,使得两个电枢板相互远离以放开来令片,让旋转轴带动来令片。
[000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马达主体包含一刹车框,且该刹车框用于收纳该刹车器,该刹车框包含:
[0008]一内侧,其中该刹车器设置于该内侧;以及
[0009]一外侧,空间上相对于该内侧,且相较于该内侧远离该负载;
[0010]其中该编码器和该刹车电路板设置于该外侧,且该马达后盖连接该外侧以包覆该编码器和该刹车电路板;
[0011]其中锁固端裸露于刹车框的一中心。
[00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锁固端包含一轴心孔,且该编码盘通过一螺丝锁固于该轴心孔。
[00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含:
[0014]一连接器,设置于该刹车框的该外侧上;
[0015]其中该刹车电路板还包含一电源线组,且该电源线组的一电源端在该马达后盖内安装于该连接器。
[001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刹车框包含一连接通道,其中该连接通道在空间上形成于该编码器、该连接器及该刹车框之间。
[001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刹车器还包含一刹车线圈,且该刹车线组通过穿设该连接通道电性连接该刹车器的该刹车线圈。
[001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刹车电路板经由该刹车线组提供一励磁电流及一保持电流给该刹车线圈,且该励磁电流大于该保持电流。
[001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该刹车线圈接收该励磁电流时,该刹车线圈产生一磁力让该两个电枢板相互远离来放开该来令片。
[002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该刹车器接收该励磁电流达一预定时间时,该刹车线圈接收该保持电流以维持该两个电枢板相互远离该来令片的一距离,且该保持电流小于或等于该励磁电流的30%或40%。
[002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如果该刹车电路板未供电给该刹车线圈,该两个电枢板相互靠近以夹住该来令片,使得该来令片制动该旋转轴。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案较佳实施例的马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所示的马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移除图1所示的马达的马达后盖后,马达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移除图3所示的马达的编码器并加入刹车电路板的刹车线组后,马达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4所示的马达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图3所示的刹车电路板所输出的励磁电流及保持电流的波形示意图。
[0028]【符号说明】
[0029]1:马达
[0030]2:定子
[0031]3:转子
[0032]4:马达主体
[0033]5:编码器
[0034]6:刹车电路板
[0035]7:马达后盖
[0036]8:刹车器
[0037]30:旋转轴
[0038]80:第一电枢板
[0039]81:第二电枢板
[0040]82:来令片
[0041]31:锁固端
[0042]50:编码盘
[0043]60:刹车线组
[0044]40:刹车框
[0045]32:轴心孔
[0046]9:螺丝
[0047]10:连接器
[0048]61:电源线组
[0049]84:刹车线圈
[0050]I1:励磁电流
[0051]I2:保持电流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使用,而非用于限制本案。
[0053]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及图5,其中图1为本案较佳实施例的马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马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移除图1所示的马达的马达后盖后,马达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移除图3所示的马达的编码器并加入刹车电路板的刹车线组后,马达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马达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马达1可为但不限于伺服马达,且包含定子2、转子3、马达主体4、编码器5、刹车电路板6、马达后盖7及刹车器8。定子2围绕转子3之外,而转子3包含旋转轴30,转子3以旋转轴30为中心相对于定子2转动,此外,旋转轴3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旋转轴30的第一端可裸露于马达主体4的第一侧而连接于负载(未图示)。
[0054]马达主体4为中空结构,用以收纳定子2、转子3及刹车器8。刹车器8包含第一电枢板80、第二电枢板81及来令片82,其中来令片82设置于第一电枢板80及第二电枢板81之间,此外,第一电枢板80、第二电枢板81及来令片82各自包含相对应位置设置的中心洞,用以分别供旋转轴30的第二端穿设,因此旋转轴30的第二端点在穿设第一电枢板80、第二电枢板81及来令片82的中心洞后可延伸出刹车器8外,并作为裸露于马达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定子及一转子,且该定子围绕该转子,且该转子包含一旋转轴,其中该马达还包含:一马达主体,收纳该定子、该转子及一刹车器,其中该刹车器包含两个电枢板及一来令片,并且该来令片设置于该两个电枢板之间,且该旋转轴的一端点连接一负载,且该旋转轴的另一端点穿设该来令片的一中心洞而延伸出该刹车器,并作为裸露于该马达主体的一锁固端;一编码器,包含一编码盘,其中该编码器设置于该马达主体外,且该编码盘锁固于该锁固端;一刹车电路板,包含一刹车线组,且该刹车电路板设置于该马达主体外,并相邻于该编码器;以及一马达后盖,连接该马达主体,并用于包覆该编码器及该刹车电路板,且该刹车线组完全收纳于该马达后盖内;其中该刹车线组自该马达后盖内延伸入该马达主体内,以电性连接该刹车器,且该刹车电路板经由该刹车线组供电给该刹车器,使得该两个电枢板相互远离以放开该来令片,让该旋转轴带动该来令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主体包含一刹车框,且该刹车框用于收纳该刹车器,该刹车框包含:一内侧,其中该刹车器设置于该内侧;以及一外侧,空间上相对于该内侧,且相较于该内侧远离该负载;其中该编码器和该刹车电路板设置于该外侧,且该马达后盖连接该外侧以包覆该编码器和该刹车电路板;其中该锁固端裸露于该刹车框的一中心。3.如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富美江崞瑶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