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7158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固液分离单元;BACT反应单元,所述BACT反应单元包括具有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的BACT反应池、向好氧区中输入改性生物活性炭的第一加料装置以及向缺氧区中输入碳源的第二加料装置,第一母液在BACT反应池中反应后输出泥水混合物;第二固液分离单元,所述第二固液分离单元包括沉降池、向泥水混合物中输入改性吸附活性炭的第三加料装置以及向泥水混合物中输入除磷剂的第四加料装置,泥水混合物在沉降池中反应并进行自由沉降,输出污泥和上清液;第三固液分离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低,能够高效去除污水中COD、TN、TP等污染物,提高生化系统处理负荷及运行稳定性能。性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
,具体而言,涉及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目前已较为成熟,其核心技术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以上两种方法为核心衍生和发展形成的不同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有A/O工艺、A2O工艺、多级AO工艺、氧化沟工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CASS工艺、膜生物反应器(MBR)、生物流化床、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等。在实际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为了使生活污水中污染物(SS、COD、BOD、氨氮、TN、TP等)被有效去除,确保处理后产水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

2002)的标准,往往采用一种或多种工艺的组合。
[0003]随着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突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高已是大势所趋。原有的污水处理厂排放出的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

2002)的一级A水,其水质仅相当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2002)中的劣

类水,即一级A水的水体中仍然含有很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物质。这种一级A水排放到无自净能力的水体环境中,不仅不能使水体得到修复,反而会污染水体,导致出现“越治越脏”的现象。因此,我国多地已经出台新政策,要求现有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

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需要提标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2002)中的Ⅳ类标准,对于水源水域敏感地区如长江经济带流域等,逐步要求需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2002)中III类标准。
[0004]面对提标,传统生化处理工艺如需达新排放标准,需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或在后端增加深度处理单元(如臭氧氧化单元、硝化反硝化单元等),会极大增加系统占地面积、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产水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2002)中的Ⅳ类标准的污水处理系统。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如下:
[0007]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0008]第一固液分离单元,所述第一固液分离单元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处理,输出第一母液;
[0009]BACT反应单元,所述BACT反应单元包括具有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的BACT反应池、向好氧区中输入改性生物活性炭的第一加料装置以及向缺氧区中输入碳源的第二加料装置,BACT反应池内有活性污泥,第一母液在BACT反应池中反应后输出泥水混合物;
[0010]第二固液分离单元,所述第二固液分离单元包括沉降池、向泥水混合物中输入改性吸附活性炭的第三加料装置以及向泥水混合物中输入除磷剂的第四加料装置,泥水混合物在沉降池中反应并进行自由沉降,输出污泥和上清液;
[0011]第三固液分离单元,所述第三固液分离单元对上清液进行固液分离处理,输出第二母液。
[0012]进一步地是,所述第一固液分离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粗格栅、细格栅和沉砂池。
[0013]进一步地是,粗格栅的栅条间隙宽度为10~15mm;并且/或者,细格栅的栅条间隙宽度为1~5mm。
[0014]进一步地是,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输送单元,用于将第二固液分离单元输出的部分污泥回流至BACT反应池的厌氧区、将第二固液分离单元输出的未回流的污泥输入脱水单元以及将好氧区的部分泥水混合物回流至缺氧区;脱水单元,用于对第二固液分离单元输出的未回流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
[0015]进一步地是,所述第三固液分离单元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为纤维转盘滤池。
[0016]进一步地是,处理系统还包括对第二母液进行消毒处理的消毒单元。
[0017]进一步地是,处理系统还包括设于第一固液分离单元的进水侧、BACT反应池的进水侧、BACT反应池、BACT反应池的出水侧、沉降池的出水侧、第三固液分离单元的出水侧中至少一处的水质指标监测单元,所述水质指标为COD、TN、TP中的任意几个。
[0018]进一步地是,水质指标监测单元包括:
[0019]第一COD监测仪,所述第一COD监测仪设于第一固液分离单元的进水侧,用于实时监测污水的COD含量;
[0020]第二COD监测仪,所述第二COD监测仪设于BACT反应池的好氧区,用于实时监测好氧区内的COD含量;
[0021]TN监测仪,所述TN监测仪设于BACT反应池的缺氧区,用于实时监测缺氧区内的TN含量;
[0022]TP监测仪,所述TP监测仪设于BACT反应池的好氧区,用于实时监测好氧区内的TP含量。
[0023]进一步地是,处理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水质指标监测单元的实时监测数据控制第一加料装置、第二加料装置、第三加料装置和第四加料装置的投加量。
[0024]进一步地是,处理系统还包括预警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水质指标监测单元的实时监测数据控制预警单元的起停。
[0025]可见,本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简单,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低,BACT反应单元利用固载有菌种的改性生物活性炭强化活性污泥的生化效果,高效去除污水中COD、TN、TP等污染物,提高生化系统处理负荷及运行稳定性能,缩短系统水力停留时间,第二固液分离单元利用改性吸附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吸附泥水混合物中的污泥颗粒、部分污染物以及絮状团体,改善污泥沉降效果和脱水性能,降低SVI,避免污泥膨胀,实现高效地的固液分离;系统的实用性强,与传统A2O系统、CASS系统、氧化沟系统等均可耦合使用。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技术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
内容及其在本技术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8]在附图中:
[0029]图1为本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第二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1]上述附图中的有关标记为:
[0032]100

第一固液分离单元,110

粗格栅,120

细格栅,130

沉砂池,210

BACT反应池,211

厌氧区,212

缺氧区,213

好氧区,22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液分离单元(100),所述第一固液分离单元(100)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处理,输出第一母液;BACT反应单元,所述BACT反应单元包括具有厌氧区(211)、缺氧区(212)、好氧区(213)的BACT反应池(210)、向好氧区(213)中输入改性生物活性炭的第一加料装置(220)以及向缺氧区(212)中输入碳源的第二加料装置(230),BACT反应池(210)内有活性污泥,第一母液在BACT反应池(210)中反应后输出泥水混合物;第二固液分离单元,所述第二固液分离单元包括沉降池(310)、向泥水混合物中输入改性吸附活性炭的第三加料装置(320)以及向泥水混合物中输入除磷剂的第四加料装置(330),泥水混合物在沉降池(310)中反应并进行自由沉降,输出污泥和上清液;第三固液分离单元,所述第三固液分离单元对上清液进行固液分离处理,输出第二母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液分离单元(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粗格栅(110)、细格栅(120)和沉砂池(13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粗格栅(110)的栅条间隙宽度为10~15mm;并且/或者,细格栅(120)的栅条间隙宽度为1~5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输送单元,用于将第二固液分离单元输出的部分污泥回流至BACT反应池(210)的厌氧区(211)、将第二固液分离单元输出的未回流的污泥输入脱水单元以及将好氧区(213)的部分泥水混合物回流至缺氧区(212);脱水单元,用于对第二固液分离单元输出的未回流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液分离单元包括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岱峰王涛李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美富特环境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