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8070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塑胶底座、第一端子、第二端子、致动器和接地金属壳。其中,塑胶底座包括塑胶本体、相间设置在塑胶本体上的第一端子槽与第二端子槽、以及位于第二端子槽正上方的弹片安装槽。致动器包括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第一凸轮与第一端子直接接触。接地金属壳的后侧侧边上设有接地弹片,当接地弹片与第二凸轮直接压力接触时,致动器处于盖合状态,当接地弹片与第二凸轮不直接接触时,致动器处于未盖合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接地弹片,无需增大柔性电路板的宽度,即可使得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具有优异的屏蔽性能,且结构紧凑。且结构紧凑。且结构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柔性印刷电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柔性扁平排线(FFC,Flexible Flat Cable)等柔性电路板具有可任意绕曲、高讯号传输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数码通讯产品、便携式电子产品、电脑周边设备、测量仪器、汽车电子等领域。柔性电路板连接器主要与FPC或FFC等柔性电路板信号传输用组件搭配使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厚度薄等优点,可有效地降低产品的体积和重量,增加携带上的便利性,使其在紧凑型应用中需求量极大。
[0003]现有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由于进行数据高速传输,需要保证信号连接的稳定,防止电磁干扰,一般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往往没有采用屏蔽措施,屏蔽性能较差。为了改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电磁屏蔽性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两端加设接地弹片,增大柔性电路板的宽度及产品宽度,造成空间及成本的浪费。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屏蔽性能,且结构紧凑,满足当今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具有优异的屏蔽性能,且结构紧凑,满足当今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
[0008]塑胶底座,包括塑胶本体,设置在所述塑胶本体上的第一端子槽、第二端子槽以及弹片安装槽,所述第一端子槽与所述第二端子槽相间设置,所述弹片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子槽的正上方;
[0009]第一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子槽内;
[0010]第二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子槽内;
[0011]致动器,设置在所述弹片安装槽的前端,包括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二凸轮相间设置,且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一端子直接接触;
[0012]接地金属壳,设置在所述塑胶本体的上侧,所述接地金属壳的后侧侧边设有接地弹片,所述接地弹片穿过所述弹片安装槽,当所述接地弹片与所述第二凸轮直接压力接触时,所述致动器处于盖合状态;当所述接地弹片与所述第二凸轮不直接接触时,所述致动器处于未盖合状态。
[0013]优选地,所述接地弹片自所述接地金属壳的后侧侧边依次设有U型臂、连接臂和弹性臂。
[0014]优选地,所述弹性臂包括第一过渡段、第一平台段、第二过渡段和第二平台段,所
述第一平台段位于所述弹片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平台段位于所述弹片安装槽外,所述第二平台段所在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平台段所在平面下方。
[0015]优选地,所述弹性臂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臂的宽度。
[0016]优选地,所述弹性臂的宽度随着与所述连接臂距离的增大而变小。
[0017]优选地,所述弹性臂的端部下侧表面设有向下凸出的接触凸起。
[0018]优选地,所述接地金属壳包括覆盖在所述塑胶本体上侧的金属板,一对设置在所述金属板相对两侧的侧壁,位于所述侧壁底部的焊接部,所述接地弹片设置在所述金属板的后侧侧边上。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基部、上力臂和下力臂,所述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子槽的后侧,所述上力臂与所述下力臂分别与所述基部相接,所述上力臂与所述第一凸轮直接接触。
[0020]优选地,还包括安装钉,设置在所述塑胶本体的两侧用于焊接固定所述塑胶本体。
[0021]优选地,所述安装钉位于所述接地金属壳的前侧,且两个所述安装钉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接地金属壳的长度。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接地金属壳的后侧侧边上设置的接地弹片,当致动器处于自然状态即非盖合的状态下,接地弹片与第二凸轮不直接接触,安装柔性电路板时,接地弹片与柔性电路板不接触或不完全接触,无安装阻力或安装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当致动器处于盖合的状态下,接地弹片与第二凸轮直接压力接触,此时接地弹片与安装的柔性电路板完全接触。通过设置接地弹片,无需增大柔性电路板的宽度,即可使得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具有优异的屏蔽性能,且结构紧凑,产品空间利用率高,满足当今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所示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塑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致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接地金属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图6所示的接地金属壳的剖面示意图;
[003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盖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致动器未盖合状态时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第一剖面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致动器盖合状态时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第一剖面示意图;
[0033]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致动器未盖合状态时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第二剖面示意图;
[0034]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致动器盖合状态时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第二剖面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100、塑胶底座;110、塑胶本体;120、第一端子槽;130、第二端子槽;140、弹片安装槽;200、第一端子;210、基部;220、上力臂;221、限位槽;230、下力臂;300、第二端子;310、端子固定部;320、端子力臂;400、致动器;410、第一凸轮;420、第二凸轮;500、接地金属壳;510、金属板;520、侧壁;530、焊接部;540、接地弹片;541、U型臂;542、连接臂;543、弹性臂;5431、第一过渡段;5432、第一平台段;5433、第二过渡段;5434、第二平台段;5435、接触凸起;600、安装钉;610、钉固定部;620、钉连接部;700、柔性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37]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屏蔽性能较差,两侧加设接地弹片会增大柔性电路板的宽度及产品宽度,造成空间浪费的技术问题。在本申请中,前、前端或前侧指的是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相对于柔性电路板所在的方向,与之相反的方向为后、后端或后侧;上、上方或上侧指的是上力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底座,包括塑胶本体,设置在所述塑胶本体上的第一端子槽、第二端子槽以及弹片安装槽,所述第一端子槽与所述第二端子槽相间设置,所述弹片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子槽的正上方;第一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子槽内;第二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子槽内;致动器,设置在所述弹片安装槽的前端,包括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二凸轮相间设置,且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一端子直接接触;接地金属壳,设置在所述塑胶本体的上侧,所述接地金属壳的后侧侧边设有接地弹片,所述接地弹片穿过所述弹片安装槽,当所述接地弹片与所述第二凸轮直接压力接触时,所述致动器处于盖合状态;当所述接地弹片与所述第二凸轮不直接接触时,所述致动器处于未盖合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弹片自所述接地金属壳的后侧侧边依次设有U型臂、连接臂和弹性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包括第一过渡段、第一平台段、第二过渡段和第二平台段,所述第一平台段位于所述弹片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平台段位于所述弹片安装槽外,所述第二平台段所在平面位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君兰张顺华
申请(专利权)人: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