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支路流道的电池包液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740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支路流道的电池包液冷装置,该液冷装置包括冷板的上板和下板以及通过在上板上开设凹槽形成的流道,所述的冷板左侧中部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的流道包括设置在冷板中部位置的主流道、分别设置在冷板上下侧的支路流道、设置在冷板上侧边缘的上主回路流道、设置在冷板下侧边缘的下主回路流道以及设置在冷板右侧边缘的右主回路流道,所述的主流道包括第一主流道和第二主流道,且第一主流道和第二主流道的左端相连通,且与进口连通,所述的第一主流道和第二主流道之间通过分流筋进行分流,所述的分流筋的左端向上翘起设定的角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温度场分布更加均匀以及提升电池包的性能和稳定性等优点。稳定性等优点。稳定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支路流道的电池包液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包冷却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支路流道的电池包液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动力电池的日益发展和人们对大容量电池的进一步需求,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提升,且电池包体积也在不断增大,这会带来电池发热量增大等一系列问题。电池包需要控制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当电池充电或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目前冷却的方式主要有风冷、采用相变材料、液体冷却等方式。对于大容量电池包来说,采用较多的冷却方式为液体冷却。
[0003]但是对于大容量电池包来说,在充电或放电过程中,电池包中心处的电芯散热效果比周围的电芯散热效果差,导致电池包中心处的电芯温度要高于电池包周围的电芯温度,使得电池包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电池包性能下降,稳定性降低。
[0004]目前采用的液冷装置大多为单一流道串联,导致流道总长度很长,沿程阻力损失很大(压降很大),这会增加制冷机组的功率,造成能耗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多支路流道的电池包液冷装置。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多支路流道的电池包液冷装置,该液冷装置包括冷板的上板和下板以及通过在上板上开设凹槽形成的流道,所述的冷板左侧中部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的流道包括设置在冷板中部位置的主流道、分别设置在冷板上下侧的支路流道、设置在冷板上侧边缘的上主回路流道、设置在冷板下侧边缘的下主回路流道以及设置在冷板右侧边缘的右主回路流道,所述的主流道包括第一主流道和第二主流道,所述的第一主流道和第二主流道的左端相连通,且与进口连通,所述的第一主流道和第二主流道之间通过分流筋进行分流,所述的分流筋的左端向上翘起设定的角度,用以调节分别流入冷板上下侧的支路流道的冷却液流量。
[0008]所述的支路流道分别为设置在冷板上侧的出口侧支路流道和设置在冷板下侧的进口侧支路流道,所述的出口侧支路流道包括多条从左侧到右侧依次并联排布在第一主流道和上主回路流道之间的出口侧分支路流道,所述的进口侧支路流道包括多条从左侧到右侧依次并联排布在第二主流道和下主回路流道之间的进口侧分支路流道。
[0009]每条所述的进口侧分支路流道和出口侧分支路流道均为由多个首尾相连的蛇形弯管构成的回形流道。
[0010]所述的第一主流道为首尾连接的第一分支主流道和第二分支主流道构成的U 形流道,所述的第一分支主流道由相互连通的第一加宽部和第一直通道构成,所述的第二分
支主流道分别与每条出口侧分支路流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分支主流道从左端到右端设有多个等间隔且长度依次减小的扰流筋,所述的第二分支主流道的左端部设有一个用以扰流的扰流圈,且扰流圈位于第二分支主流道左端的扰流筋的左侧。
[0011]所述的第二主流道由相互连通的第二加宽部和第二直通道构成,所述的第二加宽部的左端设有一个用以扰流的扰流圈,所述的第二直通道分别与每条进口侧分支路流道的一端连接。
[0012]所述的分流筋设置在第一分支主流道的第一加宽部和第二分支主流道的第二加宽部之间,所述的分流筋与平行于主流道的轴之间形成用以调节第一分支主流道和第二分支主流道的入口宽度的夹角α。
[0013]所述的第一分支主流道的第一直通道大于第二分支主流道的第二直通道的宽度。
[0014]所述的上主回路流道、下主回路流道和右主回路流道中分别设有多个等间隔且长度不同的用以扰流的扰流筋。
[0015]所述的下主回路流道、右主回路流道和上主回路流道相互连接形成的多个拐角位置处分别设有一个用以扰流的扰流圈。
[0016]所述的液冷装置的流道的最大宽度范围为20mm~30mm。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此冷却系统流量采用多支路并联方式,压降小,降温效果好。
[0019]2、此冷板将其分为左右两侧,每侧各有7个支路(支路个数视情况而定)并联,通过调整分流筋与平行于主流道的轴之间的夹角α可以调节进入左右两侧支路的冷却液的流量,到达温度分布均匀合理。
[0020]3、在冷却液从进口进入后,先经过分流筋对进入上下主流道的冷却液进行流量分配,然后再分配到各个支路,冷却液先流过中间主流道,再分配到各支路,可以起到优先冷却电池包中心处的高温部分,使电池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0021]4、在流道中增加了扰流筋和扰流圈,可以增强强度,防止变形,增强扰流,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正向结构爆炸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反向结构爆炸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放大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8]实施例
[0029]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支路流道的电池包液冷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包温度分布不均匀,沿程阻力损失大,造成制冷机组功率增加,能耗增加等温度,该装置包括冷板的上板和下板,且在上板和下板之间开设凹槽,形成液冷装置的流
道,液冷装置的流道包括主流道、支路流道和主回路流道,主流道包括两条主流道,分别为第一主流道和第二主流道,支路流道包括设置在冷板上侧的出口侧支路流道和置在冷板下侧的进口侧支路流道,主回路流道包括上主回路流道、下主回路流道以及连接上主回路流道和下主回路流道的右主回路流道。
[0030]冷却液从进口端进入主流道后分别进入到冷板下侧的进口侧支路流道和冷板上侧的出口侧支路流道,进口侧支路流道设置在第二主流道和下主回路流道之间,包括多条并联连接的进口侧分支路流道(进口侧分支路流道的数量根据电池包大小和能量密度进行设定),出口侧支路流道设置在第一主流道和上主回路流道之间,包括多条并联连接的出口侧分支路流道(出口侧分支路流道的数量根据电池包大小和能量密度进行设定)
[0031]冷却液进入第二主流道后依次进入到并联的进口侧分支路流道内进行回绕循环,最后汇流到周围的主回路流道内,进而由出口流出;冷却液进入到第一主流道后先将冷却液送到远离进出口侧的端部,然后再依次分配到各个出口侧分支路流道内进行回绕循环,最后汇流到周围的主回路流道内,进而由出口流出。
[0032]进入到第一主流道和第二主流道的流量由靠近进口侧处的分流筋进行流量分配,分流筋的左端以设定的角度向上翘起,分流筋的右端分别连接第一主流道和第二主流道,以实现进入第一主流道和第二主流道的流量根据分流筋与平行于主流道的轴之间的夹角α来确定,当夹角α的角度增加时,进入第一主流道的冷却液减少,进入第二主流道的冷却液增加。
[0033]由于进口侧分支路流道的折叠长度大于出口侧分支路流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支路流道的电池包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冷装置包括冷板的上板和下板以及通过在上板上开设凹槽形成的流道,所述的冷板左侧中部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的流道包括设置在冷板中部位置的主流道、分别设置在冷板上下侧的支路流道、设置在冷板上侧边缘的上主回路流道、设置在冷板下侧边缘的下主回路流道以及设置在冷板右侧边缘的右主回路流道,所述的主流道包括第一主流道和第二主流道,所述的第一主流道和第二主流道的左端相连通,且与进口连通,所述的第一主流道和第二主流道之间通过分流筋进行分流,所述的分流筋的左端向上翘起设定的角度,用以调节分别流入冷板上下侧的支路流道的冷却液流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支路流道的电池包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路流道分别为设置在冷板上侧的出口侧支路流道和设置在冷板下侧的进口侧支路流道,所述的出口侧支路流道包括多条从左侧到右侧依次并联排布在第一主流道和上主回路流道之间的出口侧分支路流道,所述的进口侧支路流道包括多条从左侧到右侧依次并联排布在第二主流道和下主回路流道之间的进口侧分支路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支路流道的电池包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的进口侧分支路流道和出口侧分支路流道均为由多个首尾相连的蛇形弯管构成的回形流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支路流道的电池包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主流道为首尾连接的第一分支主流道和第二分支主流道构成的U形流道,所述的第一分支主流道由相互连通的第一加宽部和第一直通道构成,所述的第二分支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劼成刘勇程国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